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05年曹德旺在海南投资11亿元兴建了两条玻璃生产线。2008年金融危机,因为不看好建筑用的浮法玻璃生产线,曹德旺关闭了这两条生产线,为此损失了6亿元。
2009年,一个大央企自认为用非常便宜的价格——5亿元购买了曹德旺的两条生产线。随后,这家央企又陆续投入20多亿元,总计花费30多亿元去改造这个工厂。
但是因为原本主业不是做玻璃的,做不出曹德旺需要的高端产品,这家央企每月在这个工厂的损失就达几千万元。没有办法,这家企业转而投入了建筑市场,做浮法玻璃。
曹德旺算了一笔账:全国大约有350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按照一条线20万吨的产量来计算,一年生产7000万吨玻璃。扣除工业用的玻璃,剩下6000万吨。一吨玻璃80平方米,一平方米48元。
中国建筑面积这么大,需要这么大的量?“我提醒大家:那是玻璃,是建筑材料,不是巧克力,不是饼干,是不能吃的。”
而另外一方面,曹德旺说,国内现有的能满足高端产品的玻璃生产线不足20条,他拥有其中的7条。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这位中国最大的汽车玻璃制造厂商说:“我一年需要120万吨玻璃量,7条线才能生产80万吨。在国内我没有地方能买到自己需要的产品。”
曹德旺委员的故事验证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一个观点。在这位长期从事中国经济教学与研究的学者看来,与上世纪9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产能过剩不一样,造成这一轮产业过剩有一个新原因:很多制造者是全国性的大国企。“这些大公司是上市公司,不缺少资金。”而李稻葵说的另外两个传统原因,一个是地方政府GDP至上的政绩观。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总经理李谠委员十几年前曾经在地方工作,并分管招商引资。在她的印象中,当时地方对招商引资的热情远没有现在这样高。如今,可以用“热度非常高”来形容。
央企的老总一旦到了地方,“每天都被地方各个部门的人包围着,甚至市长、副市长都跟着你。问题是,有那么多商可招吗?”她问。
李谠听到关于一个关于招商引资的极端故事:某市把招商引资的指标下达给每个委办局,再下达到每个部门领导头上。如果招不来,领导年底就要被黄牌警告;第二年再招不来,领导就要换位子了。
产能过剩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地方政府追求税收。“很多产能过剩的企业和产业,尽管利润是负的,但是加上税收是正的。我算过,极少有产业交给地方政府的税收和利润之和是负。”李稻葵说。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委员最近翻看石化协会给的材料。这份材料仔细分析下面所属的14个小行业,“几乎都过剩,设备利用率远远低于点名的那五个行业。”
“产能过剩应该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要掩饰,要面对现实。这样才能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李毅中说。
他以曾经产能过剩的光伏产业为例,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光伏产业开工率不到50%,多晶硅35%。可现在不一样了。他总结最近一年光伏产业变化的原因:一是在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之前不要去盲目攻关、搞产业化;二是积极培育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
“所以政府管规划和政策,不要管具体项目。”李毅中说。他也坦承,在治理产能过剩中的减量置换和等量置换两个原则过去执行得不好,或者说不够好,“这个事情我有责任”。
尽管今天提案办理协商会来了10家提案承办单位,发改委、科技部、商务部等部门都介绍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具体做法。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巡视员张小济委员认为,化解的办法还是一个错误的办法,毕竟,老板和债权人才最操心产能过剩的问题。
他的观点有些尖锐:“准生证是你们发的,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你们推来推去没有什么意思。现在死亡、改嫁、过继,还是你们发证。这样搞来搞去,长期解决不了。还是没有市场的力量,还是政府在这里谋划。”
如何让市场能真正发挥作用?张小济认为最要紧的是“国资委你容忍谁破产?财政部你容忍多少人下岗?多少税收减收?各地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要考虑这个事情。你们要分指标,不如把这个指标分一分”。
下一主题:万达项目霸气占道促销:谁给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