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楼市将呈现怎样的“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4-10-13 09:47:07 点击率:]

 随着三亚放开限购,此前46个限购城市中仅剩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尚在执行限购。经过近5个月的博弈,9月30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文修改首套房的认定标准,首套房贷款已结清,再购房视为首套房,对于未限购地区的多套房政策也同样放开,已经结清可以享受首套房政策。同时,央行重申了房贷利率最低7折的政策。

  然而,市场并未“闻鸡起舞”,“金九”落空已有定论,今年依然可能落空。中国指数研究院10月1日发布报告,2014年9月,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0672元,环比上月下跌0.92%,连续第5个月下跌,跌幅扩大0.33个百分点。旺季“银十”看国庆,兆头恐怕也不妙,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10月7日报道,国庆期间,各地楼市成交量波澜不惊,购房者大多仍持币观望。

  跟涨不跟跌,限购松绑,购房者因害怕房价逆转,所以有微刺激作用,但同时,限购松绑也进一步确认了目前楼市疲软的态势,增加了观望情绪,所以暂时回升后又开始下降。房价看信贷,“央行新政”大大超出此前市场预期,是否会带来质的变化呢?尽管业内人士将国庆期间的表现平淡,归于房贷新规还未落地;实际上,即使落地又如何,房价反转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房价将向何处去?首先得弄清楚中国房价的真正支持力量是什么。目前各种解释,都强调价格虚高、供给过剩是这轮房价下行的原因,但这恐怕只是表面现象,一来供给过剩是相对之前的平均成交量而言的,而之前的成交量在限购政策之下,主要是刚需,所以真实的市场供求关系可能仍是一个谜;二来,价格虚高总是用国际惯例的居民收入与房价比来衡量的,而过去的历史已经证明这一标准在中国失效,因为中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房价已经不再是由一个家庭支撑,往往是两个,甚至是三个、四个家庭来支撑,再加上城市化趋势下的未来走势与宽松货币政策。

  房地产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多年贯性,已让房地产与中国经济互为晴雨表。但是,房地产总是滞后半拍的,房价正式的上涨趋势要晚于宏观经济增长,正式的下行趋势也要晚于宏观经济的困境。10月5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三季度例会强调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却删除了“经济金融结构开始出现积极变化”的表述,更加强调了经济形势的复杂程度。与此同时,世界银行10月6日在新加坡发布《东亚经济半年报》,将中国2014年经济增长预期由之前的7.6%调低至7.4%,并将中国明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从7.5%下调至7.2%和和7.1%。

  可见,基于宏观经济形势,房价反转在短期内几乎没有可能。房价看信贷没有错,但要看对谁的信贷。如果是对房地产开发商放宽信贷,开发商就可以牺牲成交量来拉抬房价,制造趋势;但很遗憾,“央行新政”的信贷对象,是购房者,而不是开发商。16家上市银行半年报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的涉房贷款尽管高达1.09万亿元,但其中住房按揭的增长超过了8000亿元。相比去年,针对开发商的贷款,实际上是不升反降,银行内部人士也说针对开发商“早已经实施了名单制管理”。

  因此,理解未来房价走势,还得看我国的经济“新常态”,那就不是不通过“强刺激”,以让经济走上更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在不“强刺激”的“新常态”下,房价下跌并不意外,开发商资金断裂跑路也不意外,但是,开发商留下的巨额民间借贷,既威胁我国的社会稳定,也威胁我国的金融安全。正是基于此,“央行新政”出台给了开发商保命续命的机会,但前提依然是抓住时机“以价换量”,回笼资金。如果期望“央行新政”带来楼市反转,注定是要落空的。

  理解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还必须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上,行政色彩鲜明的限购退潮如此,“首套房贷款已结清,再购房视为首套房贷”,也是回归市场本身。尽管“央行新政”有可能带来投机需求的抬头,但这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天然附属物。投机需求向来比刚需精明,不会主动选择当“冤大头”,所以不值得太过忧虑。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楼市未来也必将步入“新常态”。随着住房保有量的增加、房地产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老龄化社会程度的加深、人口出生率的降低、移动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形成、房产税的推出,市场在楼市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将更加明显。可以预见,房地产的转折点必将来临,未来房地产投资方向将发生巨大变化,住宅地产可能将不再是最重要的产品,商业地产的热度也会随之降温,文化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等的机会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