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 李后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看了很多的电视剧,但没有留下多少记忆。
这是时代的遗憾还是影视界的悲剧?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终于给我惊喜,
就像是核弹爆炸带来的巨大震撼与冲击!
我在沉思,这就是裂变反应的威力?
可能是,电视剧引爆了人们心中深藏的核能,
冲击波的扩散力、穿透力和征服力,
席卷华夏大地,释放出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48集电视剧,一部辉煌的史诗,
把日常化、平民化、数字化用到了极致,
就像划过夜空的雷电,照亮了心灵,
点燃了大众激情,提升了道德能级。
根据大数据分析,这部电视剧具有超高收视率,
观众突破一亿,同类题材少有先例!
“虚实结合、家国同构”的叙事方式,
打破了符号化和脸谱化的传统模式。
电影技巧的有效借用,高层与底层的揭秘,
敏感人物不回避,实现了政治与艺术的真正统一,
彰显了编剧、导演和演员的高超技艺。
空间切割精确,1976年到1984年是中国重大变革时期,百废待举;
主线设计精当,把拨乱反正、改革开放作为主题,复杂无与伦比;
心理把握精细,把神还原到人,一点一滴,在平凡中书写传奇;
画面拍摄精致,从面部到手势,每个镜头都凸显着扎实的功底;
亮点展示精妙,政治“脱敏”,还原历史,每一段都可以作为经典案例;
虚实对接精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细腻、合理,浑然一体。
众多的突破和创新,无法全部列举,已经融入对伟人的缅怀与追思。
总之,这是难得的精品大戏,虽有小瑕疵,
仍为影视界赢得了荣誉,注入了活力与生机。
让我们在享受视觉美感的同时,唤醒了三十八年前的苦涩记忆;
让我们在回顾道路艰辛的同时,充满了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
让我们在审视国际潮流的同时,激发了勇于超越的昂扬斗志;
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
为了中国梦,我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全面深化改革,奋斗不息!
(本文是李后强教授2014年9月5日参加《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座谈会感言)
主旋律电视剧创作的重大收获
——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感
■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 向荣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以下简称《历》)是一部重现民族记忆、具有史诗风范的扛鼎之作,也是近年来主旋律影视剧创作的重大收获。《历》以全景式的宏大视野、多维度的生活画面、多样化的影视手法,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4年实行全面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的重要历史,真实客观地再现了邓小平同志带领党和人民拨乱反正、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生动实践和艰难历程。
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来说,由于题材的特殊性,在对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叙事表现上,以及文献性与故事性、纪实性与戏剧性、史实与诗学的艺术处理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难度和限制。因其如此,历史叙事模式化、人物形象符号化往往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特别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难以超越的“瓶颈”,从而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和社会渗透。电视剧《历》在长达五年的创作实践中,秉承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不断开拓创新的探索勇气,在历史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彰显出得到主流人群认同的个性特色,实现了艺术超越,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
虚实相生、家国同构的历史叙事是电视剧《历》最大的亮点。家庭的沉浮折射出国家的动荡,国家的变革则主导着家庭的命运。这种家国一体的史诗化叙事形式,既生动流畅又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实现历史转折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从粉碎“四人帮”到“小平复出”、从“恢复高考”到“拨乱反正”、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到“平反冤假错案”、从“知青返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1984年的“国庆阅兵式”;艰难曲折积重难返的八年历史,不仅是这部电视剧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是叙事展开的丰富情节。而相关的故事和情节又紧紧围绕着邓小平拨乱反正、力挽狂澜、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政治实践来描述,从而使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流畅的影像叙事中充满了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戏剧性和崇高感,把无数观众的思绪吸引到当年历史风云的巨大变化之中。应当特别关注的是,这部电视剧在将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按历史真实原则艺术地链结成戏剧化的故事时,其虚实相生、家国同构的叙事结构承担着相当重要的表意功能。历史转折的全部故事是在两条既交叉又平行、虚实相生的情节线索中展开的。而所有的情节线索背后则彰显出“家国同构,命运一体”的历史意识和社会理念。国家是大家,但国家这个大家的主体正是由千万个小家组成的有机共同体,故事实线中邓小平的家庭、虚线中田志远和夏默一家以及刘金锁一家都是其中的小家。在历史转折的重要时期,国家的历史命运与每个小家的现实命运唇齿相依、休戚与共,是“家国同构”的命运共同体。因此,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大落大起的历史命运和他在历史转折中的政治实践,就必然会深刻地影响以至改变每个小家甚至每个个体的现实命运。电视剧的主创人员敏锐而准确地把握了这样的历史观和命运感,因而在剧情的呈现和推进中以史诗方式设计了家国同构的叙事结构。“恢复高考”、“四五事件平反”、“平反冤假错案”、“知青返城”等国家重大决策,在邓小平拨乱反、解放思想的政治实践中相继出台和贯彻实施,从此改变了包括田志远、夏默两家在内的亿万人民和家庭的历史命运。
在“家国同构”的历史叙事中,坚持从日常化和平民化的视角塑造历史伟人邓小平,是电视剧打动人心的显著特色。将邓小平在历史转折中的家国情怀和政治智慧融化在日常生活中,从他个人平实的情感生活层面着力表现伟人的夫妻情、父子情、爷孙情、战友情和同志情,突破了伟人形象符号化、单一化的叙事局限,使伟人形象的人格内涵更加丰富饱满,也更有精气神。与此同时,电视剧还将邓小平日常化的家国情怀与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艺术地融汇在具像化的政治实践中,使伟大人物的平民色彩在举重若轻的政治实践中得到精彩生动的视听表达。在“知青返城”的重要会议上,小平同志拍板定钉时的那句“让孩子们回来吧”的经典台词,犹如慈父的乡音,既温暖亲和,又气贯长虹。从此,两千多万“孩子们”回归城市,实现了人生历史的“伟大转折”。
在“家国同构”的历史叙事中,一些历史细节的还原和再现,也从国家政策与个体命运、宏观政治和微观人生的契合处和链结点,凸显出家国一体、休戚与共的历史感。如在“恢复高考”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心系天下、深谋远虑,既为“老三届”知识青年被十年文革荒废的青春岁月深感忧虑,也为民族国家未来的发展寻找人才资源。他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决定把招生对象从原来的应届毕业生扩大到全体社会青年,从而使几百万社会青年获得了改变个人命运的重要机会,也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事业夯实了人才基础。一个不同凡响的历史瞬间、一个精雕细刻的历史细节,真实感人地再现了邓小平的爱民情怀和远见卓识,蕴含着意味深远的历史内涵。正如电视剧总编剧龙平平的深情诉说:“只要是中国人,在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起重大作用的事情,一定可以追溯到小平同志。如果没有他的一些政策,你所遇到的这些事情就会是另一个样子”。
家国同构的史诗化叙事,把1976到1984的八年故事放进“家”与“国”命运一体的历史关联中,融入到宏大而具体的历史转折和社会变迁中,生动地再现了民族历史的公共记忆,唤起了那段历史的亲历者和后来者的个人记忆和历史体验,促动他们抚今思昔的深刻反思与情感共鸣,进而建构起人们对现实生活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社会认同。《历》在央视播出后激发起社会各界巨大反响的现象,业已表明作为一部主旋律电视连续剧,《历》为建构当下中国的社会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上一主题:纪念《为人民服务》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四川仪陇召开
下一主题:为国产储才 捷豹路虎再添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