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我国饮茶时间源远流长,有人认为起源于上古神农氏,也有人认为起源于周朝或起源于秦汉时期。据有关学者研究指出,茶叶人工种植发源于四川蒙顶山,世界最早,已有2000多年历史。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述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即公元前1066年,巴蜀一带就已经用茶作为贡品。清·顾炎武《日知录》说,“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饮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日的四川已知饮茶。此外,四川也是中国茶马古道的起源地,中国藏茶、边茶的生产地。从这个意义来说,川茶就是中国茶的缩影。因此,我们要高举川茶的大旗。
一、中国茶在世界的历史影响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打开了中国和西方贸易的窗口,为商品贸易提供了平台,也把中国的茶叶传播到了西方。当阿拉伯商人在东土大唐购买丝绸的同时,也带回了神奇的茶叶,并把它们运往波斯。几乎与此同时,土耳其商人也在中国边境上以物易茶。公元851年,北非商人苏莱曼在《印度中国纪行》一书中专门写到了茶。由此可见,丝绸之路使得中国茶叶在唐代就在伊斯兰国家风行。
作为当时世界经济文化中心的唐朝,也是一衣带水的日本学习的对象。日本茶叶的传播发展,从栽种、制造到饮用,无一不与唐宋时代日本来华留学的僧侣有关。日本僧侣在中国学佛的过程中,也将茶文化传播到了日本。相传唐代,最澄和空海等日本名僧,曾从中国带去茶籽,在日本广为种植,并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发扬光大。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威尼斯作家拉马司沃撰写了《中国茶》和《航海与旅行记》,首次把茶文化介绍到欧洲。次年,第一位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葡萄牙人克罗兹,把在中国学到的茶叶知识带回欧洲。与此同时,他的同胞海员从中国直接带回了茶叶。17世纪,中国茶叶开始风行西方。
公元1607年,第一箱茶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抵阿姆斯特丹,并成为荷兰最时髦的饮料;公元1618年,中国外交官携带几箱茶叶,作为珍贵的礼品赠送给帝俄沙皇,茶从此进入俄国,随后影响到整个斯拉夫族也成为嗜好饮茶的民族;公元1636年,茶传播到法国;公元1650年,茶普及到英国。
公元1662年,嗜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出嫁英国,成为英国第一位饮茶皇后,饮茶遂风靡英国。17世纪和18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几乎垄断了茶叶在欧洲的经营。18世纪后,英国在与荷兰的海上霸权对抗中获胜,荷兰东印度公司随后破产,英属东印度公司则取代了其对茶叶贸易的垄断权。该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获利都在100万镑以上,占商业总利润的90%,更占英国国库总收入的10%。与此同时,英国对华贸易迅速扩大。中国茶叶每年输出达1800万斤,货物价值占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产业领导者。
中国茶叶的出口在为英国带来巨额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使其背负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英国便采取向中国输出鸦片来平衡这一贸易逆差,随后便爆发了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失败使中国被迫开放更多通商口岸,同时也让茶苗流失到国外。英国在其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大力发展茶叶种植。随后,中国失去了世界茶叶市场的唯一供应国的地位,极盛一时的中国茶,再也没有重现辉煌。
二、中国茶当前的世界地位
就像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一样,茶叶也是世界上饮用人口最多的植物饮料。产量和规模上去了,但经济价值还远远不够。四川是世界茶叶的发源地,蒙顶山就是最早人工种茶的地方。四川茶叶原产量最大,是省外一些茶厂的原料供应地;四川茶馆数量全国第一,茶客最多、最善,最具忠诚,最具品位,最具耐心。四川盆地是绿色盆地、千河之盆,最适合种植茶叶。因此,可以说,世界茶叶看中国,中国茶叶看四川。
(一)四川地理区位特殊,但主要是茶叶原料输出
四川是我国茶叶主产区之一,更是优质茶叶原料基地。这是因为,四川地理位置特殊,温度、湿度、高度和土壤适合茶叶生长,但精深加工能力不强。北纬30°与地理学胡焕庸曲线的交点在成都,成都是中国西部的“天眼”、“海眼”和“心脏”,四川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构成青藏高原天然太极图,印度洋暖湿空气通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进入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有1409条河流,是外流型盆地,是绿色盆地和生命盆地,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海拔适中,这种内陆海洋性气候少见。2012年,四川省有120多个县(市、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400万亩(约27公顷),茶叶总产量达16万吨,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竹叶青、叙府等川茶品牌已跻身全国茶叶企业前列。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均居全国第2位,分别占全国的10.98%和11.40%;茶叶产值为21.7亿元,茶叶综合总产值为100亿元,位居全国第4位。就茶叶的下游产品——茶馆品茶而言,四川大街小巷,无处不有,男女皆茶,全国罕见。川茶,不但是国内重要的优质茶的主要原料,而且四川还是全国重要的茶叶消费市场,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和消费者认同度。
(二)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国家级龙头企业较少
川茶,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较好的盆周山地和丘陵地区,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茶叶产品种类众多,尤其是名优绿茶的最适宜区。现在种植的省级以上的优良品种有40多个,名优早茶位列全国第一。川茶品种丰富,在全国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花茶、紧压茶、保键茶等九大茶类中,除青茶和白茶以外,其他品种的茶都在川茶之列;而且,还是藏茶、边茶的主产地。就茶叶的形态而言,川茶还有条形、针形等多种形状的茶及工艺茶,能够充分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别是近年开发的苦荞茶等保健产品投放市场,深受广大用户青睐。当前,以仙芝竹尖、龙都香茗为代表的茶叶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已有29家,以竹叶青、叙府茶业为代表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有3家,跻身全国茶叶企业前列,市场影响度较大,但国家级龙头骨干企业较少。
(三)产业链基本形成,但占世界茶市场比重极低
川茶已形成原茶、深加工饮料、文化旅游等较长的产业链。首先,以川茶为代表的休闲服务业持续发展。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英雄饮酒,闲人品茶”是成都人的真实写照;其中,品茶已经成为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据成都市茶楼协会统计,仅成都市就有各类茶楼3万多家,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以上,茶楼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以上。其次,康师傅、可口可乐等食品企业在四川建设各类茶饮料生产线,作为原料的茶叶需求量日益增长。再次,茶叶出口潜力巨大。2012年全国茶叶出口创汇10.4亿美元(出口量31万吨,居全球第二),而川茶出口创汇仅600余万美元,这一数据与川茶地位严重不符,川茶发展任重道远。第四,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以峨眉山、瓦屋山、蒙顶山、青城山、大凉山为代表的茶文化旅游快速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影响中国茶业走向世界的主要问题
四川作为世界茶文化和茶产业的发源地,川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极低,与其地位严重不相匹配。总体来看,除化肥、农药、空气和水污染等负面舆论影响外,还有历史文化、饮食习惯、法律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就具体工作而言,牵制川茶走向世界的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竞争力较弱
川茶与川酒、川菜一样,都是四川省传统优势产业,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但是,川茶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浙江西湖龙井、福建铁观音、云南普洱茶等相比,差距较大。川茶无论在区域品牌还是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方面,与国内顶级区域品牌相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出口乏力,国际影响力不足。
(二)经营组织化程度低
川茶多年形成的“千家万户种茶、千企万厂制茶、千牌万品卖茶”的局面至今仍然没有根本转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定价能力较弱,农药、肥料等投入管理和生产过程难以有效控制。同时,川茶投资较少,缺乏统筹协调、有序发展的长效机制。
(三)茶叶综合利用较差
茶叶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广泛用于茶饮料、速溶茶、茶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消费需求逐年扩大;另一方面,茶叶内含物十分丰富(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等),现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行业。但是,川茶至今仍主要用于茶馆或家庭食用,其综合利用率较低。
四、让世界消费中国名茶的措施
要让世界消费中国名茶,主要措施就是大力打造“中国名茶核心区”,产生引领、示范、辐射、推动、复制的效应。“天府之国”是四川盆地著名的地理品牌标志,而川茶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盆周山区。因此,四川省应把开发利用川茶资源优势与“天府之国”地理品牌优势相结合,集中力量打造“中国名茶核心区”,加快做强做大川茶产业。
一是演好从种茶到喝茶的“连续剧”。推进“三产联动”、“四化同步”。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联动,从种植、加工到销售联动,从第一车间到消费入口要一体化。从选地、选种、下种、保苗、培育、防虫、采摘、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进楼、泡茶、入口等,是一个很长的价值链条,与文化、艺术、科研、劳务、就业、培训等紧密联系,是一部茶业“连续剧”或“折子戏”,每一段都很精彩、很诱人。“四化同步”就是地域化、标准化、信息化、规模化同步。茶业连续剧,既是科学又是文学,既是产业又是事业,既是技术又是艺术,既是茶道更是人道。地域化就是本土化、特色化,有地理标志,有驰名商标。标准化就是统一规范和指标参数,形成特定茶业和茶馆文化;信息化就是要联网,建立统一平台,店内有网络、WIFI等;规模化是要做大数量、产量和影响,实现连锁经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是明确核心区的范围和功能。我们课题组曾经提出,将四川省内的广元、雅安、宜宾、西昌四点相连,形成一个菱形的“中国名茶核心区”,区内包括成都、眉山、乐山、泸州、资阳、绵阳、德阳等15个市州,并按区域分为广(元)巴(中)达(州)川茶经济带和雅(安)宜(宾)泸(州)川茶经济带。此概念提出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反响,但还要深入研究。建设“中国名茶核心区”的目的是提高中国茶叶的品质度、知名度、美誉度、收益度,让世界消费中国茶叶。名茶不是普通茶,必须具有名茶的标准和要求。要通过制定名茶标准来推动核心示范区建设。在建设示范区时,要考虑其经济性、科学性、借鉴性。核心示范区的示范性要体现在路径、制度、理念、成效上,对其他地方有学习启发借鉴价值。在核心区内要建立中枢机构,专家团队,研发机构,营销总部,展示平台,在核心区外要建立紧密层、辐射层、联盟层,遍及西部、中国及世界,形成旗舰队,军团作战,捆绑发展。
三是大力实施“五品战略”。这是地理品牌和商品品牌的综合战略,即大力实施品种战略、品类战略、品质战略、品格战略、品位战略。在品种战略上要大力开展茶树品种改良,以优质品种为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要开展土壤改良,为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优异的环境。在品类战略上要强化品种的多样性和产品类型的多类型,为市场提供较为完备的产品线。在品质战略上要坚持质量第一,以品质为产业的生命。在品格战略上,要强调企业家的品德、企业的信誉和产业的人才建设。在品位战略上,要将中国名茶的消费对象定位为社会上有层次的人群,在营销方式上要高端。通过实施“五品战略”保障中国名茶品牌战略的成功。
四是搞好文化建设。推进“五性并存”:就是人本性、生态性、差异性、包容性和永续性并存。对于茶文化而言,坐的是茶馆,看的是世界;喝的是茶水,品的是人生;支付的是茶钱,结交的是缘分;茶文化实质是人生文化、民生文化、和谐文化、幸福文化。茶馆的风格实质就是人格、品格;茶水的温度就是境界的高度;茶楼的核心就是良心;茶馆的人员就是宣传员、质检员和保育员。经营茶业是一套系统工程,茶味就是人生的滋味。人本性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顾客为上帝;生态性就是绿色、有机、无污染、无高碳,是安全茶叶、安全饮茶;差异性就是体现不同个性,风貌,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有绝活、绝招、妙法、妙计,不搞雷同化;包容性就是兼容并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包括研究日本茶道、美国的星巴克等经营策略,总结“良木缘”的有益经验;永续性就是要做成百年老店,长期发展,可持续壮大。尽快成立“中国茶家协会”,把有品位有素养的茶客联合起来,每年评选杰出茶客、优秀茶客、段位茶客、文明茶客,每年评选星级茶馆、百强茶馆、潜力茶馆、顾客最爱茶馆,推动茶业和茶馆文化发展繁荣。
五是名山带动平台建设。要把蒙顶山、峨眉山、米仓山、大凉山、青城山等链接起来,实施“新山头主义”,通过这些名山大川的品牌效应,来带动和树立中国名茶核心区在全球的影响力,从而放大“菱形效应”(广元、雅安、宜宾、西昌)。要通过建设全球茶叶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举办全球茶叶博览会和全球茶文化发展论坛、创办世界茶叶集团公司和世界级茶叶刊物等措施,将中国名茶打造成为全球知名高端品牌,将品中国名茶塑造为全球高端人士消费的新热点。
上一主题:“你们真是活雷锋啊”—用行动诠释服务
下一主题:明年国企改革发展五大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