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共同富裕’的华西信念永不变!”
记者:日前,在“新常态·新发展”为主题的“2014中国经济强村峰会”上,再一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华西村,在新常态周期中,华西村跨越的支点是什么?
吴协恩:我认为是“共同富裕”信念。这个信念是老书记(“老书记”是华西村村民对曾任村书记的吴仁宝的尊称)最宝贵的遗产,正是依靠老书记“共同富裕”信念,我们创造了华西奇迹,为中国农村转型走出了一条前行的道路,即便是在今天,“共同富裕”的华西信念不会改变!不论什么时期都应该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和原始动力,“共同富裕”的思想是老书记的宝贵遗产,我们必须继承。
记者:华西村曾经铸造了中国许许多多个第一,比如,第一个“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很多村学习“华西模式”,为什么成不了“华西村”?
吴协恩:华西村的成功贵在改革精神和创新理念。老书记把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新农村的发展与中国改革相融合的实践中,创造宝贵的华西理念,值得学习。但是,每个农村都有自己的具体实际,必须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不必学“华西模式”,因为新农村只有一个模式肯定是不成功的。
记者: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那么,今天的华西村如何去适应新常态?
吴协恩:一是坚守“共同富裕”信念。二是坚持创新。李克强总理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也要靠创新。”三是上下联动、内外结合、张弛有度。
“学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
记者:昨天我们参观了华西金塔,那四四方方的主题建筑像西式楼房,每隔两层探出来的飞檐与塔顶的阁楼又透着中式元素。导游说,这是老书记亲自设计的,渗透着政治智慧。
吴协恩:你在华西村多住几天,你就会发现,老书记留给我们最大的财富不仅是别墅汽车,而是特色思想,以及“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精神。
记者:是的,我们已经感受到华西村浓浓的文化气息,老书记编写的“十富赞歌”与“十穷戒词”通俗易懂,内涵丰富,容易被理解和记忆,我们遇到的华西村年轻人都会背诵。
吴协恩: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老书记的思想深入华西人心,对年轻人也有帮助。
记者:前不久,在新华网评选的“怀念·2013离我们远去的中外名人”中,老书记与曼德拉、查韦斯、撒切尔夫人等世界伟人一起名列其中,足以证明老书记对当代的影响力。
吴协恩:我们继承、学习老书记,不仅仅是因为他有影响力,而是因为他有特色思维。学老书记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对我个人来讲,老书记身上好学的,我要先学。所以,我对自己提出了“三个一”。一要在思想上学,让心胸更开阔;二要在行动上学,让事业更有为;三要在奉献上学,让境界更宽广,通过学习与实践结合、自省与对比结合、讨论与思考结合,更加丰富我们的思想,更加明确我们的方向,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仰!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记者:据我们观察,目前华西村正在与时俱进,发生着新变化,比如经济转型。
吴协恩:习总书记强调, “善于观大势、谋大事”。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要把握“三个势”: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这个“势”,就是局势、形势、时势。俗话说:“时势造英雄。”你只有先看懂这个势,才能顺应这个势,最终利用好了这个势,才能把我们的经济搞好,才能让百姓受益。
记者:您认为在新的历史时期,什么是华西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
吴协恩:一是转型,二是创新,这是大势所趋。
记者:华西村如何转型?向什么方向转?
吴协恩:升级原有的第二产业,实现创新驱动。从工业向三产服务业转型,主要转型到旅游服务、金融投资、仓储物流、远洋海工、农产品批发市场及矿产资源这五大领域。
“早一拍、领着走”
记者:听说,十年前您当选华西村书记时就酝酿转型了。
吴协恩:我认为,华西发展不能“慢一拍、跟着走”,而要“早一拍、领着走”。以前,华西村财富的积累相当程度要归功于钢铁产业的贡献。但十年前,传统制造业发展迅猛,势头强劲,我认为大家一哄而上的行业必定会导致产能过剩,于是华西村早早地布局金融投资行业等三产。
记者:转向大多数华西人并不熟悉的金融业,你当时没有遇到阻力吗?
吴协恩:当然有。老一辈人很实在,目光会落在实实在在的事情上,对金融这样的看不见摸不着的行业心存疑虑,当时我认为老书记会反对,就悄悄地上,心想,当年老书记创办小五金厂是冒着割资本主义尾巴和进监狱的风险的,我搞金融搞不好最多被老书记骂骂,所以就干了。第一年,华西在金融投资上就赚了上千万,老书记知道了,对我说:“金融业我不懂,只要不违法,你就放开手脚干吧!”有老书记的鼓励,我就更有信心了。
记者:你认为,农村转型的关键是什么?
吴协恩:转型更重要的是理念的转变。
“风险风险,避开风,就没有险了”
记者:您不觉得,转型也有风险吗?
吴协恩:风险风险,避开风,就没有险了。
记者:怎么讲?
吴协恩:现在,许多人喜欢跟风,往往把自己推向了风头浪尖。大家都赶一股风,就存在风险,转型千万不能跟风,一定要避开一股风。
记者:据媒体报道,华西村转型是较成功的,为什么?
吴协恩:我们的转型是在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改革红利的“释放期”前的,目前,华西三产服务业占比逐渐增大。
“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
记者:现在流行华西村“70年代造田 、80年代造厂、 90年代造城、新世纪育人”的说法,显然华西把未来发展的支点放在人才上了。
吴协恩:“来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是华西村曾经的用人理念,在新常态期,人的素质提升,更是发展转型的根基,我们的新理念是:“服务华西村,就是华西人”。
记者:人是个体,是有差异的,如何让华西人的素质普遍提高?
吴协恩:一,我们要心存梦想,华西梦,既是富裕梦,更是素质梦、和谐梦。二,生命不等于呼吸,重在精神的延续。我们将努力使老书记留下的丰厚精神财富,成为华西发展转型中最可宝贵的价值引领。三是牢固树立华西核心价值观,让“六爱”理念和老书记的精神像血液一样,流淌在和我一样的每一个华西人的血脉里。
记者:未来,华西村的价值将如何显现?
吴协恩:未来5年我定位了“三个一”:一是我有一个心愿,就是通过“五位一体”建设,使大华西更和谐、老百姓更幸福;二是我有一个设想,就是通过完善制度建设,使我们内部更团结、协作更紧密;三是我有一个目标,就是通过老书记创造的品牌和诚信,以及华西村的无形资产,5年当中不用集体一分钱,能够实现至少30个亿的效益!
上一主题:法院系统推进“淘宝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