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陕西:渭水兴关中流域治理再现昔日风貌
[发布时间:2014-12-14 09:03:46 点击率:]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组

  ■ 巨栋 刘世庆  

  渭河是关中平原的母亲河,滋养着陕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命脉。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灌溉着关中1400多万亩良田,养育着陕西64%的人口,集中着陕西65%的生产总值,造福了八百里秦川。受各种因素影响,今天的渭河已不见往日风采,水质污染、水量短缺、河床抬高等问题制约着该流域的进一步发展。为此,陕西人民从心底发出呼唤,希望渭河流域能再现昔日风貌。  

  2014年9月21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流域经济与政区经济协同发展研究》课题组赴黄河上游调研,第五站是陕西西安。西安是历经沧桑的文化名都,也是渭水之畔的工业重镇。在渭河绵绵不断的哺育下,西安逐渐成长为关天经济带的核心,西北地区的龙头。  

  一、十三朝古都呼唤八水再绕长安  

  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绘了汉代 “八水绕长安”的盛景。“八水”分别指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八水中除去渭河,其余皆是渭河支流。渭水不仅滋养了古长安,更给整个关中平原带来了生机,它无私提供了流域内经济社会的产业、生活、灌溉用水,是整个地区的生命之源。时光荏苒,“八水绕长安”盛景不再。近年渭河上游来水持续减少,中下游用水量不断增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进程加快,作为古丝路起点的西安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届时该地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用水危机。  

  二、关中大地呼唤渭水重回清澈  

  古长安之所以能够富饶兴盛,不仅是因为其繁荣的商贸和兴盛的文化,发达的农业也贡献了重要力量。历史上有名的郑国渠和广济渠皆源自渭水,西安的四五十万亩农田都是靠渭河养育和滋润。但令人惊讶的是,渭河一度遭到严重污染,水质全是劣五类,污染物严重超标。据悉,渭河水质变差主要源于沿岸的工业和城市排污,仅西安一市,每天未经处理就直排进渭河的污水超过20万吨。这样的渭河再难承担起流域的基本功能,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灌溉等各方面的需求都难以满足。维护渭河健康生命,还一个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渭河,是陕西人民发自内心的呼唤。  

  三、渭水之滨呼唤流域长久安定  

  1960年,三门峡水电站下闸蓄水,淹没了渭南市多个县区,28万陕西人民从家乡迁出,分赴宁夏、青海等省区寻求生路。由于移民安置区条件艰苦,有近15万移民返回淹没区,在故乡重新开始生活。近年,该地区又出现新情况:由于三门峡的下闸拦沙,导致渭河下游河段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抬高,潼关高程超过4米,造成渭河入黄不畅,甚至产生倒灌,防洪形势十分严峻。陕西人民感恩渭河母亲,呼唤流域长久安定。  

  四、流域治理再现八百里秦川的富庶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持续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实施,“关天经济区”经济布局不断优化,陕西对渭河的治理工作已经全面铺开。近年,陕西省从多个方面共同发力,规划设计“引汉济渭”工程,向渭河补充水量;上中游建起多座污水处理厂,已经将渭河水质提升至四类以上;沿岸加固防洪大提,水沙治理持续推进,潼关高程已有所下降。

  历史上,关中平原一直是风调雨顺物华天宝的沃土,西安曾有十三朝帝都的辉煌。经过流域治理和生态保护,相信八百里秦川一定能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