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兖州煤业公司经营创效显“功力”
[发布时间:2014-10-17 09:07:51 点击率:]

  产能过剩、煤炭市场持续疲软,是当前煤炭行业所面临的严峻经济问题,如何度危求进,走活“经营创效”全盘棋,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但笔者在兖州煤业公司近日召开的季度工作会议上获悉:在全国70%的煤企亏损,煤炭上市板块九成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兖州煤业猛练“内功”,实现安全生产总体平稳、产品质量再创新高。究其原因,他们有着一套科学、完整的经营管控体系。  

  创新机制“深挖潜”

  作为山东省内煤炭企业唯一上市公司,兖州煤业公司紧紧围绕“逆势闯关、难中求进”的要求,从降低投入成本入手,破解提质提效这一难题。

  年初,该公司就对下属23家单位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进行了摸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出《2014年经济工作意见》,形成责任清晰、目标明确、管理严格的责任考核体系。上半年,他们又对成本控制指标进行了逐项压缩、细化分解,制定了降低采购成本1600万元以上,减少材料费投入1500万元以上,减少电费支出1000万元,降低修理费支出2500万元以上的节支计划。同时,强化目标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逐级考核任务目标,使生产单位、管理部门、岗位三个层面都成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实行一月度一考核、一分析,并将考核结果与经营绩效奖挂钩,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成本意识,形成了共同承担成本控制的良好局面。 

  市场运作降“消耗”

  半新的销子,生锈的管接,略有变形的卡兰……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品摆放整齐,各归其位;工作人员在忙碌地为上交人建立回收台账,填写回执单,以备修复使用后为回收人兑现奖励。这是近日,笔者在鲍店煤矿井口废旧物资回收站看到的场景。

  今年以来,兖州煤业公司通过内部市场平台,在各矿处建立“内部市场交易所”,促使每名员工都自觉打起“小算盘”。过去算成本控制是“一盘棋”,矿处内部之间“不谈钱、不问价、不算账”。如今,他们通过动态预算管理,指导各生产矿井从矿一级、科区二级市场,延伸到班组三级、岗位四级市场定额结算体系,科学编制结算价格,将对标管理理念引入成本预算编制过程,使成本控制、内部结算、对标管理有机结合。建立生产加工、辅助服务、费用承包,三类市场主线,完善内部市场要素价格,明确质量管理、绩效考核、风险管理、信息管理等六大支撑体系,这三类市场、六大体系共同运作,互为支撑,为全面市场化管理保驾护航。同时提高内部市场覆盖面,启动信息系统开发,用信息化推动内部市场整合,实现各级市场主体对经营成果的即时查询。坚持月度动态检查、季度总评兑现的考核机制,将内部市场化开展情况纳入全员绩效考核,对活动组织不力、推进工作迟缓的单位实行问责追究。从源头上杜绝了“大料小用、弃旧用新”的浪费现象。  

  以质取胜降成本

  “要依托效益模型和选煤厂结构调整功能,实施效益优先、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策略,组织好精煤生产,力争年内收回全部投资。”兖州煤业公司总经理尹明德如是说。

  该公司围绕“生产系统优化、洗选增量提质”的理念,加大煤炭质量管理力度,抽调专人负责质量信息的收集、发布,对采煤、运输、洗选等10多道工序分口把关,层层落实责任。同时,从煤炭生产源头抓起,严把“四关”,即“原煤生产关、筛分拣选关、洗选加工关、产品检验关”,加强对各矿放顶煤工艺的管理和洗选工艺的管理,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坚持每月一次煤质检查制度,及时调整商品煤品种,掌握毛煤质量,保证了精煤万吨含杂始终保持1公斤以下。除此之外,他们还对各选煤厂实施了扩容性技术改造,扩大原煤入洗量,降低人工成本。如在鲍店矿选煤厂原有两台中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台重介系统,使重介选煤能力由40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使精煤产出率提升8%至10%。扩建5台浮选机,每年从煤泥中多回收0.5毫米以下粒级的精煤30余万吨,让原来当成煤泥每吨200多元的小颗粒煤,卖出精煤的价格。同时,增建一台浓缩机、两台压滤机,这样可满足600万吨“原煤全入洗”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洗煤厂创效能力。这些技改项目煤业公司已在上半年全部完成,运行后的中介洗煤设备不但提升了煤炭质量,而且将商品煤成本降低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