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出访中亚四国期间正式提出的。这一战略构想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如何全面把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和丰富内涵,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当前亟须进一步探讨、深化、明晰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在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工商委员会和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积极倡导下,2013年10月以来,先后在和苑博物馆举办了多场丝绸之路经济带系列学术研讨会,组织宏观经济、文化艺术、农业、水资源、交通、城市建设、能源、林业、荒漠化治理、财经、金融、预防医学等行业的专家学者,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水资源、城乡建设、文化、生态、旅游、能源、互联互通等专题进行了热烈研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工商委员会副主席王利文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一头连着繁荣的亚太经济圈,另一头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但在中国——中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个经济凹陷带。在这条凹陷带里,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土地和人力资源,以及古丝绸之路沿线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文化构成的宝贵的旅游资源。
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主席、北京国际和平文化基金会秘书长、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李若弘先生提出,要用世界眼光、世界思维、世界标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平台。他说:“基金会决定从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竞争力入手,打通丝绸之路上的‘史脉’、‘人脉’、‘金脉’。‘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应扎扎实实设计好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每个项目,落实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通过系列学术研讨活动,可以吸收更多的知名专家参与,加强前瞻性研究,掌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2月20日在京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上,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吴季松博士强调丝绸之路经济带“水”的重要性。他指出:“如果我们把河流生态系统纳入经济系统中来统一考虑,就会考虑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就会避免人类走向灭亡”。吴季松院士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新型城镇化的生命支持系统及产业生态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
专家们还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群、承载力、示范点、路线图、市场机制建设;呼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要建立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合作机制等。
和苑丝绸之路经济带系列研讨会最终将形成系列报告,上报有关部委,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国家沟通交流,承担起智力支持、决策咨询、理论探讨和实践论证的重任,发挥服务国家战略、拓展跨国文化交流、促进双边与多边合作共赢的重要功能。
上一主题:彩色珠宝渐成新消费与收藏热点
下一主题:2014年1月份品牌与营销大事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