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十年前,一个面向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在中国应运而生。十年后的今天,这个市场板块已成长为中小企业的资本乐土。十年间,中小企业板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更依托制度创新,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助力。
诞生于危机:
解中小企业融资燃眉之急
“可以说,中小企业板是在危机之下、在中小企业强烈的融资需求中应运而生的。”深圳证券交易所有关负责人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海外互联网行业发展如火如荼,纳斯达克的温度传导到中国,创业板成为热门话题。新世纪之初,中国的创业板进入筹备阶段。制度设计、部门设置、人员培训一步步到位。然而,2000年一过,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开始破灭,创业板不得不暂停。
“为了筹建创业板,深交所做了大量的推广工作,了解并培育了很多中小企业,看着这些公司旺盛的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主板又停了下来,心情非常焦虑。”深交所上述负责人说。
面 对这样的局面,监管部门作出了分步走的方案,第一步首先推出中小板,然后在总结中小板的经验之上再开创业板。此后,经过三年多的准备,中小企业板终于在 2004年5月27日开板,深交所在四年空窗之后终于迎来了新股上市,首批8家上市公司于当年6月25日正式发行上市,拉开了此后十年大发展的序幕。
此后,中小板市场迅速发展,截至今年4月30日,中小板共有719家上市公司,是2004年的19倍;股票总市值3.76万亿元,约占深市市值的42%,是2004年股票市值的91倍。
创新中蜕变:
探路资本市场监管制度
在2000年到2004年四年间,上证综指从1900多点跌到998点,市场长期低迷,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对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质疑较大。
“中小板开启之初,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市场环境,而且中小板民营企业较多,这让投资者担心,公司募集了资金会不会进入民营企业家的腰包?由此产生了中小板公司最初的监管重点和制度创新--诚信建设和募集资金监管。”深交所人士说。
德豪润达董事会秘书邓飞记得,十年前,在敲响上市的钟声之后,首批中小板企业的老板们就被请到会议室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诚信与规范第一讲”。
为了缓解投资者对募集资金安全的担忧,深交所率先推出募集资金专户存储、三方监管、募集资金年度审计等制度,发布备忘录规范募集资金使用,为中小股东守护好上市公司的钱袋子。
此 后,针对中小板炒年报风气重、容易产生内幕交易的问题,深交所在中小板率先建立和实行网上年度报告说明会制度、年度业绩快报和网上实时披露制度,试行高送 转预披露制度,制定公平信息披露指引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指引,发起并推动了信息披露直通车改革。这些制度很多已经为全市场采用。
“中小板主要围绕中国的中小型企业来服务,已经形成了适合这些企业特点的完善的监管制度,有着很高的稳定性和制度可预期性。”国信证券副总裁胡华勇说。
与经济共成长:
经济转型的强大助力
十年来,伴随着制度的创新和探索,中小板市场和身在其中的中小板公司一起成长,逐渐演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股助推力量。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4倍,同期中小板上市公司平均营业收入从6.5亿元增长到24.83亿元,增长2.82倍,平均净利润从0.4亿元增长到1.47亿元,增长2.68倍。
“总体上看,十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轨迹,同时中小板业绩增速领先于国内生产总值也反映了中小板市场的高成长性和高收益性。”胡华勇说。
在 中小板开设之初就投身其中的胡华勇深切感受到,十年来,中小板上市公司结构的演变与中国经济的发展脉络高度吻合。他说:“从2004年到现在,随着经济发 展趋势的变化,我们推荐上市的中小板企业行业变化较大,最早制造业比较多,现在高新技术企业、新兴产业越来越多,消费类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作 为经济中最活跃的因子,中小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为其提供活水和平台的中小板毫无疑问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30 日,深交所中小板上市公司719家,融资总额达7305亿元,其中通过IPO募集的资金达4864亿元。实际上,中小板为中小企业带来的不仅仅融资,还有 规范发展、并购重组、品牌效应等多重益处。
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小板已经成为培育隐形冠军的摇篮,并涌现出越来越多的行业巨头。根据统 计数据,截至2014年1月底,沪深两市157细分行业,29个行业龙头企业在中小企业板。不少中小板公司已经成长为行业的巨人,早已不再是中小企业,如 市值排名前三的比亚迪、海康威视、苏宁云商等市值都已经达数百亿元。
上一主题:“耕地宝”能否促进土地流转?
下一主题:以企业为主体构建商业化育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