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南疆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经”
[发布时间:2014-06-15 11:08:20 点击率:]

   农村富余劳动力技能相对缺乏、劳动纪律薄弱,南疆不少企业反映在当地“招工难”。然而,南疆地区的拜城县、阿克苏市及伽师县的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用“硬制度”加“软文化”,“练就”出一支稳定高效、热爱团队的合格产业工人队伍。

  

  “洋制度”加“土办法”

  造就产业工人

  

  拜城县万邦淀粉制造有限公司、阿克苏巨鹰棉业有限责任公司、伽师县雅戈尔盛泰针织有限公司三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少数民族员工比例均超过90%,他们通过一系列“量身打造”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引领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适应现代生产方式,破解了南疆各地普遍反映的员工队伍不稳定问题。

  万邦公司主要生产工业用玉米淀粉,目前吸纳少数民族员工360多人。企业投产之初,一些员工月底领完工资就有一半不来上班,造成企业时常停产。对此,万邦公司按照班组每月5日、10日、15日、20日分四次发放工资,这样尽管部分员工不来上班,但公司正常生产仍可维持。随着员工逐步适应了企业管理,目前领到工资而离岗的员工几乎没有了。

  巨鹰公司是浙商在阿克苏收购的第一家棉纺企业,目前招收少数民族工人350余人。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巨鹰公司每年招录大批少数民族农民工进行岗前培训,但往往培训完只能留下三四成,上岗后又会流失两成。

  巨鹰公司总经理王宏磊介绍,公司设置了全勤奖每月60元、岗位工资每天6元,只发给上岗员工,还规定只要多干一年,每月就增加50元工龄工资。这种激励办法使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目前达300多人。万邦公司也有类似规定,员工每坚持干半年就加发每月50元工龄工资。

  

  人员管理“接地气”

  员工企业两相依

  

  三家企业都积极培养和选拔了一批会双语、能力强的少数民族员工纳入管理层。伽师县的雅戈尔公司2010年建厂,目前招收的300多名少数民族女工主要工作是缝制成衣。生产部经理张亮介绍,企业每个班组设置一名少数民族组长,与汉族组长相互配合,管理效果很好,公司每年选送赴内地培训学习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大部分是少数民族班组长。

  阿西木·依不拉音曾是万邦公司的一名保安,由于表现突出,现已成为公司工会主席,年薪达7万元。作为公司管理层之一,阿西木·依不拉音在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员工矛盾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企业生产要求不同岗位员工分工协作,但部分员工往往因“同酬不同工”而心存不满甚至辞职不干。对此,万邦公司将工序相邻的岗位设置为“夫妻岗、兄弟岗、姐妹岗”等,打包承包给有亲属关系的员工,以亲情“润滑”工作关系,有效缓解矛盾,稳定员工队伍。

  在公司晾晒场内,记者看到塔西·依布拉音一家老小正在翻晒玉米。万邦公司总经理于清生说:“一次晾晒工作需要四五个员工,我们制定了验收标准,按5人发工资,只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即可。”

  

  “真心”加“爱心”凝聚和谐团队

  

  除了用“硬性”制度来规范员工行为,三家企业还尝试用“柔性”的现代企业文化来增加员工归属感,凝聚和谐团队。于清生说:“每年公司员工要共同欢度四个节日,分别是开斋节、古尔邦节、春节和中秋节,届时所有员工都放假,都领奖金。”

  巨鹰公司则侧重塑造“爱心文化”。挡车工阿不都·卡德尔的孩子去年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却因为学费不足无法就读。企业得知情况后,各方筹措资金解决了他的困难。前年冬天,细纱车间挡车工努尔曼古丽的爱人不幸患上胃癌,巨鹰公司发动全厂奉献爱心,两周时间捐了7000多元,企业又添补了一些,将钱和一车煤送到了努尔曼古丽家中。

  雅戈尔公司通过企业内部的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开展“古尔邦节文艺晚会”“明星员工演讲”等各类企业文化活动,增强企业向心力。

  这三家企业通过推广各具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不但增加了员工归属感和安全感,还凝聚了团队精神,促使员工在企业发展中加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