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城乡二元化诟病 城市“反哺”农村的纠结逻辑
[发布时间:2014-02-17 10:22:53 点击率:]

 “老啃族”与转型时代的

  另类乡愁

  

  这些年,在我们批评“啃老族”一代年轻人在经济、心理、生活等方面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的时候,“老啃族”时常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群体。

  他们通过上大学、打工等方式脱离农村、进入城市生活轨道,他们离开农村进入城市的过程,并不是一段充满瑰丽色彩的浪漫历程,相反,对于不少人而言,那是沉重的往事:为了供子女上大学,贫苦的农民父母穷尽一生积蓄,东借西挪,或者举家族之力才勉强凑足学费,甚至被迫做出其他牺牲,比如适龄的兄弟姐妹放弃上学,外出打工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当寄托着家庭甚至家族希望的大学生们毕业并在城市工作后,自觉或不自觉地面临向家庭“还债”的问题。

  在城乡二元体制之下,资源集中流向了城市,而农村老人的整个生存状态包括养老和医疗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种种社会保障的全面性落后,让现在的年轻人必须站出来,承揽其中很大的责任。“养儿(女)防老”依然是多数农村老人的唯一依靠。

  城镇化过程中,乡愁是一个被经常提及的词。乡愁是什么?是对传统的美好回忆,是对乡村社会闲适、自然的生活方式的眷念。

  然而,传统中并不只有美好,乡村社会也并非只有温情。城镇化过程中,传统家庭关系、“泛家族”的人情观念不会在一夜之间瓦解。大城市在社会资源上的优势,吸引着大批年轻人从农村中走出来,他们一面需要追寻其实并不确定的“美好未来”,一面又肩负着依然留守在农村的家人对于自己的经济依赖。对于他们来说,“乡愁”不只是对于乡村社会田园生活的诗意抒情,更多意味着的是,伴随着一代年轻人从乡村走向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断裂与延续,以及那些既无法推却又难以面对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老啃族”则如同蜗牛,在许多方面背负着价值观人生观迥然不同的农村“泛家族关系”,偿还着农村养老的历史欠债,负重前行。

  在现代社会关系中,每个个体都能拥有独立自主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不过,这种状态的实现,是建立在一整套包含商业契约、公共福利的社会保障机制之上的。在此之前,“老啃族”只能以个体的形式承担着城市对于乡村的“反哺”,也担负了过多本不属于他们的责任。

  

  正视“老啃族”面临的困境

  

  “老啃族”描述着如今众多出身农村的“80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沉重人情负担,他们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当中,长时间被动打转,很难爬上来,却容易沉下去。

  中青报一个调查称“我国90%以上80后无法赡养父母”,曾引发舆论热议。调查未必严谨,但在老龄化社会,却也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谁都明白子女赡养父母是孝道最基本的要求,可拿什么赡养父母呢?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80后”,赡养父母的困难比城市青年更大,因为显而易见的,很多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并不充足。

  从“老啃族”自身来看,文化层次不高的,普遍进城打工收入偏低。即便学历收入较高者,也会遇到养老的尴尬:一边是自己要积极融入城市,攒钱买房成家,另一边是父母亲人远在乡村,时刻需要自己反哺。这种反哺不仅是经济上的,也有精神上的,可现实的工作压力、经济条件,很难有能力把父母接到身边,对父母的照料往往是鞭长莫及。有一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之所以引发无数“城一代”共鸣,就是因为它描绘了城乡差别下,农村年轻人扎根城市的不易。

  过去讲“父母在,不远游”,子女要承欢膝下,以尽天伦;如今劳动力“自由流动”,养儿防老,逐步向社会养老、政府养老过渡。虽然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和幸福,养老上各有各的挑战,但社会转型下,怎样去推进养老公平、去关注留守的老人,不仅需要年轻人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社会的理解和接力。

  

  “老啃族”蕴藏的宗族温情

  与民生痛楚

  

  百善孝为先。以此理解“老人向孩子要钱”,并没有什么不合理之处。给远在农村的老人扣上一顶“老啃族”的大帽子,多多少少有些残酷。然而,当身在城市的年轻一族收入本就捉襟见肘,分分钟就能变身各种“奴隶”,如房奴、车奴、卡奴、孩奴……反哺农村,也会让他们的生活承受额外的重压。从这个角度讲,“老啃族”与“啃老族”一样,值得社会关注,令人揪心,值得同情。

  如果说“啃老族”是有条件的父母对未能生活完全自立的儿女的一种补救,那么说,“老啃族”就是有条件的子女回报自己的父母的过程。这个过程,用美好一些的词句来形容就是,“为整个家庭贡献能量”,说得难听一些,我们就用了“啃”字。虽然“啃”字,有些让人情味淡化的感觉,但是,却也十分形象地勾勒出了两代人的互动——要么,你帮我;要么,我帮你。在宗法体制之下,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啃老”与“老啃”,却透露出了太多的现实无奈。

  如果说“啃老”是老人们为这个失业率高、房价高、工资不高等现代病买单;那么“老啃”,就是年轻人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缺陷买单。众所周知,我国当下农村的养老保险体制、医疗保险体制,都并不健全。

  具体来说,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数只有每月55元,对于物价高企的当下而言,笔者认为这个数是不能够以“养老金”命名的,55元的养老金,简单就是一个笑话。对于新农村医保而言,现在许多省份还没有大病医保,虽然说2014年大病医保将要在全国试点普及,但距离真正的普及还有一段距离。并且,大病医保的范围,现在看来仍然是太小,只有20种大病。种种社会保障的全面性落后,让现在的年轻人必须站出来,承揽其中很大的责任。

  “老啃族”似乎是时代发展的忽略者。他们身在农村,已经被快速的城镇化遗忘,尤其是在森严的城乡二元体制之下,过多的资源流向了城市,过多的金钱变现成了立交桥和高楼大厦,而农村老人的整个生存状态包括养老和医疗水平,并没有得到提高。于是,“养儿防老”也便有了发挥作用的机会,即便已经变成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却也必须要接受“被啃”的现实。

  家庭成员之间,当然要相互帮助。但是,“老啃族”和“啃老族”的存在说明了,无论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族,还是已经退居二线的中老年,他们的民生都非常脆弱,有些时候像一些易碎的琉璃,所有人的生活都不能完全自立自强,只能依赖于他人、依赖于家庭成员、依赖于宗法和血缘带来的实惠。这难免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