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2011年5月,因为中钢集团在激进扩张下暴露出的诸多财务问题,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被国资委免职,来自武钢集团的贾宝军接过了中钢集团总裁一职。临危受命的贾宝军曾被寄望扭转中钢集团的困局,但三年之后,据内部人士透露,国资委对中钢的领导班子再次做出调整,贾宝军离职,徐思伟接任。
继任者能否扭转当前中钢的困局?中钢集团的命运又将会如何?
黄天文的功与过
“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问题主要还是因为黄天文时期的激进扩张。”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中钢集团当前的危机,主要源于2011年之前,黄天文任中钢集团总裁时期的过度扩张。
中钢的“黄天文时代”始于2003年12月,曾在中国五矿集团工作25年之久的黄天文从五矿副总裁任上调到中钢,出任总经理。
在内外因综合背景下,黄天文按照拟定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从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间,中钢集团先后重组了业内的7家重点企业。在海外布局上,中钢分别在澳大利亚、南非等地投资收购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例如,2008年,中钢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中钢还在非洲投资和增设10家子公司,以投资铁矿石和镍矿的生产。
中钢逐步构建起了“矿业、炭素、耐火、铁合金、装备制造”的五大产业运作格局。
在此期间,钢铁行业亦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受益于钢铁行业的整体繁荣,大举扩张之后的中钢,其年销售收入亦以火箭的速度增长: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而之后的2004年到2007年,连续突破200亿元、300亿元、600亿元、1200亿元整数关口,4年增长867%。中钢的市场影响也有明显提高,其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8年的第33位。
黄天文治下,中钢很快“做大”了,其发展战略被冠以“中钢模式”的称号。
之后,中钢连续两年进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全球500强排行榜。
然而,黄天文治下的中钢“摊大饼式”的做大并没有给中钢带来较好的回报。相反,在激进扩张过程中,企业内部风险控制不力以及管理混乱等弊病逐渐曝光。
一位接近中钢集团的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1200亿的资产,赚这么快,钱哪儿来的?基本是从银行借的。用借来的钱搞投资、做贸易,砸到项目和民企上,却没有冒出几个泡来,就沉下去了。负债率越来越高,现金流却越来越少,利息高涨,财务费用就越滚越大,亏损就不能避免。”此时的钢铁市场亦开始急速滑坡。市场下滑与经营不善让中钢集团陷入了亏损,在黄天文被免职前的2010年,中钢集团的财务报表亏损14.7亿元。
“当时中钢的内部斗争已经十分激烈。但黄天文很自信,他完全没想到博弈的一方向国资委反映他的问题后,国家审计署随即进驻中钢进行审计。”“老中钢”分析说。
审计署对中钢集团审计指出,中钢集团在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经营和内部管理等方面均存在严重问题。
回看中钢的扩张史可以发现,在其迅速重组、并购的过程中,因管理能力跟不上,企业“集而不团、管而不控”,外强中干。
现在看来,完成扩张之后的中钢,无论是市场还是管理,均无优势,企业效益大幅下跌。而作为央企,中钢高速扩张是依赖高负债实现的,自2009年至今,中钢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均超过90%。其背后的依托是央企背景的信用。
之后出现的债务压顶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2011年5月,未等审计结果公布,黄天文去职。
贾宝军的强势改革与褒贬争议
尽管“国资委对贾宝军在中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认为他在这三年积极努力、殚精竭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贾宝军的一系列措施在三年内并未能明显奏效,中钢负债高企、盈利能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扭转。
来自武钢集团的贾宝军接过了中钢集团总裁一职。临危受命的贾宝军曾被寄望扭转中钢的经营困局。国资委及以贾宝军为核心的中钢管理层试图通过压缩经营规模、改革内部结构等,确保资金链的安全来挽救中钢。
最大的难题莫过于资金链极度紧张,随时面临断裂风险。据媒体报道,相比盈利,近400亿元的资金窟窿,对于已病入膏肓的中钢而言,显然难以填补。这400亿元的资金窟窿构成:累计亏损150亿元,国外投资失败100亿元,另外150亿元是在国内的失败并购。这400亿的资金窟窿每年产生巨大的财务费用,无疑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贾宝军上任后,中钢管理层主要采取了“收缩战术”,立即对中钢业务展开重新梳理,为理清各方投资关系,中钢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压缩了其业务规模。在其任内,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是剥离劣质资产:出售了建成即亏损的四川炭素有限公司,以及中钢所持有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江城碳纤维有限公司、中晟矿业有限公司、杭州湾大桥等项目的股权以换取资金输血,而天津响螺湾项目也曾以“不限制对方控股比例”寻求对外招商合作,剥离连年亏损的广西铁合金。
贾宝军2011年上任后提出“一二五四三”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计划由为钢铁行业服务向为钢铁行业服务为主、相关多元服务转变。中钢因此进行了事业部改革,努力解决“集而不团、管而不控”的问题:对以前未系统整合的业务进行专业分工,形成钢铁贸易及深加工、矿产资源、工程服务(含装备制造)、铁合金炉料、材料及金融六大专业化经营体系,根据市场区域及客户类别,将各业务的营销与物流进行整合,成立国内业务运营、国际业务运营和物流三大业务中心。同时还着手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大幅削减资金占用量较大的业务,清理高库存,成立专项小组解决资金占用问题。同时,中钢还将16个部门调减为11个部室和中心,压缩部门副总及内设机构经理职数并全部实行竞聘上岗,精减总部各职能部室人员,实行双向选择,鼓励充实到基层企业和事业部。据知情人士介绍,三年间,中钢累计减员一万多人。
之后,中钢提出并推进“三年三步走”的改革发展整体方案,坚持“稳健经营、改革调整、创新发展”,希望能让中钢从根本上扭亏为盈、改革脱困。
有业内人士认为,应该说,在钢铁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贾宝军的一系列措施在三年的时间内并未能明显奏效,中钢负债高企、盈利能力较弱的局面仍未扭转,拖延了三年的中钢债务危局再度爆发。若以此结果论英雄,贾宝军所做的资产处理及各项改革遭受质疑也似乎是必然的。
徐思伟的可能性
现在中钢的局面无疑给未来的继任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当前的市场形势对钢铁企业压力特别大,这对继任者也是考验。
据中钢内部人士透露,在贾宝军去职后,原集团党委书记兼股份公司总经理徐思伟接任贾宝军的职务,原集团党委常委兼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刘安栋接任徐思伟的职务。徐思伟成为集团总裁、法人代表,兼股份公司董事长。
据公开信息,1966年出生的徐思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专业,曾任五矿国际实业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2000年,年仅33岁的徐思伟已为五矿钢铁有限公司总经理。在五矿期间,徐思伟曾主抓国际金融和贸易、信息化等业务。五矿集团和中钢集团主营业务有重合,徐思伟被期待以五矿的成功经验,带领中钢走出困境。
国资委研究中心竞争力研究部部长许保利认为,中钢目前规模是1000多亿,未来首先考虑的仍应是收缩战线,对亏损企业该关闭的关闭,该破产的破产,最终要将中钢的规模缩小。“但关闭和破产带来的员工安置等一系列问题都特别大。在中国,关闭企业很难。人到哪里去?尤其是央企,只能进不能退,这是很大的问题。”
过去,很多银行认为中钢是央企,对其发放贷款,可以由国家对其信用背书和担保。但据中钢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中钢集团经营问题暴露后,国资委及有关方面并没有注资,而是希望中钢集团自己消化和解决问题。“如果中钢集团走向破产倒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这也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问题。”该内部人士认为,在推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应避免出现重大国有资产流失、重大投资风险等问题。“中钢作为一个案例,有一定的代表性。审计所揭示出的粗放经营、盲目投资、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是否在其他央企存在?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需要有效回答和解决的问题。”
有分析人士指出,面对中钢的问题,国资委及中钢管理层始终没有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对中钢进行“手术”,而是采取了渐进式的改革。
在许保利看来,接下来唯有加快改革的步伐才能挽救中钢的危局。
但新一轮的改革如何展开?中钢又能否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