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打造技能人才“梦之队”
[发布时间:2014-12-14 09:01:13 点击率:]

 日前,从东风公司工会传来好消息,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员工赵家明勇夺“机电一体化”工种竞赛第一名;叶劲鹏获得“数控铣工”竞赛第三名;别曾勇获得“班组长”竞赛第四名;肖华强、曾庆雨、张爱红分别获得数控铣工、机电一体化竞赛前八名的好成绩。此次成绩的取得再次刷新了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员工参加东风公司级竞赛的最好成绩。更振奋人心的是,襄阳工厂首次参加“机电一体化”工种竞赛,就摘取了桂冠。

  2005年以来,襄阳工厂共有73人次在东风公司、东风有限、东风商用车、零部件事业部等层级的技能大赛中获奖,仅东风公司级的竞赛就获得4金1银3铜及12个优秀奖。

  近年来,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党委一直将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梦之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构建全价值链的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机制,持续开展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全员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始终按照“关键人才重点培养,稀缺人才加紧培养,一般员工有计划、分层次培养”的原则,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员工队伍,推动了工厂健康持续发展。

  

  高度重视

  精心做好组织策划工作

  

  “三个支持,确保选手安心参赛。”曾经在公司技能竞赛中获得过“金牌”的黄明红这样表达了自己对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竞赛组织工作的满意。

  黄明红作为襄阳工厂第一个从东风公司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中走出来的冠军,现已成长为东风公司 “专家型高技能人才”。回想起自己当年参赛时的情景,他颇有感触地说,襄阳工厂员工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与东风德纳车桥公司和襄阳工厂领导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习时间的支持、资金的支持和组织服务的支持。

  在学习时间上,每当接到上级有关技能竞赛的通知,工厂人力资源科和工会均提前至少三个月召开专题会议,通过与相关部门协调人员安排,提前将参赛选手从生产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地投入到考前准备工作中去。由于有大量学习时间的投入,对提高选手们的技能水平、增强大家的信心都具有积极作用。

  在资金上,工厂工会、装备科、综合管理科提前协调闲置设备供选手们在考前开展实作训练,对于部分工种或考试内容不能在工厂内部组织时由工会出面联系外部资源,保证了考前实作训练的顺利开展。同时,对于训练和考试期间必须的刀具、工具等采购,相关部门均能够从专项费用中列支,使训练和竞赛得到有力的保障。

  在组织服务上,工厂工会能够抽调专人对选手考前训练、预赛和决赛等全程提供保姆式的服务。对于选手活动中的交通、住宿、饮食和安全等所有需求进行细致规划,做好各种预案,确保选手们能够安心参赛,无后顾之忧。

  早谋划、巧借力、勤督导、善组织。为确保2014年参赛取得好成绩,早在今年5月,襄阳工厂工会就认真与上级工会沟通,了解竞赛项目,认真策划工厂参加上级竞赛的项目;按照竞赛工种,与工厂实际相结合,指定承办单位和指导老师,推荐参赛选手,落实培训经费,做好阶段性分工,分别组织选手开展理论培训和实作培训;工厂工会作为牵头部门,密切关注各环节的动态,召开每半月一次的协调会议,确保竞赛培训工作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技能竞赛作为襄阳工厂一项亮点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工厂领导的高度重视,通过多年的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工会牵头抓,职能部门专项抓,车间科室联动,员工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以技能竞赛为平台

  打通一线员工成长通道

  

  近年来,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每年都举办各个工种的员工职业技能大赛,并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技能大赛。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一线员工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通过技能比武,工厂涌现出了一大批各工种、各专业的“能工巧匠”。

  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建立了“四位一体”的人才成长机制,即建立健全学习培训机制、选拔使用机制、激励保障机制、目标管理机制,构建了全价值链的技能人才培养、选拔、激励的长效机制。在此期间,该厂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劳动模范”邢海强,东风公司技能竞赛冠军黄明红、周峰敏、袁俊、赵家明等为代表,涵盖诸多工种的一大批人才。

  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员工素质技能培训是人才梯队建设的基础。工厂通过OJT、OPL训练、导师带徒、专题讲座、团队拓展训练、外出培训学习等多种方式来提升技能培训效果,在员工中逐渐形成分层次、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机制,构筑起了工厂、车间、班组分级培训的具有工厂特色的培训网络。与此同时,工厂还注重将技能型员工培育向管理型、专业型拓展,全方位推动员工成长成才。

  

  结合实际

  形成模块化的管理模式

  

  通过多年的竞赛,东风德纳车桥襄阳工厂工会逐步建设并形成了“四个模块”,即培训管理模块、培训师资模块、竞赛组织模块和考核评价模块。

  培训管理模块将技能竞赛纳入年度培训计划进行管理,一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岗位练兵、QC课题攻关等多种活动,在生产实践中引导员工岗位成才;二是通过建立青年后备人才库,形成了涵盖专业技能、班组长、管理以及具有一定特长的青年后备型人才资源信息库。

  培训师资模块是由一支金牌教练员构成的,具有襄阳工厂特色的内训师队伍。基本形成了多工种、全覆盖。数控专家黄明红、邢海强,叉车工教练赵宗军,维修电工指导老师张爱红,机修钳工指导老师刘志峰……正是有了好的老师为参赛选手适时的答疑解惑,才使得襄阳工厂的参赛选手在高水平的技能竞赛中走得更远、走得更高。

  竞赛组织模块通过多年的竞赛组织,已经形成了襄阳工厂特色的“标准”化的竞赛组织方式。在竞赛培训阶段,工厂工会会协调各相关部门、车间给参赛员工协调班次,保证选手的培训时间;在竞赛实作准备阶段,工厂工会会积极主动协调落实选手们比赛用刀、量、辅夹卡等比赛所需,让参赛选手专心备考;在竞赛阶段,不论是理论考试、还是实作决赛,工厂工会会安排专人负责参赛选手们的衣食住行,免去选手的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还及时做好参赛选手的赛前、赛后的心理疏导工作,竞赛各阶段都认真做好动员,稳定选手情绪,激励选手赛出水平、赛出风采。

  考核评价模块作为对竞赛选手的一种褒奖和激励,襄阳工厂在东风德纳车桥公司的支持下,一直坚持执行上级奖多少,工厂再奖多少的奖励政策。极大的肯定了选手们在竞赛中的付出和努力。除此之外,工厂对技能人才队伍,在福利上给予优先照顾,在岗位安排上优先选择,在荣誉上保证重点申报。将技能提升与绩效、奖励、岗位竞聘挂钩,并推行疗休养优先推荐制度,关爱和奖励人才。

  因此,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促进员工学习成长,已经在襄阳工厂形成常态。襄阳工厂各级各部门领导十分认同和支持员工参与技能竞赛,获奖选手通过竞赛不断成长成才,也用榜样的力量积极带动员工逐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工厂内“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