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川内各地推进天保工程亮点纷呈
[发布时间:2014-12-13 10:15:32 点击率:]

 四川是全国七大重点国有林区之一,是维系长江中上游的重要天然生态屏障。近年来,伴随着天保工程的推进,四川森工企业努力从单纯依赖国家工程投资的管理体制、产业发展缓慢的局面中走出来,不断坚持改革创新,呈现出一些喜人的成果。

  树立发展理念 转型规划先行

  据中国绿色时报报道,新龙林业局把转型发展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局长、场长、职工三级责任体系,明确了天保工程区转型发展的项目,实行“一名领导、一个项目、一套班子”的领导挂联项目责任制,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联动、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

  南坪林业局引导职工树立“局兴我荣、局衰我耻”“劳动光荣、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等理念,逐步转变职工观念,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参与到企业转型发展中来。

  川南林业局在局领导班子和全体管理人员中开展了企业转型发展大宣传、大讨论,使全局上下树立了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各地还坚持以转型规划制定为先导,指明了方向和发展目标。川南林业局、长江造林局、小金林业局、丹巴林业局、南坪林业局等企业都立足企业实际,根据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合理性、特色性等因素,经过科学民主决策,编制出了企业转型发展规划。

  探索发展模式 企业活力激增

  大渡河造林局在“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指导思想下,在马边县建成了3200多亩的高标准梯级茶园,通过有机茶认证后,还建设了茶叶初加工厂和精加工厂,成立了“四川森林茶业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森林雪”牌有机茶的生产、经营和销售。该企业先后获得四川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有机茶标准示范园区等殊荣。

  夹金山林业局积极引导职工自主联合经营之路。鼓励职工通过入股、投劳、自主经营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目前该局参与转型发展职工人数达300余人,林区职工参与率达90%,职工从中均获得了稳定的收益。

  翁达经营林场积极与地方政府合作推动自身产业发展。2009年抓住色达县计划在色尔坝片区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基地”的机遇,县委、政府决定由县农业科技局、翁达镇政府、翁达经营林场三方合作共建,采取“科技+基地+协会”的运行模式,在翁达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培训基地,从2009年至2013年,色达县共计投入资金229万元。川南林业局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合作开发、引进资金,成功开发了双流园等4座林区水电站,不仅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企业产业发展的后劲。

  白玉林业局将林下经济作为企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强力推进。突出绿色、生态、有机三大高原特色,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初步形成了以有机养殖、有机菌类、有机加工、绿色种植、物流配送、酒店服务、房屋租赁和中藏药材培育以及多种经营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新格局。仅2012年、2013年,企业林业转型产业总规模均实现产值1000万元,实现利润300万元,实现企业在岗职工增收每年每人1.2万元,实现地方农牧民经济增收100余万元。

  川南局利用出租或加盟合作等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发展。为了整体开发杜鹃池景区,在经营上采取了出租或加盟合作等经营模式,引入有资质、有实力的企业,不仅安置了企业富余职工,促进了职工收入增长,而且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企业彻底摆脱了依靠天保资金维持生存的局面。

  树立品牌意识 强化科技支撑

  大渡河造林局注重树立品牌,保持“森林雪”茶叶纯天然、无污染、绿色环保,获得了西博会最畅销产品、最受欢迎产品奖以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等荣誉。

  白玉林业局以察青松多公司为依托,注重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察青松多”商标品牌。企业对饲养的藏香猪、藏鸡以及生产的藏香猪肉、藏鸡蛋、野生菌等产品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机认证,并获得了QS生产许可。

  丹巴林业局为提升“务林人”品牌的知名度,积极参加四川优质森林食品“天府七珍”评选并荣获称号,马尔康林业局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对家禽的上栏,饲料投放,野生菌、蜂蜜等采集、加工进行全面监控,建立统一的“森老坎”商标包装和销售渠道,提高了企业林下原生态产品知名度。

  长江造林局另谋发展途径,着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效益。2012年以来,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张齐生专家团队合作,着手论证由张齐生院士主持的“生物质能源多联产技术项目”的推广运用,同时启动研发生物制药、生物柴油、生物质新材料等项目课题,逐步培育形成企业产业经济支柱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