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交通部首次明确专车服务非法与合规界限
[发布时间:2015-01-15 09:05:37 点击率:]

近来,原本野蛮生长的“专车”业务走到了岔路口。继沈阳、南京、上海、淄博等城市之后,1月6日,北京交通执法总队明确表示,由滴滴、快的、忧步、易到用车等提供的“专车”服务属变相黑车,并将大力打击用手机软件等从事非法运营的车辆。

  一时间,舆论此起彼伏。“专车”是否属于非法运营?该不该取缔?未来又该何去何从?1月8日晚间,交通运输部首次表态,肯定了“专车”服务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再次重申了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

  

  交通部指明

  专车正规化发展方向

  

  互联网领域的创新之风吹到出租车业,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来了许多争议。“专车”服务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难以摆脱“非法运营”和“黑车洗白”的标签。

  早在去年8月,上海和北京就相继出台相关法规,加强对打车软件违法行为的监管。然而,这些法规在实际操作中收效甚微。记者注意到,滴滴、快的以及易到用车等软件仍然正常运营,并且还通过发红包、奖励等多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迅速积累了人气。

  尽管快的打车等也曾对外回应,专车是通过与国内数百家大中型正规汽车租赁公司和劳务公司合作来提供服务,但从各地交通委查处结果来看,无论快的、滴滴仍都不乏混有私家车或其他非租赁企业车辆。事实上,这种现象也得到了多名乘客和司机的证实。

  交通运输部日前再次明确表示,各类“专车”软件公司不仅仅是提供一个运输供需撮合平台,而应当遵循运输市场规则,树立品牌意识,承担应尽责任,禁止私家车接入平台参与经营,让使用“专车”服务的乘客更加安心、放心出行。

  业内人士指出,交通运输部首次为专车服务划清非法和合规的界限实际上是为专车的正规化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私家车来源不明、鱼龙混杂,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乘客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些车辆和人员被清除出专车服务,是专车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

  

  租赁公司

  通过劳务派遣强调合规

  

  其实,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类似的预约租车服务非常普遍,而其在国内迅速笼络人心也反映了市场对此类服务确实有需求。

  按照此前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用于“专车”服务的车辆应来自具有客运资质的汽车租赁公司,人员来自有资质的劳务公司。

  交通运输部有关部门也再次确认,当前各类“专车”软件将租赁汽车通过网络平台整合起来,并根据乘客意愿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提供驾驶员服务,是新时期跨越出租汽车与汽车租赁传统界限的创新服务模式,对满足运输市场高品质、多样化、差异性需求具有积极作用。“专车”服务应根据城市发展定位与实际需求,与公共交通、出租汽车等传统客运行业错位服务,开拓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经营。

  “监管的态度很明确,并非是要把专车服务一棍子打死,而是要引导其在合规的框架下健康发展,对行业来说其实是利好,也有利于保护乘客自身利益。”分析人士指出。

  交通运输重申了“十六字原则”,即“以人为本、鼓励创新、趋利避害、规范管理”,鼓励并规范出租汽车和汽车租赁服务模式创新,杜绝侵害乘客利益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非法营运,营造开放、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交通运输部同时表示,将继续对“专车”服务开展持续调研与深入研究,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适时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市场充分竞争与规范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满意的出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