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打车软件”现象凸显“数字鸿沟”拉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4-03-10 09:33:57 点击率:]

 据《广州日报》3月3日报道,“打车软件”先有被一些城市短暂叫停 之痛,后有 “烧钱大战”之争,再有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尝鲜打车软件,做出“不封杀、会监管”的表态。上海市交港局下了一纸禁令,规定从3月1日起,实施早晚高峰时 段出租汽车严禁使用“打车软件”提供约车服务的措施。这着实让“打车软件”火了一把又一把。

  作为数字时代的产物,“打车软件”的确以其 自身的便捷性赢得了不少年轻群体的青睐,也为出租车司机带来了利益,但它难以掩饰互联网思维的弊端,那就是以牺牲相当一部分不熟悉互联网以及手机APP软 件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打车软件”在社会上的境遇其实就是中国“数字鸿沟”不断拉大趋势的一个缩影。

  “数字鸿沟”是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 乏者之间的鸿沟。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处于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获得媒介知识的速度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以更快的 速度获取这类信息。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结果是两者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为什么“打车软件”现象凸显出社会“数 字鸿沟”拉大趋势?首先,接触媒介和掌握信息的经济条件限制。“打车软件”要求要有较为先进的数字移动终端设备,而目前国内拥有可以使用类似软件的手机用 户的比重并不高,而经济占用优势的群体显然更容易接触到“打车软件”。其次,知识信息获取和储备上的差异。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较大的阅 读量,这些见多识广的人,对新事物、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也就越快,因而了解和使用“打车软件”之类软件的能力就越强。类似“打车软件”之类的新应用在生活 中不断增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处于“数字鸿沟”两端的群体之间的差距就在逐渐凸显出来。

  我们可以看到,对“打车软件”持有反对意见的群 体主要是老人、农民工以及不经常使用“打车软件”的人群,这类群体无论是在经济条件上还是在接受教育程度以及信息获取技能上都处于弱势。他们对于“打车软 件”的反对,其实就是对于互联网时代下“数字鸿沟”不断拉大趋势的不满和担忧。

  数字时代的发展一方面给位于鸿沟有利一方的人们提供了更 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而另一方面,位于鸿沟的不幸运一方,就意味着更少的机会参与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透过以“打车软件”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数字技术的 分布和使用的不公带来的不利的社会影响,在紧跟时代步伐的同时,警惕数字时代下的“数字鸿沟”越拉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