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力破业务单一弊端 长江电力再度涉核
[发布时间:2015-01-05 09:09:54 点击率:]

  被确立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峡集团”)唯一的核电业务开发运营平台后,长江电力再度与中广核“联手”。

  日前,长江电力对外公告,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国长江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电国际”)与中广核电力正式签署《基石投资协议》,其内容显示,长电国际将出资1亿美元,参与中广核电力H股IPO股份认购,当日,长电国际以每股2.78元港币的价格,认购中广核电力H股2.79亿股,约占已发行股份的0.63%。在众多基石投资者中,其持股比例相对靠前。

  这是长江电力第一次以自己为主体在核电领域布局,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行业分析师指出,核电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从目前三峡集团的资产配置来看,长江电力是目前盈利状况最好的资产,其还是三峡集团唯一的上市平台,但长江电力长期面临主营业务单一的风险,将其作为集团的核电开发平台,能满足三峡集团核电开发的资金要求,还能为长江电力找到一个新的赢利点。

  

  试水核电

  

  试水核电业务,对三峡集团来说并不陌生。

  2010年3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核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核核电有限公司进行第二轮增资扩股,三峡集团出资1600万元参股,持有该公司1%的股份。

  此后,三峡集团还曾与中核集团、华润电力等公司合资开发湖南桃花江核电站,其中,三峡集团持股比例为20%。 但此后,因“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国内核电站开发全面被叫停,而作为内陆核电站,桃花江核电站项目何日能重启,至今未定。

  “如此一来,此前三峡集团的核电开发业务更多的只是停留在小打小闹的阶段,并未实际进入。”上述分析师坦言。但2014年来,随着国家重启核电项目的预期临近,国内核电开发的投资热潮再度被掀起,而三峡集团也加快调整核电开发业务的思路,并加快这项业务的开发速度,在调整过程中,核心和关键就是正式确立长江电力作为集团在中国境内投资核电业务的唯一平台。

  2014年8月26日,长江电力公布,三峡集团与中核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约定以股权为纽带,推进传统核电项目、核电产业上下游合作以及核电新技术开发研究工作。在多项框架性的合作中,双方对外公布最具体的项目仍是共同推进湖南桃花江核电项目。

  时隔3天后,长江电力再度对外公布,以1.62亿元的价格,收购三峡集团所持有的桃花江核电站20%股权,也即三峡集团将核电资产注入长江电力。由此,长江电力搭建了一个基本的核电开发业务框架。

  在诸多子公司中,为何选择长江电力作为三峡集团的核电资产平台?上述分析人士坦言,长江电力是三峡集团水电资产平台,也是目前最优质的资产,但是其业务单纯依靠水电,“靠天吃饭”,目前,葛洲坝和三峡电站已注入上市公司,但其他四大水电站虽然有业绩注入的预期,但具体日期不定,因此,近几年来,长江电力的业绩增长相对乏力,主营业务单一的弊端显现。

  此前三峡集团虽有计划在新能源领域拓展业务,但到目前来看,很多业务领域表现不佳,尚未成规模。且对比其他能源产业,核电开发的市场预期较高。上述人士解释,投资核电虽然资本要求高、回报周期长,但其建成后的毛利率高,其上网电价为0.45 元/千瓦时,具有运行稳定、满发全额上网的特点,盈利能力稳定,属于优质资产,将这块业务交给长江电力操盘,恰能解决上述所涉及各种问题。

  

  仅为股权投资

  

  实际上,长江电力的长远规划中,也涵盖多元化业务扩张。早在2010年10月,长江电力成立长电国际,属于长江电力的全资子公司,长江电力给长电国际的定位是,负责境外电力项目的开发、投资、运营及相关行业的股权投资等业务。但受限于自身因素,在其他领域的投资比例相对都不高,主要集中在银行、电力等,尚未形成新的主营业务,而此番在核电领域布局,属于首次自身业务的拓展。

  通过收购桃花江项目股权和此番的基石投资者,长江电力已与目前国内最重要的两大核电集团合作。

  “与两巨头合作,是长江电力进入核电市场的第一步,也是最稳妥的投资方式。”上述分析人士坦言,核电开发的专业性非常强,从设计建造、科技研发、装备制造,特别是核安全方面的专业性极强,准入门槛极高,因此,国家在核电投资方面仍实施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也就是说,即便具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也不一定具有核电开发的能力,而主营水电开发的长江电力只能选择与大佬合作,以参股的方式进入市场,能降低其开发成本的同时,降低开发风险,而距离公司完全自主投资开发核电项目,还需要更长时间的准备。

  而中金公司调研长江电力后发布的报告中也透露,与中核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后,目前长江电力是计划参与中核集团的增量核电项目,后续的项目落实则还需要与中核集团老股东商量。上述分析人士也指出,与中广核的合作,长江电力的基石投资者身份,目前也主要是参与分红收益,距离具体的运营管理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