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8家拟上市公司终止审查,止步于A股大门之外。在拟IPO企业大批撤单的背景下,不少职业董秘开始另谋出路。苏南一位拟IPO企业董秘罗君(化名)向金证券记者透露,由于供职的企业决定终止上市,他目前正在准备换个新东家,“也有PE和基金公司发出邀请,但我还是想去准备上市的企业。”
跳槽:IPO撤单 梦断“钱景”
随着监管层把关严苛、IPO撤单企业数量攀升,职业董秘竟然成了容易“踩雷”的危险行当,这在以往显然不可思议。
证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138家拟上市公司终止审查,这一数字相对于今年年初约700家的IPO排队企业,大约占到20%。这也意味着,每5家排队企业中,就有1家半路折戟。如果算上发审会被否等情况,IPO失败的比例将更高。
“董秘的收入一般有两部分,现金薪酬是一块,还有股权激励一块。”罗君告诉记者,在他接触的拟上市公司董秘圈子里,税前年薪一般在15万-30万元;现金薪酬能拿四五十万的,已经是顶天了。
罗君坦言,“相比于年薪,大家更看重股权这块。但股权变现的风险太多了。”在他看来,上市前就得持股并要量足价低,加上企业IPO成功,解禁时的股价还算坚挺……所有这些条件都满足时,才能幸运地赚到那笔“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横财。
但实际上,要实现这些条件并不容易。“光数数正在排队的企业,就有600多家。想要等到上市,得多长时间?”罗君对记者坦言,自己供职的企业决定终止审查,原因就是等的时间太长。“反正最近两年是排不到我们了,老板干脆撤单了。新三板也没有起色,老板也不愿意上新三板。”
眼瞅着公司IPO的“钱景”遥遥无期,罗君有了跳槽的想法。
苦差:十八般武艺+工作超量
罗君在2008年拿到了《董事会秘书资格证》后,先后担任过一家A股上市公司和两家拟上市企业的董事会秘书。在当地的董秘圈子里,作为职业董秘的他也算小有名气。
“我在帮第一家公司IPO时,自己参加了司法考试,对一些法律细节和上市规范的理解比较深。其他董秘遇到相关问题时,我也会在能力范围内提供一些建议。”罗君告诉记者,董秘也有自己的圈子,有些是在交易所培训或者论坛活动上认识的,有些是本地董秘的定期聚会。董秘聚会时,会一起讨论业务、聊收入,也会谈到跳槽。
在罗君看来,董秘是份“苦差事”,换一家能让自己施展才华并获得相应回报的公司,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他直言,“董秘要有十八般武艺:要精通上市流程规范让老板省心;十分熟悉企业生产经营和行业趋势,才能在跟PE的交锋中压倒对方,获得谈判主动权;另外,还要懂证券法律法规和财务等方面的知识。”
实际上,董秘的工作超量,已是业内公认的事实。A股上市公司中,董秘在公司内部身兼多职的情况十分普遍。很多董秘本身都持有会计师证或通过司法考试,兼任公司副总、财务总监、投资总监甚至人力资源总监职务。
“金融圈里面都是聪明人,要是你自己不够专业,很容易就被别家忽悠了。”罗君指出,“反过来,如果你自己做得好,也会在不经意间获得回报。像我前一份工作,就是圈子里的一个老董秘推荐过去的。”
除了董秘圈子,券商投行人员、律师、会计师等中介人士,或者PE投资机构、媒体等,也是董秘流通的特有人脉圈。
离职后多半仍干老本行
“也有PE和基金公司发出邀请,但我还是想去准备上市的企业。”罗君告诉记者。
持有类似想法的董秘不在少数。记者了解到,虽然加入拟IPO企业的“踩雷”风险增加,但对董秘们来讲,到拟上市公司做职业董秘仍是最受欢迎的去处。
所谓职业董秘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通常会在公司启动上市计划后才正式加入。在1-3年的督导期中,他们发挥自己精通上市全流程、人脉完整的专业化优势,打通公司和监管部门、PE、中介、媒体等各方关系,最后把公司成功推上市。此间,他们按约定获得股权激励,最后离职套现,功成身退,寻找新的拟上市公司开始新的职业循环。
上一主题:社交招聘:核心在于双方互动
下一主题:互联网创业招聘如何抓住千禧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