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眼下,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已过半程。
在刚刚过去的半年里,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周边局势日趋复杂、利益藩篱固化加重等重重压力,中国果敢向改革“深水区”全面进发。
带着15个领域60项任务,勇闯关、巧清障,半年来,中国经济从低谷中企稳,民生政策加速落地收效,外交有声有色,反腐治吏赢得民众赞誉……坚定的起步,让中国改革未来可期。
多项民生改革加速落地
29省份启动“单独二孩”
回望上半年中国经济,新的宏观调控思路已日渐明晰,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已成为调控的主基调。在这种创新性的宏观调控方式下,中国经济告别了“一刀切”和“撒胡椒面”的做法,实现了由粗放调控向精准调控的转变,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经济增长企稳的态势也日趋明朗。
区间调控:不再设绝对数
稳定社会预期
“中国政府正通过微调预调、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6月19日在访问希腊时表示。观察可见,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已成为宏观调控的两把主要“利器”。
自2013年李克强提出“合理区间论”后,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就告别了以某个数值为界限的做法,增长目标转而成为一个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将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在了7.5%左右。
“GDP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左右就是有弹性的,高一点,低一点,我们是有容忍度的。至于下限是什么,那就是这个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使居民收入有增长。”李克强就此进行了详细解释。
在今年一季度GDP出炉后,低于7.5%的增速让一些国际机构产生唱空中国经济的论调,但中国政府保持定力,坚持区间调控不动摇,强调7.4%的增速仍然在合理区间。李克强也屡次就区间调控进行阐释。
4月10日,李克强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4月16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我一再讲,合理区间是指经济增长率不低于7.5%左右,所谓左右,就是高一点、低一点都是正常的,都处于合理区间。”
6月18日,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中指出,就眼前来说,中国政府对经济的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它的下限不越过7.5%,或者说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增长,使得上限CPI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
在专家看来,区间调控的新思路告别了简单设置绝对数的做法,可以给市场和社会更稳定的预期,也使得稳增长更有弹性,有利于经济结构的平稳调整。
复 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表示,区间调控不是简单地确定一个绝对数,而是在一定的区间之内可以适当调整,它有底线,也有上限。高于上限可能意味着资 源、环境压力加大,低于底线可能意味着就业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所以既要考虑上限又要考虑下限,在上下之间进行定向调控。
定向调控:精准发力
不再“撒胡椒面”
在坚持区间调控的同时,中国政府创造性提出了定向调控的思路。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这一个月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至少4次谈及定向调控。
6 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强调要精准发力、定向调控。6月10日,李克强在两院院士大会作经济形势报告时指出“要在坚持区间调控中 更加注重定向调控”。6月11日,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按照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实施定向调控、注重标本兼治,推动经 济优化升级。
6月18日,李克强在英国智库的演讲中又一次提到定向调控。他说:“我们有能力进行定向调控,而且不采取强刺激,采取精准的发力,定向的调控,能够保持中国经济,实现今年以7.5%为代表的诸多的主要经济目标,而且会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长期中高速增长。”
在定向调控的思路下,中国告别了“撒胡椒面”的做法,不再简单地搞“一刀切”,不再推出全面的强刺激,而是瞄准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有保有压、有轻有重,根据不同时期、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台针对性微刺激措施。
上半年里,国务院针对小微企业、棚户区改造、三农、水利设施、铁路、外贸等经济运行薄弱环节出台了定向微刺激政策,还推出了80个重点项目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其中,上半年的两次“定向降准” 充分体现了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新思维。
4月25日,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6月16日,央行对“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定向调控旨在为国民经济重点和薄弱环节提供更多资金、资源和服务,以让其获得更好更快发展,相比以往更具有针对性和精准性,这既能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又有利于稳增长和调结构。
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
增长日趋企稳
“当 前中国经济面临两难困境,一方面要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以避免系统性或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另一方面还要调结构、促改革,以增强经济 增长的可持续性,优化资源配置,根治经济金融体系中的风险隐患,”民生证券宏观研究院研究员朱振鑫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区间调控和定向调控都是政府 为解决这种客观矛盾而作出的权衡之选。
在这种新的思路下,中国的宏观调控实现了由粗放调控向精准调控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增长的企稳态势也日趋明朗。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产业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4.1个百分点。内需贡献继续提高。一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4.9%,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
随着中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超过第二产业并且比重继续增加,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也明显增强,数据显示,过去经济增长一个百分点大概拉动约100万人就业,现在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
经济企稳迹象也在增加。5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回升,近日公布的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达到51%,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为连续4个月回升。
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有针对性地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随着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成效显现,需求端偏弱局面有所改善,经济平稳增长态势已基本确立。
朱振鑫指出,在定向调控政策和外需转暖的带动下,二季度经济将较一季度出现改善,随着微刺激持续加码,四季度经济有望企稳回升,但总体上看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仍然偏弱,这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以增强经济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
上一主题:罗百顺 90后的世界知名品牌梦
下一主题:丰成高端汽车文化产业园成功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