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治理现代化对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要求
[发布时间:2014-07-15 10:11:02 点击率:]

  教育的产品是社会需要的各类合格建设人才。教育的特征是农民种 植,基本要素是土地、阳光、雨水、肥料,需要农民按照植物生长规律,耐心地精耕细作。不能拔苗助长,不能破坏规律。但是可以改革种植方法,可以进行种子、 土壤改良,可以进行科技革命,甚至进行转基因。因此,教育也要创新。大学以下的教育对象,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教育方法注重知识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大学以上的研究生,主要是主动地创造知识,因此教育方法注重知识的前沿性和精深性。教育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最好是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每个国家的教育体系 和方式方法都不同。中国是古老的国家,文明源远流长,教育自成体系,其最大特点是与国家和社会需要保持同向发展和协调关系,这就是中国教育的时代性和社会 性特征。当前我国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现代化,研究生教育必须适应和紧跟这个发展趋势。

  一、把握治理现代化内涵,明确研究生教育目标  

  党 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的含义实际上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定》提出治理现代化,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适应工业化、城镇 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浪潮社会转型的需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目标的内涵和要求。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 是与时俱进全新的政治理念创新。有学者甚至认为,治理现代化是继四个现代化后的“第五现代化”。

  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各项工作治理制 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进行治理,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从管理到治理,虽然只是 一字之变,但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是一场社会治理方式的变革,是一次追求和谐共赢的伟大尝试。其主要区别在于:一是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 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人。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实际上就充分体现了治理 现代化的理念。这一变化意味着社会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同时也是参与治理的主体。二是权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权来自于法律和权力机关的授权。而治理还强调 协商、自治与共治。三是运作方式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而治理的运作方式则要求是合作、协商、包容的。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标准有五条:一是治理的前提是否民主;二是治理的方式是否法治;三是治理手段是否文明;四是治理的方法是否科学;五是治理的结果是否有效。治理 现代化,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治理理念、深入改革治理体制、丰富完善治理体系、努力提高治理能力。总之,从管理到治理,其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治理主体的自 主性和积极性,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充分减少强制,减少独断,增强对话协商沟通合作,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充分激发权能,减少排斥和歧视,进一步实现公平 正义;充分释放红利,寓管理于服务,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破旧立新,改革不适应社会要求的 体制机制,不断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体制机制,使各项工作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完善,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握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树立互联网思维,坚持民主、开放、平等原则,强化用户至上理念,为实现治理现代化努力。

  二、把握中央教育改革精神,坚持正确办学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出许多改革举措。

  立 德树人,加强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是中央反复强调的重点。《决定》要求,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增强学生社会 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去年召开了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刘延东同志出席会议并发表 重要讲话。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制定颁发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高 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 可见,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务。研究生教育更应当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二为”方向,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国家大局。研究可以多样化,讲台必 须弘扬主旋律,学术可以无禁区,宣传必须讲纪律。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正确的办学方向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之本。

  三、抓住培养质量主线,促进教育上档升位  

  质 量是教育的生命,因此,抓好研究生教育质量事关重要。三部委《意见》指出,深入实施教育、科技和人才规划纲要,就是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牢牢抓住服务 社会需求、提高培育质量这条主线。今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授权 点合格评估办法》和《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3个文件。这是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首次印发有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文件。中央及相关部委的这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都说明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性。研究生学院、从事研究生培养的各教学点、后勤职能 部门要认真学习,切实领会中央系列教育改革精神实质,结合实际和社科研究生特点,按照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促进研究生教育 水平上档升位。

  四、完善配套措施,构建现代的科学的内部治理体系  

  治理现代化包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方面。作为研究生学院,要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重要保证。为此,研究生学院应当严格落实教育部关于教育改革精神,抓好四个机制建设。

  一 是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机制。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 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研究生学院要按照中央改革精神,加大招生宣传 力度,提升社科院影响力,按照学术与运用型研究生并重的招生结构要求,不断探索改革选拔机制,从入口关做起,优化研究生质量。

  二是要立足社科院科研单位办教育的特色,充分发挥导师比例高、参与社会实践机会多的优势,扬长避短,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

  三是要强化导师责任,提升指导能力,完善导师指导制度,加强导师对研究生毕业论文的督导检查和责任,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

  四 是认真落实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管办评分离”和“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加强研究生教育硬件和软件的全面建设,加强自我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 设,严格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的要求,立足自身、创造条件,建立和完善各种内部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评估指标上做到“硬件要硬,软件不软”。建 立以社科院自身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评价机制。

  通过四个机制的建立健全,形成具有社科特色的研究生内部治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内部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

  五、树立互联网思维,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能力  

  在 现代信息社会,大数据时代、社会变革时代,研究生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实现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型,如何提升研究生教育治理能力,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这 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应当树立互联网思维,注重民主、开放、平等,创新方法,提升工作能力,注意抓好四个转变。

  一是从封闭培 养向开放合作办学转变,扩大开放办学的能力。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地球变平,人们的时空距离缩小,研究生教育的视野必须开阔,世界眼光、 全球思维决定了我们必须开放办学。通过开放办学,培养开放型人才,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强保 证。

  二是培养模式从注重知识学习转变为注重知识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要求,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三部委《意见》指出,研究生教育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知识是能力的重要条件,但是知 识绝对不等于能力,为了杜绝“高分低能、高文凭、低水平”现象,社科院研究生培养教育一定要转变培养方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社会需求,转变单纯的课 堂教学为主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田野,深入社会、融产学研为一体,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实际能力的提 高。

  三是从管理向治理转变,吸纳研究生参与治理、参与科研、参与教学。研究生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义务教育,也不同于普通大学教育,其年龄 特征、研究学习特征都不同。治理与管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管理的主体只是单一的,是上对下单向的,而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方式是民主的。治理现代化就是要 求我们在研究生学院的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我参与治理、参与教学、参与科研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研究生学院在 这方面已经迈出了非常可喜的一步,在图书馆管理、支部建设、学生安全、课题参与方面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治作用,尤其是在让学生参与科研方面,鼓励学生开 展课题研究,收效明显。

  四是从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一的课堂教学,老师填鸭式地一讲到底。在开放的信息 时代,这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也是落伍的,甚至是落后的,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教学方式。三中全会《决定》要求,要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 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社科院与其他高校比,教育资源有其局限性,但是,在信息时代,我们完全可以扬长避短,通过网络、电视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借脑、借智, 通过远程教育、网络课堂、各种论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我院开辟的五大论坛、研究生学院今年试点开辟的网络课堂,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六、加强依法治院,确保治理方式现代化  

  治 理的着力点是法治方式。因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关键的是治理方式法治化。法治是治理的基本方式。当今世界,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基本标志,基本特 征就是法治国家,法大于权,法大于人,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必须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学校内部治 理结构的完善,必然要求建立一套权力制衡、程序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制度体系,基本上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法治化治理手段明显增强。按照治理 现代化的要求,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各种制度机制,确保研究生教育治理工作法治化。

  今年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年,改革需要勇气,改革需要开拓,改革需要创新,让我们携起手来,凝聚共识、更新观念、开拓进取,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再谱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