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延续文脉 留住乡愁
[发布时间:2014-12-08 09:38:20 点击率:]

 成都市土木建筑学会古建园林学术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成都第二届古建园林高级研讨会11月29日在邛崃大梁酒庄举行。与会代表共计80余人。

  讨 论主题有主任委员李亚林的“独克宗古城火灾反思设计”和“环保轻质材料在古建筑中的应用”等。本次会议主旨为“留住乡愁”。副理事长张雪帆代表刘玉成名誉 理事长致贺词;副秘书长朱晓彤对成都近年来城乡统筹的基本情况做了通报;庄裕光名誉主任委员旁征博引,对乡愁与城市建设、古建筑保护做了精彩阐述;大梁酒 庄董事长梁川结合中国酒村建设的体会,对乡愁做了落地性解读;何鼎康副主任委员对中国酒村古建筑设计做了基本论述;副主任委员刘卫兵从古建筑的国际视野提 出保护的根本在于绿色环保的新课题;独立文化学者汪洋从乡根文明角度,对乡愁带有遗传信息的文化密码做了概述。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乡愁是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传承之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归宿地,传统文明的精神图腾。带有遗传信息的文化密码,是民族之根。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的重要载体。深度挖掘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内涵,寻找一条中国古建筑在现代化浪潮中,传统与现代,文明与冲突,传承与发展的契合点十分必要。

  古建筑的核心创意,延续文脉,留住乡愁。

  5000年中国文化始终影响左右着古建筑的发展,构建了一座博大精深的建筑大叙事。

  我们落地的古建筑天人合一的传统生存理念,是符合当今生态文明原则,延续文脉留住乡愁。坚持“人的城镇化”,只要乡村人,中国文化包含的基因都可以拷贝出来。

  以乡根、乡愁、乡情、乡恋、乡音、乡味为纬线,以文脉、血脉为原点,破解乡愁原始信息与生存密码,编织创造出一领天下乡愁的精神世俗宗教。

  中国古建筑以农耕文化为魂,推进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民俗民风旅游资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遗产,这是珍贵的,或者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

  乡愁血脉就在木头里面。

  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

  中 国人更多的追求是空间的适宜与阴阳的和合。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与西方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实体的坚固与美观相反,中国人更关注空 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古代中国人的基本空间理想,就是居处于一个负阴抱阳、阴阳和合的空间之中。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房子,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 了栖息其中的。居处的最佳境界,就是阴阳和合。

  中国是践行“天人合一”哲学的民族,古人认为木性中含有天道,能够涵养人心,所谓养,其实就是一种温润,就是互相感应,就是“同气相求”的践行。每个时代的人心都需要润养,而在今朝,则更甚。

  木制品影响着国人的方方面面,左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因此,研究木材,就必须怀着敬畏之心,把木材看做是我们的生活图腾。

  《老子》),木性中含有天道。这是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在“同气相求”的思想基础引领之下,人们自然就开始大量使用木品。此乃冀求互相感应所致,一句话就是:木养人。

  中国古建筑之美,美在独特结构,美在木材的运用,人与木的亲密接触,就是“木养人”的过程,其涵质大用则更在救赎灵魂。乡愁就在土木里面。

  古建筑与乡愁有着天然根深蒂固的内在联系。

  古镇本身的建筑、街道、文化以及原住民构成旅游资源,然而我们在保护和挖潜上面做得不是非常到位。对建筑的保护,街区的保护没有足够的重视。

  每 个古镇生存到现在,都是以它自己的生命力取得的成果。我们发现四川古镇,遍及全川各地,主要有三个特点:1、靠水,水是古镇的生命之源;2、靠山,深藏于 山林中,与外界联系少,才得以保存;3、靠古道,茶马古道、盐道、西南丝绸之路繁荣了古镇。保持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和建筑。乡愁就全在里面。

  五千年文明的载体不是城市,是在乡村。

  今 天中国的文明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处于一个阴阳大交变,风水轮流中,时空大转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真的面临传统的思维定式需要改变,我们需要回归,回 归到哪里呢?回归到我们本土上来。有的人说我们本土,你的文明就是乡愁,乡愁能干什么呢?其实我们可以发现为什么我们说生态文明给我们带来希望呢?我们要 有一个历史简单的回忆,西方的崛起是依靠以近代工业文明和传统文明接到地气以后复兴的,所以工业文明近代在西方是顺水行舟。近代以来中国走向工业文明的过 程是非常痛苦的,自我否定、自我解构的过程。中国乡村老屋就像构成生命体的细胞一样,携带着中华文明的秘密和基因。所以我们的理解是,中国古建筑蕴藏善医 治现代工业文明病的解药。

  中国古建筑是有生命、有文化、有历史的生命体。

  回到祖地,回到老屋,回到亲人身边,回到父母身边,这就是对根的认同。古建筑承载着亲情的温暖,心灵的归宿,家的港湾。

  古建筑、古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高度文化认同,中华民族血统的高度凝聚地。为神圣的世俗宗教,承载着千年亘古不变的宗教仪式感,远远超越肉身的回归,而是精神归属以及心灵按摩。

  民生为大,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尊重自然,都是古建筑文明的优秀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