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中国改善民生的四大建议
[发布时间:2014-06-16 09:26:35 点击率:]

  当下中国最大的问题还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最容易以阶层矛盾和社 会矛盾的形式表现出来,当民生出现问题时,人们自然而然地就归为为“阶层”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需要“侧面解决”。这些问题解决了,人们自然就不关注、 不讨论阶层问题了。北欧和德国也拥有大量世界级的富豪,贫富差距也非常大,但人们很少讨论这些阶层矛盾问题,主要是这些国家社会保障做得比较好,各阶层各 安其序,人们根本不把阶层问题看成问题。

  中国现在出现了阶层固化的问题,特别是在教育和住房两个领域表现非常明显。有钱的父母可以买学 区房,给孩子上好的中小学,从而考上更好的大学,进而成为社会精英的一员;而没钱的父母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们的子女也只能接受较差的教育。这就导致了 不同阶层的孩子在竞争起点上就严重的不公平,这些问题也越来越影响社会的观感,扭曲人们的心态,非常值得警惕。下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具体建议:

  一、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而不是只提高最低工资。

  中国现在需要保住一个底线,那就是让普通公民靠工作收入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一个人的工资至少可以养活一个人,但是中国绝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第一年的工资都很难养活自己,都必须部分接受家庭的资助(啃老)。当然美国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中国应该提高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建立最低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联动机制,各地不再公布最低工资数据,而是只公布一个社会最低工资占社会平均工资的比例,比如最低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的60%为宜,保障一个人即使拿最低的工资也至少可以养活一个人。

  二、让“公益型国企”进入房地产市场,以稳定和降低房价。

  住 房问题几乎是中国所有社会问题的根源,中国改变住房由市场供应为主的政策,因为中国和美国的自然禀赋不同,美国地广人稀,家家住别墅也可以,因此美国的住 房即使实现市场化供应也问题不大,而中国的自然禀赋跟日韩是差不多的,都属于人多地少的情况,中国如果完全市场化供应,就会出现房价极高的现象,因为城市 土地属于稀缺性生存资源,在经济学上稀缺性生存资源是不宜实行市场化的,与中国自然禀赋差不多的日韩在这方面都是失败的。

  中国提出“公益型国企”的概念很久了,但一直没有落实。中国让房地产央企在住房领域实行“公益经营”,对他们开发的住房实行成本定价,或是成本加成定价,这样只要公益型央企开发的住房在市场上占到一定的比例,就可以稳定住房市场,让住房市场的房价理性回归。

  三、建立福利社会和“低生存成本”社会双轮驱动的社会保障模式。

  人 们关注阶层问题,但很多是非阶层问题所致,比如过度竞争的问题,社会风险的问题,生存成本不断升高的问题等,比如过度的商业竞争导致企业生产有毒有害的产 品,而富人则可以通过购买价格更高的商品,甚至是进口商品进行规避,而穷人则成为了受害者,比如吃国产奶粉的人和吃洋奶粉的人就属于不同的阶层,吃非转基 因产品和转基因产品的也不是相同的阶层,这些本身属于商业的问题也可能转化为阶层问题,而这些可以通过商业规则的完善来改善。

  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社会风险会加重人们的社会恐惧,而富人则可以更好的规避风险,而穷人则往往成为社会风险的受害者,由此也可以产生阶层矛盾,对于社会风险的问题,国家应该完善社会风险防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社会投资机制,社会福利机制来解决。

  另 外还有一个学术不太重视的问题,就是现代人的生存成本的问题。社会越发展,人们的生存成本越高,建设“低生存成本”社会也势在必行。“低生存成本社会”主 张在税收上可以对不同商品实行不同的税收政策进行调节,比如对生存必须品实行免税和低税政策,对享受型商品和奢侈型商品实行高税收政策,提高机器生产型产 品的税收,降低劳动生产型产品的税收等,因为机器生产的产品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变得越来越便宜,而过于依赖人力劳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则随着劳动力价格 的升高会越来越贵,这就需要政府从税收上进行调节。

  四、教育领域去商业化,去市场化,给社会留最后一片净土。

  当然人 们对阶层固化的观感主要来自教育和住房的商业化,而要治理也必须以这两大问题为突破口。中小学教育应该全面取消中小学校的所谓重点中学,各校教师实行定期 (可设为三年)轮换,特别是任何学校都不得设置招生分数门槛,只要痛下决心做到了这点,由教育所衍生的所谓学区房的情况就不会再出现。硕士和博士仍然实行 免费教育制度,保证有才华的学生的就学权利,在大学层面,大学的商学院教育资源应该60%面向学生,其余再面向企业家。大学自主招生必须严格按分数录取, 除特殊专业外一律不得进行面试,因为没有任何专业是一个高智商的内向学生不可以学习的,况且根据短短几分钟的面试也很难科学评定一个学生的真实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