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2014年香港IPO融资额居全球第二 达2250亿港元
[发布时间:2014-12-22 09:39:57 点击率:]

 大连万达商业地产H股IPO接近招股价区间上限定价,每股4.8港元,融资288亿港元,成为在公开市场募资最多的房地产公司,也是今年香港IPO市场上集资规模最高的企业。

  万达商业地产的成功上市,也拉动香港IPO市场上房地产行业成为筹资额第二高的行业,年内筹资总额达445.86亿港元,位列能源及电力板块之后。今年第四季度依然是香港IPO市场的“黄金窗口”,在中广核、万达商业地产、北汽三大重量级IPO的推动下,第四季度IPO融资额大幅升高,占全年融资额的41%。

  “单计12月份的IPO集资额可能已高达840亿港元,略高于2014年上半年总集资额820亿港元。”毕马威中国合伙人兼香港资本市场主管陈清珠表示。

  安永估计,2014年香港市场共有109家公司进行IPO,合计融资2260亿港元,较去年增长34%,仅次于纽交所位居全球第二;毕马威则预计109家上市企业合计融资规模约为2250亿港元,位列全球第二。

  

  与内地联系增强

  

  今年香港IPO市场上,内地企业依然是主力。以融资规模而计,86%来自内地,在前10大IPO(融资额占比达67%)中,除李嘉诚旗下港灯电力投资,其余均为内地企业。

  “整个政策环境利好,也帮助更多内地企业来港上市。”安永审计服务合伙人赖耘峯表示,这其中包括中国证监会早在2012年底发布的《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申报档及审核程式的监管指引》,提出境内企业只要符合境外上市地要求,可自主向中证监提出境外上市申请,并简化了申请流程,促使2013年和2014年众多原计划在A股上市的企业转道香港。

  今年3月,中证监透露有意取消境外上市审查,10月和11月,国务院取消境外上市外资股项下境外募集资金调回结汇审查以及香港取消永久居民每人每日两万元人民币兑换限制等,均对香港IPO市场带来正面支持。

  安永亚太区上市服务主管合伙人蔡伟荣预计,市场期待已久的H股全流通方案,有望在明年出炉。目前以H股形式在香港上市的企业,只有公开发售部分可自由流通,因此在计算市值时也仅包括流通部分股份。赖耘峯认为,若H股全流通成功实行,将刺激港股市值及成交增长,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推动国内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来港上市。

  计划使用H股全流通方式在港上市的上海银行,其IPO进程已经拖延1年多。陈清珠估计,明年将有望看到包括上海银行在内的多家金融机构来港上市,银行方面包括北京银行、广发银行;保险公司方面包括安邦保险、泰康人寿及阳光保险集团;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方面,中国华融和中国东方也有望明年登陆香港市场,另一个令市场期待的大单则是中金。

  截至今年12月15日,剔除已排期在12月上市的公司,共有56份上市申请正在等候审批,当中大多在今年10月已经提交备案,以申请从备案至上市平均需时2.7个月而计,这些企业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完成上市。

  毕马威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合伙人刘大昌认为,沪港通推出后,预期的长远效益将逐渐浮现,长远而言,内地A股与港股的融合,最终将会令中国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及最活跃的一个股票市场,同时,人民币计价IPO项目预计也会有所增加。

  

  新股首日回报偏低

  

  今年4月1日,香港开始实行保荐人新规,刺激大量IPO项目赶在第一季度完成,随后两个季度IPO市场则相对低迷。

  安永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香港IPO项目中,仅19%企业以发行价上限定价,以高于或等于招股中间价定价的发行人接近50%。毕马威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二和第三季度,多数IPO招股价低于中间价,全年共46%的项目定价高于中间价,低于去年的50%。

  根据安永综合全年IPO项目首日回报来看,香港市场按年回报率为4%,低于内地市场的133%和美国市场的27.8%。以行业划分,建筑及基础设施行业平均首日回报率最高,达138%,其次为医药及医疗板块和专业服务,分别为104%和85%。毕马威的统计显示,82家主板上市公司中,46家上市首日收市价超过发行价。

  陈清珠认为,明年,在中国持续推出刺激经济措施及美国经济复苏的带动下,香港IPO市场仍将有强劲表现,集资水平能够维持目前水平,市场表现将取决于预期的大型招股项目是否能够顺利开展。

  毕马威和安永均预计,明年香港IPO市场募资总额将达2000亿港元,上市企业数目预计则分别为110家和120家。

  蔡伟荣认为,今年年底的强劲表现显示IPO市场仍有良好条件,令明年初继续有良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