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提到中兴通信,它并没有像苹果、三星等公司让人侃侃而谈,它的发 展更倾向于“细水长流”,一直没有遇到大的危机,而这主要得益于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侯为贵的为人可以用低调、宽容、坚持这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年过 四十开始创业,功成名就后依然保持朴素节约的品德。如果说企业家性格决定企业品质,那么从中兴通讯这面“镜子”里,我们也可看到一个真实生动的侯为贵。
南下创业 年过四十创办中兴
1985 年,西北一家国有工厂的技术科长侯为贵,决定南下深圳创业。于是,年过40的他,带领创办了深圳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一家从电风扇、电子琴到冷暖机、电话 机无所不产的加工企业。那时,一部电话机的加工费不过几角钱,全厂上下忙活一天,赚不到200元。当时,国内通信设备市场已经对外开放,跨国巨头们蜂拥而 来,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时的侯为贵力排众议,倾尽人力、物力、财力,坚持研发第一台国产数字程控交换机;一些研发人员还记得,那时的侯为贵,是在深圳两层简易厂房内,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开始了中兴历史上的第一次“自主研发”。
改革开放带来了空前严峻的竞争环境,但也激发了前所未有的创业机遇。对于侯为贵而言,这就是一次借助产权关系调整理顺企业发展动力的改革尝试。
1993 年,在多方支持下,侯为贵和中兴经历了市场信条主导下的一次“革命”:新组建的企业由两家国有企业控股,另一家民营企业参股运营,在深圳率先组建了“国有 控股、授权民营”的混合经济模式。从那时起,市场的作用再一次得到证明。2000年前后,包括爱立信、西门子等在内的诸多国际通信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高 达80%,而中兴等本土品牌所占的份额还不到20%。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完全倒转,以中兴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牢牢占据了绝大部分的本土市场份额。
而 在国际市场上,它们同样高奏凯歌。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中兴的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才刚刚达到4%,而现在,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在全球主要市 场上,人们都能看到中兴的身影。但在侯为贵看来,企业的规模只是一个方面,中兴在发展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术与专利,这才是他的骄傲所在。
低调、宽容、坚持成就侯为贵
出 生于1942年的侯为贵,和联想的柳传志、长虹的倪润峰、华为的任正非、万向的鲁冠球同属于一代人,不同的是,在第一代企业家群体中,侯为贵的知名度是最 低的——尽管他率领的中兴通讯在企业稳健程度上几乎无人能敌。侯为贵的低调让很多人忽视了他的实力。甚至在中兴创业初期,也没有几个人认为他具有管理才 能。
侯为贵把自己的低调朴实地归结为“性格”:“低调和高调是性格问题,不一定说哪个是优点哪个是缺点,我的性格内向一点,不善于在公众场合表达,这不一定是优点,对于管理企业来讲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管理企业各有各的招数,最后是看结果。”
在 低调和宽容背后,是坚持,如果没有这个品质,中兴也许不会有今天。691厂时期的同事魏兴民回忆,上个世纪90年代,中兴的很多市场人员对市场容量持怀疑 态度,因此在制定计划时趋于保守,但侯为贵每次都会把计划向上做比较大的调整,因为他坚信通信市场规模远远超出销售人员的想像。结果,往往是销售结果比他 调整后的任务完成的还要好。
并不传奇的传奇
创业前期为“填饱肚子”
如 果你见过中兴通讯公司董事长侯为贵,你就不会惊诧为什么这么多年,中兴通讯一直被笼罩在同城竞争对手的光环之下,以至于似乎太缺少了点个性和传奇。在回望 中兴通讯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里拼搏、成长的历史时,侯为贵轻描淡写的似乎没有发生过任何惊心动魄、艰难曲折的故事,反而让人感到惊奇!
总 结这20多年的发展,侯为贵表示,中兴通讯对外部的反应还是比较敏感的,最主要的是内部的经营管理能够适时地根据外部变化进行调整,提高效率。此外,中兴 通讯一直奉行比较保守的财务政策,宁可发展慢一点也不要有大的失误,特别是现金流如果出现大的问题可能就是生死问题。因此,中兴一直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危 机。
一直以来,人们对侯为贵的看法都是生活低调朴素、很节约,对物质也没有什么过多的追求。对此,很多人都感到奇怪,侯为贵什么都不要求,那么他是为了什么创业?
侯 为贵称,早期也是为了生活,一个吃不饱饭的人是不会想别的问题的,首先把自己肚子填饱。其实生活所需要的金钱并不是很多,后来有了更多的钱,就不是用于你 自己的生存了。现在人的追求,像欧美一些慈善家,包括像巴菲特、比尔·盖茨,最后都全部把钱捐给社会了,甚至于给子女都没有留下什么东西,这个是对的。更 进一步来讲,在现在积累的过程中就应该不断地给社会多一些贡献。
上一主题:晋江企业家感悟“颠覆性创新”
下一主题:希腊总理接见中国驻希腊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