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在航班晚点起飞,和航班准点起飞、却在空中飞行更长时间这两个选择之间,作为乘客,你将如何取舍?
记者获悉,大约在一周前,民航局对航班运行提出了新的要求:每天10点前,全国各机场首发航班起飞,将不再受到限制;而包括首都机场在内的国内8个主要机场,则将实施全天不限起飞,但在出现坏天气或军方活动时除外。
7月27日,民航局空管局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崔建强,在其认证的微博上也发布了相应的消息,并列举上述8个机场为:北京、广州、深圳、浦东、虹桥、成都、昆明和西安。
新的空管政策,正试图解决在国内几大枢纽机场,普遍存在的放行管制问题,从而让乘客感到航班的起飞时间,将有更大可能接近准点。
安全与成本双重考量
上述空管人士分析称,过去几年来,舆论及乘客对于航班准点率的长期诟病,或是民航局出台空管放行新政策的主要原因。
已有舆论对空管新政策作出了一个的通俗解释:在过去,航班在机场地面上等待;而现在,航班则是在空中等待。
“以 前,航班在地面等待从而造成的延误,一个原因就是流控。而流控的目的就是给管制单位在天气不正常等情况下,留出一点控制的余地,”前述空管人士称,“而在 新的放行不限制政策下,同一空域内的飞机数量增多,管制员的控制余地变小,为了飞行安全,因此只能让部分航班在空中的等待空域中原地盘旋,等目的空域能够 接纳时,才能继续往前飞。”
由于航班离机场越近,同一空域内的飞机就越多,对空管人员的压力也越大。因此,以首都机场在过去一周内实施新政策的情况为例,就已出现航班在可能离北京50-150公里外的空域内,就开始原地盘旋等待的现象。
前 述资深空管人士分析称,在放行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以起飞时间是否准时作为判断依据的航班正常率,在新政策的实施下自然会提升,然而,受到空域容量和空管调 度能力的制约,未来航班即便准时起飞,但也很有可能将在空中进行更多时间的原地盘旋,以缓解同一空管区域内,因放行不受限导致航班过多的问题,因此,航班 的落地时间,可能并不会准点。
“即便是一个外行,也一定能想到,航班在空中等待,比在地面等待,其面临的安全风险要更大,”上述空管人士称,“而事实上,在新政策下,空管人员的确面临比过去更大的压力,需要指挥的飞机更多了,要避免相撞,只能更频繁地与所有航班保持密集的无线电通讯指挥。”
实际上,民航局机关报《中国民航报》早在2012年6月,就采访了一位区域管制员刊文称,并不赞同空中等待。
“在等待过程中,管制员会持续和飞行员沟通,既要防止其他航班侵入其等待空域,也要防止油量不足,”上述文章写道,“空中等待,其实大大增加了管制员的监控、通话工作负荷,如果不是出于安全的考虑,管制员和飞行员都不赞成空中等待。”
除了安全余量可能降低这个副作用以外,新的放行不限制政策,也进一步提高了所涉航班的飞行成本。
木桶效应的尴尬
事实上,要保证一个航班能按计划准点起飞、到达,空管只能担负一部分职责,其余的责任,则需要航空公司、机场共同承担。而另一个不可测,但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天气。只有在这四个因素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航班的正常率才能得到保证。
“流控这个专业名词,现在有点儿被妖魔化了,航班不正常,舆论和乘客往往首先将其归咎于流控,以至于实际上是由天气造成的误点,都被认为是流控造成,”前述空管人士称,“而实际上,之所以要流控,其背后一定有客观因素,但公众往往却忽视了。”
而在放行不限制政策出台后,对于乘坐相关航线的乘客来说,能感知到的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在机场和机上等待起飞时,过往经常会听到的“由于流量控制原因,不能按时起飞”广播,会显著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航班就能准点到达。
鉴于公众对航班误点的长期抱怨,民航局曾制作了一则长达15分钟的动画短片,介绍了引起航班延误的四大原因:天气原因,流量原因,航空公司原因和旅客原因。
按照民航局的官方统计,至少在上海的浦东和虹桥两大机场,真正由于空管造成的航班误点,其比例都长期在5%以下。
“但现在,流控往往被放大为造成航班延误的最主要原因,甚至还超过了天气原因。”上述空管人士称。
在 猛烈的舆论质疑下,民航局现在试图通过空管新政策,缓解公众对流控的指摘。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只不过补长了空管这一根短板而已——在保证航班正常率的这 只“木桶”中,空管只是木桶的一块板,机场、航空公司则是另外两块。按照木桶效应,补长一块木板,而弃另两块于不顾,对于修补整只木桶来说,并没有太大的 意义。
上一主题:中药材市场造假普遍 全国整顿风暴来袭
下一主题:农村里的房奴:空巢之家 户籍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