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被曝管理层降薪50%
近日,一则关于山东钢铁集团将裁员万人的报道在市场风传。山东钢铁集团是山东省内济南钢铁和莱芜钢铁合并而来,目前是山东国资委旗下第一大国有企业,年钢铁产能超过2000万吨,员工人数达8万之多。
报道称,该公司将在三年内裁掉钢铁主业的1万名工人,其中今明两年内将有3000名员工被裁掉。同时,9月份以后,集团内部科级以上干部工资已下调20%到50%,管理层同比8月份更是降薪50%之多。
报道还指出,山钢集团还将执行更为严格的工资绩效考核标准。根据亏损、盈利以及能否完成目标为参照,未能完成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收入将被扣除30%-50%,职工也将被削减20%-40%不等的收入。
消息一出,迅速引发业界关注。在业内看来,今年以来,随着钢价暴跌,钢铁行业低迷持续,钢厂亏损甚至倒闭的传闻不断;但作为地方大型国有钢厂,如此大规模裁员降薪实属罕见。
“裁员1万人的说法并不准确。”山钢集团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在钢铁主业盈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集团目前正在筹划将主业人员分流安置。具体计划是,在未来3年内将1万主业工人分流至非钢产业,年内分流3000人左右。
该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山钢集团将重点发展五大板块,包括钢铁、矿业、金融、贸易物流和房地产。集团的战略是,一方面把钢铁主业做精做优,另一方面适度多元化经营。
对于管理层降薪的传闻,对方未正面回应。只是表示,山钢集团将执行更严格的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政策。
员工:内部减员已开始
实际上,对于山钢“裁员”的行动,早前已有迹象。
据公开报道,今年9月,山钢集团董事长任浩在一次集团会议中就曾表示,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考验期,他认为人员成本降不下来,公司前景就会出问题。任浩要求,山钢集团要研究一切促进主业减员的办法,不管是改革改出去,还是中止合同,待职工退休后再退到企业,“各种办法都可以”。
“集团内部减员其实从去年年底就开始了。”近日,山钢集团下属钢厂一位经理对记者表示,因为近年来集团主业盈利压力巨大,旗下钢厂甚至陷入巨亏境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老弱病残”的职工,或者在岗在编不产生效益的人员大都被提前内退。该经理表示,“被退休”之后员工工资大幅下调,“以前能拿到三四千元每月,退休之后只有一两千元,内部员工的怨声很大”。
针对目前集团管理层大幅降薪的说法,该经理表示集团内部目前大都已经听说,但具体怎么“裁员”、降薪多少,并未有明确说法或文件。“基层员工现在的薪水还未受到影响,但如果未来管理层降薪50%,普通职工薪水很可能下降10%到20%。”
对此,该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部分员工内退,集团此前就已经开始着手落实,和本次主业员工分流并不是一回事。“国有企业不会不负责任,把职工推向社会。我们的目的不是减人,而是提升效率。”
公司业绩
前三季巨亏超9亿
刚刚发布的山东钢铁三季报显示,今年1-9月,山东钢铁实现营业收入402.5亿元,同比下滑23.37%;同期公司净利润亏损9.91亿元,与去年同期亏损1.2亿相比大幅增亏。
记者查阅山东钢铁过去三年的业绩财报发现,该公司一直在巨亏中徘徊。其中,2012年,山东钢铁巨亏38亿元。
为了避免连亏,遭遇ST的厄运,山东钢铁进行了一系列挽救措施。2013年1月起,山东钢铁将一条宽厚板生产线转租给济钢集团以提升经营效益。当年4月开始,公司调整了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从而在账面增加了净利润5.45亿元;四季度,山东钢铁又出售了旗下济钢国贸和莱钢国贸的部分股权,最终在年内得以扭亏。
但好景不长,今年以来,该公司1-3季度分别亏损1.94亿、4.2亿、3.7亿,年内扭亏无望。同时,财报显示,1-9月份,山东钢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07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4.68亿元,同比减少148.18%。
资金面紧张程度加剧,山东钢铁业不断开展各种途径缓解资金链压力。今年8月末,公司发布公告称,其与济钢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山东钢铁将旗下济南分公司的部分设备在形式上出售给该公司,然后由济南分公司租回使用,以便回收租金。
10月末,公司宣布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至今仍未复牌。
业内分析
减员为了控制亏损“保壳”
对于山钢集团大幅“减员降薪”,业内人士认为,直接原因是近年来集团盈利艰难,钢铁主业陷入巨亏难以自拔所致,同时信贷收紧的大环境下,公司急于缓解资金链紧绷的压力。
根据大公国际对山钢集团的评级报告,2011年到2013年,该集团资产负债率一路上升,由72.45%升至79.46%,超过钢铁业70%左右的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2011年到2012年,山东钢铁集团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由49.39亿元减少至15.46亿元,2013年的经营性净现金流变为-42.94亿元,集团资金面可谓捉襟见肘。
“现在集团的问题是,尽快将亏损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让其加剧。”卓创咨询钢铁业分析师刘新伟表示。同时,他认为,目前山钢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仍为亏损,公司降本增效以保住壳资源的目的非常明显。
针对山钢集团提出的钢铁主业工人流转计划,冶金工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认为,钢厂主业不行,向非钢产业发展未必就是出路。“从过去的经验来看,之前东北的鞍钢,也曾将工人向非钢产业输送和流转,但最后的效果依然不好。”
他表示,部分钢铁企业一直从事重工业,向不搭边的非钢产业转型,盲目投资风险更大。“比如地产、金融,如果此前并未涉足这个领域,缺乏相应的资源和经验,凭什么取得竞争力呢。”
上一主题:培养核心竞争力 逆袭最难就业季
下一主题:铁塔公司称基本完成总部到省市三级公司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