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在中国,“红二代”特指新中 国开国元勋的后代,他们的生活往往会让人感到有几分神秘。实际上,许多“红二代”的日常生活也十分平淡、简朴,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和女婿王景清将军 就是如此。“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寻求的不仅是物质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的升华。让我们走近这两位老人的生活,去收获更多的人生启迪吧!
■ 本报记者 高倩如
王 景清,乳名王葛亮,1927年出生于陕西神木县盘塘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姐弟六人中,他排行第五。其父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沿路乞讨走了“口外”(内蒙 古),最后竟连尸骨也无处可寻。其母含辛茹苦,将六个儿女拉扯成人。在11岁那年,他投身革命队伍,13岁参加了八路军,饱经战火风霜。
王 景清曾经做过毛泽东的卫士。1948年,毛泽东与刘少奇率中共中央驻西柏坡期间,他当了刘少奇副主席的警卫员,并改名为王景清。全国解放后,他曾任北京卫 戍区警卫师的团长。“文革”中刘少奇蒙冤,王景清也受牵连,被调到昆明军区怒江军分区任参谋长,后调入北京卫戍区第二干休所直至离休。现任中国红色文化国 际交流促进会会长。
1983年,经李银娇夫妇的介绍,王景清将军与李讷相识、相恋,并于1984年结婚。
一辆三轮车,见证夫妻同行
王 景清为人忠厚、宽宏,特别会照顾人。婚后,他对李讷悉心照顾,所有家务活、重活都全部承担起来,两人的生活恩爱而幸福。离休在家后,王景清更是里里外外一 把手,油盐酱醋他都管,一日三餐他安排。买菜买米做饭,修门窗拉煤块,甚至还学着做起了木工活,为家里做做小家具。
虽然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的女儿,但李讷从小到大并没有因此而显得“优越”。反而因为从小营养不良,瘦弱多病,加之坎坷复杂的人生经历,步入晚年后,精神状态欠佳,多种疾病时常折磨着她的身体。
多 年来,王景清一直风雨无阻地陪着李讷四处看病,每次一大早就去排队挂号。那几年,在前往北京解放军305医院途中的公交车站,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对老人互相 搀扶着去挤公交,普通而平凡,不认识的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就是毛泽东的女儿和女婿。后来,王景清担心李讷辛苦,也为了看病更加方便,他特地买回了一辆三 轮车,好好捯饬了一番,作为带李讷看病的“专车”,而他自己就是“专车司机”。骑着三轮车去看病,李讷和王景清都觉得轻松了不少,路上也多了许多快乐。相 信类似这样的生活场景,也发生在许许多多的普通老夫妻的生活之中。
平凡人的幸福,就是如此简单。李讷身体好的时候,夫妻俩每天清晨都携手外出散步,锻炼身体。后来,李讷因为腿疾容易跌倒,散步便也终止了。但王景清的存在,犹如是李讷生命中的另一双腿,幸福并没有因病痛而减少。
熟悉王景清的人都说,他不仅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还是一位群众的好勤务员。离休后,为了把社区环境管理得更好,他自愿担任了市场和摊点的秩序维护员,经常协助公安、工商、环卫等单位工作,维持秩序,打扫卫生,比正职维护员都还负责,受到群众的一致称赞。
一部历史剧,演绎夫妻同心
当 年的王景清从陕北游击队踏上革命之路,那一段火热的岁月让他永生难忘。时至今日,他太想用一种艺术形式将心中的感情抒发出来,向世人展示老一代革命家为了 建立陕北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战、殊死搏斗的往事,把那些具有代表性革命者的形象搬上荧屏,加以缅怀和纪念,让更多的人知道当年红色时代的峥嵘岁月,知道当年 的神府红军,同时也让更多的年轻人能饮水思源,不要忘记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幸福日子,王景清便萌生了写《神府红军游击队》一书的想法。
当时王景清已年逾70,他的右眼、左肩和颈椎在战争中都受过伤,身子骨也不算太好。对老伴写书的决定,李讷非常支持,同时也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常常嘘寒问暖。听到李讷温暖的话语时,王景清心中满是感动。
为 搜集历史资料,王景清不顾年迈,亲自到榆林市、神木县、府谷县等昔日陕北神府地区,走访老革命者、查阅了很多史实资料,终于写下了《神府红军游击队》一 书。1993年8月20日,他又亲自担任编剧拍摄了同名电视剧,并在中央台电视剧频道播放。电视剧画面唯美,故事亲切,特别是剧中陕北的信天游,听起来即 浑厚又悠扬,意境深邃。有评论人士表示,在关于西北红军题材方面的电视剧中,《神府红军游击队》很有代表意义,对西北红军革命史的研究开发而言,这部电视 剧可以说是开先河之作。
王景清爱好广泛,不仅在文史方面与北大历史系毕业的李讷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他还十分喜欢书法、绘画和音乐, 业余时间经常执笔书画,还加入了中央办公厅老干部局书法班和北京军区离休老干部合唱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样喜爱书画艺术的李讷,对丈夫的艺术追求也 十分支持。晚年生活里,他们常常一起练习书法,两人都十分喜欢隶书和篆书,切磋书法技艺便成了二老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少的娱乐。
两身旧套装,印证夫妻同德
王景清平时非常俭朴,有时一撩裤脚,常常就会暴露出他的“秘密”——脚上的袜子还是解放前做的了,旧式袜筒,布缝袜底,满是补丁。
刚结婚时,认识李讷的胡同口国营商店里卖肉的师傅会对王景清说,“你来了,李讷的日子过得也好多了,过去她只买一两毛钱的肉,少得都没法切。”而王景清笑着回答说,他买猪肉会一次买2斤,但分成好几顿吃。
冬天里,他们夫妇顶着寒风,在街头上和市民们一起,排队购买定量供应的大白菜,然后用木板三轮车拉回来腌酸菜,取暖做饭用的煤块也是自己买了再运回家。
如果你走进王景清和李讷的家,扑面而来的是明亮整洁而又简朴的气息,餐厅摆放着毛主席的大小铜像和石膏像,客厅书柜上陈列着温馨的家人照片,一旁摆放的一架钢琴就是这家里最奢侈的物件了——这就是毛主席女儿的家,和普通家庭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去 年5月21日,“毛泽东和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暨百名将军·名家书赞毛泽东”全国巡展首展在海南省博物馆拉开序幕。身材高大而精神抖擞、已86岁高龄的王景清 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李讷,静静地走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厅里。看着一幅幅图片和书法,回忆共和国走过的艰难风雨之路,饱含深情。当时,王景清穿着一身洗得几乎发 了白的浅灰色老套装,透出军人风骨;李讷身着深灰色棉布套装,黑色的老北京布鞋,朴实无华。有认出他们的参观群众不禁感叹地说,“有这样的家庭背景,穿着 却如此的朴素,可称作是展览中的又一处风景。”
30多年的携手同行,让王景清夫妇尝尽了人生百味,深晓生活冷暖,但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在生活上有所不同,反而用朴素的作风,打造了自己朴实无华而精彩的人生。
【后记】
为阳光人生祝福
记 者至今清晰地记得与王景清将军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上海的三山会馆,第二次见面是在他和李讷的家里,印象也最为深刻。那是2012年12月14日傍晚,在原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财务部副部长、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协会会长孙善德将军的陪同下,记者去了王景清和李讷的家。踏进家门,记者的眼里没有看到一丝豪华,有 的只是艺术气息和军队印象,心里有一些意外,更有几分感动。
这次采访因时间比较宽裕,记者便与将军聊起了家常,聊起了书法,当时李讷正 由阿姨陪同在医院做理疗,家中还有其他两位客人。对8月23日由本报、中国部长将军书画协会、中国责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翰墨责任”共和国将军·名家笔 会,因临时公务原因,他未和李讷赶去浙江湖州参加公益笔会一事,王景清将军向记者一再表示歉意,这份真诚让记者很是感动。听说记者的祖籍和他一样也是陕 西,且已去世的父亲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曾参加过解放战争还立过不少战功时,这位和蔼的老人便让孙善德会长在毛主席铜像前为我们合影,热情地挽留我们在家中 吃晚饭。因我们还有其他事不便久留,在握手告别之际,王景清将军热情地叮嘱记者一定要常来家里玩。
记者从曾经服务过毛主席6年、现已 退休的浙江省委招待处的老同志那里了解到:1988年,李讷从湖南老家参加完一活动,要去上海路过杭州,他们受命负责接待李讷。李讷对吃饭等招待规格均无 任何一点要求,为了对伟人的孩子表示一点心意,招待处想送李讷一件桐乡的羊毛衫,并想为李讷去海宁皮革市场定做一件皮大衣,但李讷坚决不要,她说她不能违 背主席的教导。是啊,作为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当年收到父亲为女儿陪送的“嫁妆”,也仅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这让招待处的这些工作人员从 内心特别敬重主席和主席的女儿李讷。
中国·城乡复转军人创业工作委员会主任谭新山将军向记者直言:李讷和王景清数十年来过着非常节俭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态度反映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我敬重他们,也衷心地祝福他们,他们夫妇永远是我的好朋友!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物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精神层面的升华是否同步呢?精神缺失的状态下,常常会带来种种负面现象,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利影响。看了王景清和李讷夫妇的朴实生活,我们是否该停下为物质奔波的脚步,等等我们的灵魂呢?
下一主题:梅西百货:用“全渠道零售”拥抱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