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我国珠宝首饰市场自销售黄金首饰开始启动,在20世纪80年代,足金首饰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这个阶段的珠宝首饰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产品单一;上世纪90年代开始,珠宝首饰品牌逐渐多样化,以黄金为基材的宝石镶嵌首饰以及K金首饰销售比重开始增加,但这些产品仍被习惯性归入黄金首饰类别。到了90年代中后期,铂金与钻石首饰开始兴起,黄金首饰一统市场的局面开始被打破。进入21世纪,珍珠、翡翠玉石消费市场迅速崛起,珠宝首饰市场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
30年以来,中国的珠宝首饰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从产值1个亿发展到4000亿元,从业人员从2万人发展到300万人,其中一线产业工人超过100万人,首饰设计师、玉石雕刻师、鉴定师、评估师等高级专业人才近1万名。我国现有近两万家珠宝零售企业,超过六万家门店。我国珠宝首饰消费已经在国际上占据重要地位,市场的走向将直接影响国际市场的动向和价格。我国珠宝首饰业已有60多个企业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些领先品牌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市场。
中宝协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内地珠宝及贵金属销售额达到4500亿元,2007-2012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0%。
在中国内地市场,2011年限额以上企业珠宝零售额同比增长40.7%,2012年该增速放缓至16.0%。过去十年间,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速显著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受消费习惯影响,在我国,黄金饰品仍占据珠宝类消费市场的主要地位。由于其在广大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以黄金首饰为主的企业其销售规模要远大于其他品种的企业。
根据国际知名机构Frost&Sullivan的统计,中国人均珠宝首饰消费额仅为19美元,不仅低于全球43美元的平均水平,更是与美国人均260美元的消费水平相差悬殊。这显示国内珠宝首饰消费仍处在发展阶段,蕴藏着较大的成长空间。
珠宝首饰加工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依靠成本优势,20多年来,我国珠宝首饰加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珠宝镶嵌加工、玉石雕刻、人造宝石切磨加工等方面,我国的竞争优势明显,有成为世界珠宝加工中心的能力和基础。目前我国珠宝首饰业内已形成广州番禺、深圳罗湖、浙江诸暨等20多个金银珠宝首饰产业基地。
有利因素
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未来前景良好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整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9322亿元,这一数值是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3倍,十年间GDP总量年均增速超过10%。人均GDP也从2002年的不足10000元增长到2012年的38000元,折合6100美元,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其中部分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城镇人均GDP已超过1.3万美元,达到中上等国家收入水平。国内良好的经济环境为珠宝首饰市场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展望中国未来经济走势,世界银行原首府经济学家兼副总裁林毅夫预测,未来20年中国仍能保持每年8%的增长潜力,到2020年,中国人均收入或将达到1.2万美元。《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的目标,而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个“翻番”目标,到2020年我国GDP有望达到100万亿元,接近美国目前的经济规模。
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购买力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和财富积累速度也出现了较快增长,购买力不断提高。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65元,是十年前2002年的3.2倍;人均消费性支出15161元,是十年前的2.9倍;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0.6万亿,是十年前的4.7倍。
人均珠宝消费量与人均收入呈正相关关系。中国的人均珠宝消费额近年来持续上升。未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个人可支配收入持续上涨,珠宝类消费市场空间仍将不断增长。
结婚、城镇化等因素提升珠宝首饰消费群体规模
2006年开始,上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期出生人群逐步进入婚育年龄,中国迎来了一轮结婚高峰,结婚登记人口从2005年的800余万对上升到2011年的1300余万对。结婚人数的持续增长有利于珠宝首饰市场空间的提升。
中国正经历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过程。至2012年末,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2.6%,城镇人口达到7.1亿人。全国共有30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13个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与此同时,小城镇蓬勃发展,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乡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从快速城镇化阶段进入到城镇化中期阶段,预计未来20年中国城镇化仍将不断提高。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到2015年城镇化率将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众多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转换。城市化率的提高将促使人民生活和消费习惯发生重大变化,珠宝首饰消费需求相应提高。
政府引导鼓励消费拉动内需
外部需求疲弱的大环境将倒逼我国走上扩大内需的道路。我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和引导消费,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强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扩大内需离不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从长期来看,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将逐步显现,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能力将有明显提升,消费增速将逐渐加快,成为驱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2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左右。
国家扩大内需鼓励消费的方针政策对珠宝首饰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未来随着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消费潜力的释放,珠宝首饰行业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行业不断规范化和标准化
政府对行业不断进行的同国际接轨的规范化管理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近十年来,我国政府通过建立钻石交易所和黄金交易所、降低珠宝进口关税、取消金银管制等重大举措,极大地刺激了行业的繁荣发展。随着交易方式的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完善,中国的珠宝首饰市场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不利因素
珠宝玉石原材料供货紧缺
以钻石为例,供应中国市场的毛坯货源较少。毛坯钻资源问题是发展钻石产业链的关键,对后续备环节的控制和掌握钻石交易的定价权意义重大。国际市场的毛坯钻供应长期以来处于垄断状态,毛坯钻的供应量和价格一直受戴比尔斯集团等国际毛坯供应商的控制,中国市场所能拿到的毛坯货源少之又少且门槛极高,毛钻资源紧缺是制约我国钻石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导致中国钻石企业长期处于价值增值链的低层次,很难具备主导价值链的能力。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目前钻交所等正在加紧与津巴布韦、南非、俄罗斯等毛坯供应国的钻石机构就原产地毛坯钻直接供应中国市场等进行多方面接触,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与钻石情况类似,国内翡翠市场目前同样受到货源紧缺的影响,且货源紧缺的问题将愈发突出。翡翠的生产国缅甸已经于2012年暂停了翡翠公盘的交易,这直接加剧了翡翠原石资源紧缺的局面,引发中国翡翠市场出现了较大波动。此次缅甸政府禁止翡翠原料出口,主要原因是缅甸将开始大力发展翡翠加工业,解决剩余劳动力,改变依靠资源出口的不利局面,并重新掌控对翡翠市场的定价权,这将对中国翡翠市场特别是翡翠加工业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珠宝玉石品牌鱼龙混杂
我国珠宝玉石品牌众多,虽然不乏知名的大品牌,但大多数均为低端地方品牌,甚至于出现许多缺少历史底蕴的小品牌商标名称“傍名牌”现象,试图误导消费者,这种现象在中小城镇珠宝零售市场尤为突出。同时,此类品牌自主设计能力不高,款式抄袭严重,同质化产品居多。虽然“傍名牌”企业可以获得一时的经济利益,但是却很难有长远的发展,反而影响和扰乱了珠宝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
低层次价格竞争普遍,消费观念仍较落后
珠宝首饰行业内低层次价格竞争现象仍较为普遍,随意打折、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有发生,并极大损害整个珠宝首饰行业的形象。而顾客在消费时仍普遍存在着重材料、轻工艺的消费倾向,并不时发生因缺乏珠宝专业知识而发生的误解,阻碍了行业以品牌、创意、文化、工艺引导行业转型发展的步伐。因此,行业诚信体系自律机制需要更加完善,专业知识的普及及现代消费观念的引导需要进一步加强。
上一主题:大芬油画村走向凋零?
下一主题:新能源的契机与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