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湖南吉首:模块培训孕育“创业经济”
[发布时间:2014-09-21 13:41:04 点击率:]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坪年村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的贫困村庄,农业生产属于原始的简单再生产,资本积累能力很低,农民自身完全不具备建立一个产业的经济条件。但该村常年云蒸雾绕,神秘古朴,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很适合种植茶叶。吉首市就业局根据坪年村的实际情况,为了引导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实现“打工经济”向“创业经济”的转变,2012年春,邀请农业、茶叶管理专家教授到坪年村举办了为期10天的“黄金茶叶栽培、管理、加工、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把全村在外打工回家过春节的农民工组织起来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又带大家去保靖、古丈、重庆秀山茶叶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线参观、学习。通过农村农民创业具体项目模块培训,互动教学、专家对接等多种形式,参加培训的农民工们创业激情倍增。

  参加培训,迸发回乡创业激情

  1976年2月,杨再温出生在坪年村一个贫困家庭,上有一个姐姐、三个哥哥,在家排行老五。父母年老体弱多病,杨再温读五年级的那年,父母借遍了所有亲戚,也没有筹足28元钱的学费,就此杨再温永远离开了校门。小小年纪就跟着表兄出门搞建筑,因个头矮,力气小,只能做拌沙浆的活,每天能挣11块钱。

  干了6年泥水匠活,杨再温不怕苦,肯卖力,大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上门给他提亲的媒人络绎不绝。杨再温心里早就喜欢上了一个叫石香翠的姑娘,不久俩人组建了家庭。一年后孩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比的喜庆。

  正当全家高兴之际,突然一天,石香翠病倒了,紧急送往医院,被医院误诊判断为癌症晚期,犹如晴天霹雳击打着杨再温。重情重义的杨再温对妻子说,相信现在的医术,就是倾家荡产,我也要治好你的病。

  杨再温的岳父说,你不要花这个冤枉钱,癌症是治不好的,我们全家都不怪你。

  杨再温把妻子转到湘西州人民医院重新检查,原来妻子是结肠炎、肺结核、肝胆结石等多种疾病缠身。这一治疗,就长达8年之久。3000多个日夜,病人都离不开吃药打针,对于杨再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经济上无疑是雪上加霜。所有能借钱的地方都借了,杨再温又一次饱尝到贫困的苦楚。于是,杨再温再一次外出打工挣钱为妻子治病、为父母养老、为孩子上学。

  2012年春节,杨再温还在家盘算一年的计划,恰逢市就业局举办“进乡村·精准扶贫、模块培训”活动,并把“黄金茶叶栽培、管理、加工、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的课堂直接搬到村里。村支部、村委会高音喇叭号召大家参加培训,杨再温第一个来到培训班报名。杨再温说,自己没有多少文化,怕记不住,所以专家在台上讲,他就用手机把音录下来,专家在黑板上写,他就用手机拍下来,回家后听录音、看图片,担心遗漏一点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10天的培训,和去保靖、古丈、重庆秀山茶叶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线实地参观考察,杨再温对种植茶叶充满了信心。他首先把自己家中的7亩田土种上黄金茶。

  2012年6月,他扩大规模,以每亩1200元的价格租赁了村里的100亩地。在政府支持技术和茶苗的情况下,他请了40多个人,整土、挖沟、开厢、扯线、种苗,干了一个多月才种好茶。市就业局逐级向上汇报,积极争取政策支持。2013年,杨再温得到了政府的返乡农民工每亩300元创业补贴,2014年每亩补贴增加到700元。杨再温再次扩大茶园,如今他的茶园面积已经扩大到318亩。

  今年清明前茶园出第一批茶,杨再温收了300多斤鲜叶,炒得60多斤干茶,每斤500元,卖了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杨再温把自己的想法向村、支两委和盘托出,单打独斗形不成产业,增加成本价格,降低销售价格,根据这三年自己通过培训掌握的技术,对茶叶种植、培管还是比较全面了解。

  市就业局领导闻讯也及时赶到村里给予杨再温帮助指导,并一起商讨分析,茶叶要实现产业化,除了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外,更重要的是专业化加工和市场化营销。因此,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杨再温在市就业局指导下,计划成立一个合作社,把大家土地进行流转,走现代农业、规模农业之路,这符合中央政策。杨再温的倡议,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拥护,全村80%的农户都积极加入“吉首市幸福谷茶叶专业合作社”。现茶园面积增加到了1185亩。

  他的专业合作社承担着组织、采购、供应成员茶叶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组织收购、销售产品;组织开展成员所需的土地整合,整治,育苗,机耕,植保,制茶包装服务,引进推广茶叶新技术、新品种及相关配套农业产业,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杨再温说,合作社统一茶园培管,统一产品标准,统一产品销售,统一销售价格,产品形成“拳头”,以期实现产销两旺。再有两年,茶叶纯收入将会达到1000多万元,全村可以彻底告别贫困。

  栽种茶叶,打开脱贫致富钥匙

  今年43岁的坪年村苗族农民杨正兵,一家8口人,日子过得异常艰难。上有年迈的父母和一个残疾叔叔,两个上高中、一个上小学的孩子。两口子靠在家种几亩薄田维持生计,遇到旱涝年成,只能勒紧裤带过日子。

  杨正兵没有任何技术,农闲时不得不外出打短工挣钱养家,因为每个月三个孩子生活费和父亲患支气管炎的医药费少说也要1000多块。

  市就业局来村里举办“黄金茶叶栽培、管理、加工、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杨正兵夫妻俩都跑去参加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杨正兵认识到,靠传统农业,满打满算也就是糊个口,要想彻底脱贫过上好日子,就得因地制宜,种植适合本地土质的黄金茶叶。因为先前杨正兵妻姐告诉他们,自家栽种有黄金茶已经发了点小财。杨正兵受妻姐家影响在自家地里也栽种了几亩,去年开始见效益,收入6000元,今年清明期间仅卖鲜茶收入就达14000元。

  尝到甜头的杨正兵,通过培训,专家讲授,对栽种黄金茶信心更加十足了。培训结束,他就把家里10多亩田土全部种植了黄金茶。杨正兵说只要按照培训专家教授说的去做,科学培管,再过两年,我的茶叶全面采摘,一年60000余元纯收入一点没有问题。

  “市就业局的陈局长、朱局长他们,对我们村民非常关心,还经常到我们村里来看我们的茶叶长势,给我们留电话,有什么需求,打他们电话。”杨正兵昔日紧缩眉头舒展开了,“以前我家的生活条件真的非常差,是就业局领导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现在我家的生活过得还算可以。通过参加茶叶培训,使我得到了一把金钥匙,终于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

  黄金茶叶,改变了村民的生活

  今年48岁的坪年村妇女主任石银姐,是个地地道道的苗家妇女,尝到儿多母苦的难处,现在4个小孩均已成家立业。父母年老多病,全家9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老公打工和养鸡、养鸭、养猪。

  石银姐笑着说,我原来对茶叶一点不懂,采茶时节,我们村里有人在吉首隘口、保靖夯沙给别人采茶,回来告诉我,石主任,种茶其实比种粮食合算多了,种茶一亩可以收入万把块。我们村干部也开会讨论过,种茶第一要技术,第二要好苗,第三,要资金。我们一无所有。唯一有的就是田土。

  市就业局开展“进乡村·精准扶贫、模块培训”,似乎给石银姐送来了久旱的及时雨。“黄金茶叶栽培、管理、加工、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的课堂上,石银姐每天专心致志听课,遇到不懂的地方向授课专家提问,专家总是耐心解答。通过10天的培训,然后去古丈牛角山茶叶基地参观,现场姚师傅手把手教石银姐一行炒茶,用特制的铁锅,杀青、炒制、揉条、筛选、炒干。炒20分钟,放凉20分钟,再炒20分钟,不会重来,直到掌握了炒茶技术。

  石银姐回家和老公一合计,运种苗、买肥料,上山挖地并把家里6.8亩田土全部种植黄金茶。

  石银姐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掌握了茶叶育苗扦插、培育管理等技术。在种植技术方面,她采用开沟撩壕,将杂草土杂肥埋在壕内。为了稳产高产,延长受益时间,她采用单行双株或双行单株种植。在培管中,她坚持生态环保,一不用农药,二不施化肥,加上她标准化培管,目前茶叶长势良好。

  石银姐说:“我们村里原来只会种水稻、包谷、红薯,现在家家户户都种茶,我们都成为典型的茶农了。种茶前两年没有收成,政府给予经济补贴。如果我的茶叶成熟期采摘,每年收入不会低于三万元。是黄金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心里越来越亮堂。”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政策的支持以及各种技能培训的相继开展,在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创业就业、参与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吉首市就业局开展精准扶贫,模块培训,使许许多多返乡农民工通过培训自主创业开辟了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昔日贫穷的山里农民,如今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自2010年全市共开展进村培训班1000余次,参加培训人员达万余人次,扶持成立产业合作社4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