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构筑崭新“经贸廊道” 培育全球大市场
[发布时间:2014-11-19 09:13:29 点击率:]

升级中澳经贸关系的

  “吉布森石阶”

  

  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吉布森石阶,是一条凿刻于海边崖壁上的步道,从崖顶一直下延至海滩,为当地人下海的传统要道,然而由于其太过陡峭、湿滑,人们最终加装了安全廊道,大大方便了上下联通。

  过去十年来,中国和澳大利亚的经贸关系,就如同这条吉布森石阶,通而不顺,通而不畅,急需打通瓶颈,构筑起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畅行的崭新“经贸廊道”。

  回顾十年历程,在自贸安排缺位的情况下,中澳经贸关系仍然实现了螺旋式上升,跨越式发展。受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等因素影响,中澳经贸互补性增强,发展势头迅猛,贸易规模日益壮大,投融资活动愈发密切。

  当前,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澳大利亚是中国第8大贸易伙伴。中国每进口100吨铁矿石就有54吨来自澳大利亚。在投资领域,相关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00亿澳元(约合349亿美元)。

  如此紧密的经贸关系,客观上要求中澳尽快升级贸易安排,达成自贸协议。然而,相关谈判过程并不顺畅,受澳大利亚国内政治、市场周期波动等因素影响,构筑“经贸廊道”的工程走走停停,工期一延再延。

  中澳自2005年开始自贸谈判,当时澳大利亚由自由党执政,时任总理的约翰·霍华德对华奉行务实态度。2007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中澳自贸谈判陷入停滞。2013年,自由党-国家党赢得选举。总理托尼·阿博特将完成与主要贸易伙伴达成自贸协定确定为优先事项,并分别结束了与韩国和日本的自贸协定谈判。中国政府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到要推进中澳自贸区的进程。由此,双方的谈判进入了快车道。

  分析人士指出,中澳自贸谈判曲折往复的背后,主要症结在于澳方希望为农产品、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争取更好条件;而中方提出中国在澳投资的审查门槛应降至与美国、新西兰等同等水平,即10亿澳元以下投资无需投资审查委员会的审查。

  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指出,农业产值在中澳两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分别为约10%和3%。显然,农业对中国具有更加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意义。他认为,澳方作为农业强国应理解农业对于中国的特殊重要性,充分照顾中方关切,以务实推进谈判进程。

  在投资领域,近年来中国企业在澳投资屡屡受挫。尽管澳政府一再表示,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威胁论”却不断升温,某些政客称中国“国有企业”投资会威胁国家安全。

  郭生祥指出,实际上中国投资非但没有威胁澳国家安全,反而大大缓冲了金融危机对澳经济的冲击。

  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版图发生巨变,中国经济经历深度结构调整。在此背景之下,中澳经贸关系也面临再调整压力。

  中国驻珀斯前总领事汪银儿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中国深化结构调整,大力缩减过剩产能之际,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的澳矿业繁荣难以为继,澳方意识到必须升级中澳经贸关系。

  汪银儿指出,当前,中国人的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除了住房、汽车等耐用品外,也开始更多追求高品质食品和时尚消费品,澳洲海鲜、红酒、牛肉、乳品成为国人餐桌上的新宠,中澳农牧业合作前景广阔。

  郭生祥指出,中国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升级背景下,中澳在新能源、金融服务、通讯等新领域的合作空间广阔,只要抓住机会乘势而上,中澳有望在“矿业繁荣”之后,迎来更多领域的繁荣。

  谈到中澳各自发展战略,澳大利亚贸易与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认为,中国正转向更加依靠服务业和内需的增长模式,澳洲在金融服务业等领域具有优势;中国消费不断升级,澳大利亚能提供高品质的消费选项。这种新趋势下,中澳双向投资、贸易机遇潜力巨大。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酝酿破局的关口,中澳达成自贸协定将利好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复苏。升级中澳经贸关系的“吉布森石阶”,将有效沟通市场供求、缓解产业波动、弥合准入门槛落差。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澳自贸协定就是“吉布森石阶”之上的“安全廊道”。借此,中澳经贸关系更可拾级而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憧憬未来。

  

  中澳自贸谈判

  缘何实现突破

  

  中澳自贸谈判从2005年启动,迄今已经过22轮谈判,17日终于实质性结束谈判。几天前,中澳领导人相聚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宾主尽欢;几天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赴澳参加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并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政府签署了实质性结束中澳自贸协定谈判的意向声明,大势明朗。

  首先,中澳自贸协定谈判的完成顺时应势,既契合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又符合两国当前的经贸发展水平。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分化程度加剧。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新体制成为各国化解当前经济风险的重要手段。

  对中澳两国而言,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也成为完成自贸协定谈判的原动力。过去10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据澳方公布的统计数据,2013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较前一年增长28%,达1020亿澳元(约合890亿美元),占澳商品和服务出口总额近三分之一;双边贸易额增长20%,达1510亿澳元(约合1318亿美元),占比超过澳大利亚对外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

  而中国则保持着澳方多个第一的位置: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中国还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境外直接投资来源地,涉及资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等众多领域。

  其次,中澳完成自贸协定谈判符合双方的实际利益,有助于两国实现互利共赢。中澳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向对方开放经济,给彼此足够的市场准入,将给双方带来极大的实惠好处。

  在刚刚结束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国领导人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从经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中国,与资源优势逐渐减弱、资本稀缺的澳大利亚同处产业升级、政策调整的重要阶段,为彼此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合作机遇,有助于打造中澳经贸合作升级版。

  中澳自贸协定谈判是继中韩自贸协定后,中国与亚太地区重要经济体结束的另一个全面、高水平的自贸协定谈判。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0多个领域,包含了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等“21世纪经贸议题”。

  根据谈判结果,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服务领域,彼此向对方作出涵盖众多部门、高质量的开放承诺。投资领域,双方在协定生效日起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大幅降低企业投资审查门槛,增加企业投资的市场准入机会、可预见性和透明度。

  多位澳大利亚经济专家、学者指出,中澳实质性结束自贸协定谈判,不仅在食品、农产品、服务业等领域加强合作,使双方都受益,而且也将为双向投资提供更好的法律框架,特别是在金融服务领域。

  此举“将给澳大利亚一个参与中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机会。两国间更加自由的贸易往来会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在澳大利亚较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澳大利亚贸易和投资部长安德鲁·罗布说,“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灵活的政策,能够随着中国的变化而改变,那么我们将会被甩下,就不会有机会。”

  与此同时,高层外交也为中澳完成自贸协定谈判添助力。中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阐述中国经济和改革要义,以及与世界共享中国红利、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意愿。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推动下,中澳自贸谈判终于取得突破。

  “澳大利亚目前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业化和贸易,”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说。他感受到了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深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益处。

  中国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也努力使自身发展更好惠及亚太和世界。未来中澳建成自贸区将优化本地区生产网络和价值链,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发展,为全球经济复苏作出贡献。

  

  解码中国开放贸易的

  全球蓝图

  

  八天之内,中国分别与全球第十四大经济体韩国和第十二大经济体澳大利亚完成了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观察人士注意到,中国在贸易开放领域明显开始发力:加速双边自贸谈判、推动多边贸易协议,并倡导统筹式而非碎片化的自由贸易整体架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中国倡导的自由贸易蓝图正在绘就。

  自从美国高调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后,有国际观察人士一度认为,中国在全球新一轮自贸谈判中略显被动。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长,中国必将寻求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规则制定权,这种“有所作为”的努力令中国有可能在自贸谈判领域“后发制人”。

  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在与韩国和澳大利亚自贸谈判完成后,中国仍在谈判的自贸协定还有6个,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RCEP)和中国-东盟自贸协定(“10+1”)升级版。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东亚经济研究所所长彼得·德赖斯代尔对新华社记者说:“中澳自贸协定是扩展亚太地区自由贸易的一个步骤。这一协定不仅将为双方带来好处,而且可以成为扩展亚太地区自由贸易的第一个步骤,成为RCEP的第一块基石。”RCEP涵盖亚太地区16个主要经济体,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从这一协议出发,亚太地区经济体有望建立更为融合、普惠的大市场。

  鉴于亚太地区存在数十种大大小小的自贸协定,中国在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北京会议上决定启动亚太自贸区(FTAAP)进程,希望以一套“亚太交规”来打破自贸协定过于碎片化的“意大利面碗”困境。

  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国际金融学教授彼得·皮特里认为,尽早就亚太自贸区进行深入讨论有助于将RCEP,甚至TPP等自贸协议变为通往亚太自贸区道路上的“垫脚石”而非“绊脚石”。

  以中澳和中韩自贸协定的“点”,串起RCEP十六国自贸协定的“线”,最终再融合汇聚为亚太自贸区的“面”,中国在打造亚太自贸游戏规则方面的构想逐步成熟,并获得各方的积极回应。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包道格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中国提出的建设亚太自贸区建议强调“包容性”,不以排挤或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

  此外,在全球多边领域,中国也为更开放的全球贸易贡献了自己的努力。上周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期间,中美两国就扩大世界贸易组织《信息技术协定》(ITA)产品范围的谈判取得突破,为这一多边协议的最终达成扫除了主要障碍。这一协议将成为世贸组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以来最重要的协议,将涵盖全球约1万亿美元的信息技术产品交易。

  习近平主席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指出,中国“要继续做全球自由贸易的旗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构建互利共赢的全球价值链,培育全球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