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没有销量 造品牌就是扯淡
[发布时间:2014-08-08 10:17:54 点击率:]

  今天的营销,尤其是互联网营销,正在证明我们在将近二十年前的论断:品牌不能当饭吃,企业的业绩最终是由产品决定的。

  不过,在“品牌已死”、“品牌忠诚已死”和“传统营销已死”等观点受到追捧甚至将要成为“新共识”的今天,我反而认为这种认识“矫枉过正”了。

  

  不做品牌做销量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中国开始了营销启蒙。在一些营销专家推波助澜之下,企业不分大小,都一股脑儿地涌向品牌建设。作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营销咨询顾问,我们十分不赞成这种营销倾向。我们不得不反复告诉所服务的企业,品牌是一种精神,一种对顾客负责的精神。

  那 么,如何对顾客负责?就是抓好产品质量、产品创新和诸如方便顾客购买,做好售后服务。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产品特色,让自己的产品为顾客 喜闻乐见并建立长期关系,那么,顾客就开始记住产品、记住品牌并进而形成品牌忠诚。到那种境界,企业的商标就具有品牌意义或者价值了。

  为了让更多的企业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甚至反逻辑地提出诸如“不做品牌做销量”“不是名牌也畅销”“品牌不能当饭吃”“没有销量一切免谈”的论断,并围绕这些观点,提出了一整套的市场操作思路。

  不客气地说,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一批企业,也在更大范围影响了更多企业。同时,也受到了很多热衷于品牌建设的同行的质疑。

  而到了2005年前后,当更多的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之后,我们也及时地完善了自己的观点,逻辑相对更加严密地提出了“用销量破解品牌,用销量托起品牌”战略营销思想,并围绕这个战略思想提出了“营销图谱”和“品牌路径”。

  从 不做品牌做销量,用销量破解品牌,到用销量托起品牌,即完成从销量到品牌的转化,我们事实上提出了一个企业从弱到强崛起的战略路径。至今我们仍然认为这套 思路及操作方式解决了中国企业对跨国公司营销简单的拿来主义,少走了许多弯路,少花了很多代价。这也的确是中国企业整体上共同走过的发展道路。

  在那个浮躁的年代,即使是中国最知名的品牌,也无非是一个“知名商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只要你能够弄到钱并且胆子足够大,敢于把钱大胆拍给电视台,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你很快就可以“造”出一个品牌。

  一次碰巧与央视首席品牌分析师在“中国营销盛典”同台演讲。他刚做完“相信品牌的力量”广告发布说明,我随后在演讲中直接发问“历届标王今何在”?那是我迄今为止做演讲得到掌声最热烈、最持久的一次。

  那次演讲,我丢掉了本来准备的讲演稿,集中论述了“品牌是怎么建设的”和“品牌的真正力量是什么”这两个问题。

  

  依附于产品的品牌路线

  

  其实,我们并非是什么先知先觉。我们只是没有像其他营销专家那样迷信跨国公司,那样仅仅从表象上看待品牌,而是更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品牌的本质。品牌首先是一种结果。一种在企业产品长期受欢迎并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之后产生的结果。

  没有产品支撑,没有业绩支撑,没有营销力支撑,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品牌。回过头来,品牌建设的路径应该是重视产品,重视营销力建设。如果脱离开这些,一味地进行所谓的广告和公关,终将昙花一现。

  中国企业在很长一个时期像出锅的螃蟹一样,一红就死,各领三五年,原因就在于只注意到了品牌的“标”,即品牌知名度,而没有注意到品牌的“本”,即产品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