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制定实施24个配套细则、累计完成或推进80余个项目、国资委监管企业从52家收缩为44家、新增海外投资330多亿元……作为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的“第一枪”,今年12月中旬,上海将交上周年答卷。
“管好资本、放活经营,是新一轮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核心所在,是‘牛鼻子’。”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强调。通过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使国企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上海的“第一枪”打出了示范效应。
整体上市、员工持股
国企混改加快推进
“华谊集团将加快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目前正在进行方案的基础性研究。”上海华谊集团董事长刘训峰近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整 体上市或核心资产上市,是上海国资国企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时的关键词。在华谊集团之前,上港集团、上海汽车、上海建工均已完成了这一进程。更多的企业还 在跃跃欲试:今年3月,绿地集团借壳金丰投资,创下A股“借壳”规模之最;10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借壳棱光实业,让一只传统的建材股变身工程设计龙头 股。
随着上海打响“第一枪”,其他区域发布的国企改革方案中,推动企业上市、提高国资证券化率也成为高频词汇。上市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以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可以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与优化国资布局结构、推动国资有序流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上海市政府副秘书 长、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徐逸波表示。
在整体上市之后,上海国企的混改步伐没有停歇。今年11月,上港集团抛出酝酿已久的员工持股草案,涉及1.6万余名员工,认购金额高达18亿元。认购价格以股市交易价格为基准,既公开透明,又将员工利益和公司利益很好地捆绑在了一起,对提升经营效率的意义不言而喻。
聚焦创新、扬帆出海
周年答卷成绩斐然
改革,是为了发展。尽管今年中国经济下行趋势不改,但得益于改革红利的释放,不少上海国企逆势增长,交上了一份堪称靓丽的周年答卷。
在 上海国企中率先启动改革的东浩兰生集团董事长戴柳表示,前三季度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13%,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近 14%。作为老牌化工企业,华谊集团前三季度完成销售收入471亿元、利润总额8.76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和28.6%。
比财务数据更值得注意的,是国企竞争力的增强。在深化改革营造的宽松环境中,沉下心创新、走出去开拓,成为上海国企的一致选择。
上海建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征就透露,将坚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全球排名中以“前十大国际工程承包商”为目标,海外市场营收将占集团营业总额的8%。
上海电气董事长黄迪南告诉记者,借助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上海电气的海外工程收入已经从2007年的7亿元飙升到2013年的145亿元,6年增长了20倍。
管好资本、放活经营
开场精彩后戏更可期
“大型国企要突破发展瓶颈、迈过转型这个‘坎’,关键在于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穿于改革全过程。”上海市市长杨雄指出。
一年来的不俗表现,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开了好头。下一步,以推动国资流动平台建设为抓手,管好资本、放活经营,更精彩的戏份还在后头。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上海已初步形成两大国资流动平台。上海国际集团以浦发银行、国泰君安、中国太保为龙头,加快纵向整合力度,盘活金融和类金融资产300多亿元。国盛集团通过市场化方式,完成上海蔬菜集团、建材集团等企业的联合重组,盘活存量资产88亿元。
这一改革,实际上是国资监管者自身的革命。国企改革专家周放生指出,新一轮改革有“三怕”:监管部门怕丢权,企业经营者怕丢位子,职工怕利益受损。通过流动平台建设,将把国资委的行政之手和企业的市场化经营隔离开来。
根据规划,今年年底上海将实质性启动国资流动平台,完成部分整体上市公司存续企业托管方案的基本框架,今后将逐步完善“国资委负责资本监管、平台公司负责资本运作、企业集团负责日常经营”的工作格局。
上一主题:万达路演 王健林身家或近千亿港元
下一主题:东航成立电商公司谋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