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五年来,新区正是按照中央的要求、重庆市委的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不懈地开发建设、做大产业。5年来,各位媒体朋友们始终如一地关注、支持两江新区发展。在这里,我代表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代表月明常委,向各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通过你们,向5年来长期支持两江开发开放的决策者,向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实干的两江建设者,向积极投资新区的境内外投资者,向无私奉献、全力支持新区发展的广大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从几个方面向各位媒体朋友报告下两江新区5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打算。
新区五年发展
取得的成效
两江新区成立五年来,经济始终保持在发展的快车道运行。新区GDP从2009年的798亿增长到2014年1860.68亿,扣除价格因素,是成立之前2009年的2.33倍;2010至2014年,新区规上工业总产值从1211亿元增长到4178.88亿元,年均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从529亿元增长到1706.72亿元;社零总额从321亿元增长到860.8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从359亿元增长到1002亿元,年均增长29.5%;实际利用外资从12亿美元增长到44.67亿美元,年均增长27.8%;特别是进出口总额从33.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305亿美元,2014年的3164亿人民币,年均增长73.4%。
与此同时,两江新区对重庆全市经济的贡献稳步提升。2015年一季度,新区GDP占全市比重为14.4%,比成立前2010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2014年,新区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为54%,比成立前的2010年提高了21.3个百分点。基本形成和具备了五大能力,即具备了强势承接重大项目落地的支撑能力;更好争取国家政策与资源支撑的匹配能力;更多利用社会资本大规模投入的吸引能力;在大两江范围优化配置资源的整合能力;更强促进重庆功能区域发展的引领能力。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效:
(一)新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平台”的
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建设大通道。两江新区集聚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寸滩港、果园港等水、公、铁、空交通枢纽,以及水路、航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空港、水港连个保税功能区,成为重庆三个“三合一”开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15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50万吨,今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达到150万吨;港口2010年吞吐能力1000万吨、100万标箱,今年吞吐能力达5000万吨,300万标箱。铁路方面,2010年铁路还处于规划阶段,现在渝新欧铁路已经连接果园港,铁水联运超过2000万吨,新区范围内有八九个货运站场,其中鱼嘴货运站场达110万集装箱,两江新区的集疏运能力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二是搭建大平台。两江新区建设了保税平台(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金融平台(江北嘴金融商务区)、会展平台(重庆国博中心)、物流平台(港务物流集团)、信息平台(云计算中心),以及鱼复、龙兴、水土3个国家级开发区平台。2010年新区成立之初,工业用地仅有44.4平方公里,现在增加到152平方公里,新区的功能和形态基本形成。
三是营造大环境。两江新区推动8大方面40余项改革任务,组建18个改革专题小组,积极进行行政审批改革、大部制改革、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等,努力营造与国际接轨的政务商务环境。
(二)新区“支柱产业+战略兴新兴产业
+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生态逐渐形成
5年来,两江新区形成了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全球重要的笔电基地,两江新区构建了汽车、电子信息等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014年重庆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一,突破260万辆,其中七成在两江新区,两江新区汽车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066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2111亿元。重庆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全球三分之一,两江新区占重庆的三分之一,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3.5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976亿元。同时,新区积极培育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显示面板、集成电路、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正打造重庆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主阵地。发展现代金融、商贸物流、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和跨境电子商务四类现代服务业。金融业已成为新区三产中的第一支柱产业;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在积极打造中,1至5月跨境电商成交额1.2亿;保税贸易完成7.78亿美元。
5年来,两江新区吸引全球先进产业要素,已经成为跨国企业投资内陆的重要投资目的地。从吸引外资来看,自成立以来,两江新区累计吸引了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7.52亿美元投资,从成立之初的年实到外资15.89亿美元,到2014年底的44.67亿美元,增长1.8倍。从进出口总额情况看,2010年至2014年,两江新区累计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1141.05亿美元,从成立之初的年进出口总额40.64亿美元,到2014年底的510.46亿美元,增长11.56倍;从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情况看,世界500强企业由54家增加到129家,外资来自欧亚美非各大洲。
到2015年4月,新区招商引资累计签约2248个,投资额8646亿元,外资156亿美元;已开工项目1995个,投资额7112亿元,外资129亿美元;已建成投产项目1768个,合同投资额3797亿元,外资104亿美元;三个工业开发区引进工业项目224个,协议投资额2851亿元,外资70亿美金。预计产值6000亿元。今年6.18期间,还将签约一批项目。2015年全年争取下大力气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力争再引资1000亿元。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2011年的一产是1.3%,二产是55.3%,三产是45.4%,今年第一季度下来,一产只有0.6%,二产是51.4%,三产是48%。估计全年新区工业将维持在54%、55%左右,这个结构就比较符合工业中后期的一些特征。
(三)新区“产城融合、城业共生”的
城市形态初具规模
两江新区是重庆城市化的主阵地,在重庆五大功能区中,两江新区横跨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是在老城区的外延基础上推进城市化,可以说是“老城+新城”。在新城的建设上,两江新区按照“产城融合、城业共生”的思路,让产业跟着功能定位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建设用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在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也是城市新区;金融商务区,也有住宅区,避免了有的地方下班后是“空城”的现象。目前,江北嘴金融新城、悦来会展新城、礼嘉商贸新城、鱼复汽车新城、水土高新技术新城、龙兴旅游文化新城等多组团新城已初具形态。
此外,新区积极推进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按照“一改六好”(划拨地改为出让地、地段好、户型好、质量好、配套好、环境好、物业好)的标准规划建设了新型安置房。截至目前搬迁安置农民4.5万人。为尽快让农民成为市民,新区为适龄农转城人员开展“定单培训”,实行“定向安置”。同时,新区为满足落户企业用人需求,规划建设了72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已经建成320万方,来新区的就业者,都可以申请入住公租房。
(四)新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
环境生态优势凸显
两江新区生态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国家级新区中,两江新区的生态条件是独特的优势。一是城市规划“一半山水一半城;一半山水一半产业”的总体格局。两江新区水域、山地和生态的面积约占1/2。新区有效规划和保护区内山脉、河流、湿地等天然生态屏障,结合独特的山水结构,利用丘陵沟谷和生态用地打造22个城市山地公园、58个滨水公园和开放空间,以及23个专类公园,塑造江山型城市公园绿地鲜明的景观特色。二是新城建设注重生态智能。新区以“智慧+自然”为城市开发建设理念,已实施两江新区智慧建设城市试点计划,悦来国家绿色低碳生态城区示范、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江水源热泵集中供冷供热示范、水土片区可再生能源集中连片全国示范项目。三是产业发展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新区要向绿色低碳的产业找答案。
由于我们处于长江的上游,我们坚持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拒绝的不合格企业超过200家。新区在招商时通过考察项目的投入率、产值率、税收率和影响力(三率一力),以及环保标准,确保招入项目的质量。
新区五年探索实践的
基本经验
(一)围绕战略定位功能定位,
探索内陆开放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江新区要全面提高改革开放水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5年来,两江新区牢记国家使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探索内陆改革开放发展新路径。在重庆市委市政府探索内陆开放高地的总框架下,瞄准服务国内国际市场,搭建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构筑开放的产业体系、探索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在内陆地区的整合盈利落地路径,初步探索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港口、口岸、保税”三合一的口岸高地;在20公里的半径内,形成保税港、空港、水港、铁路港、信息港五港交汇的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通江达海,面向世界;形成金融、保税、信息、物流、会展五大内陆开放的功能平台;形成面向全球的产业集群发展整合路径。
(二)围绕投资贸易便利化,
深化改革建设一流政商环境
以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的自由贸易为核心,以创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政商环境为目标,积极推动以大部制为核心的行政审批改革,以投融资改革和国企改革为代表的经济改革,以城乡统筹为重点的社会改革,以“三率一力”产业招商准入为核心的生态改革,推动了新区的绿色发展。
一是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行政体系,五年来,我们不断增强两江新区统筹协调能力,理顺两江新区管委会与新区内各开发主体的关系,切实增强新区开发建设的自主权。在管理体制上,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两江新区管委会统筹江北、渝北、北碚3个行政区以及北部新区,统一规划、税收、招商等事务。2013年,保税港区公司、江北嘴集团、悦来集团、港务物流四大市属国有企业划归两江新区管理,进一步增强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能力。此外,按照“新区事情新区办”的原则,赋予两江新区更大的开发建设管理权限,在经济发展、开发建设、财政体制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放权,做实两江新区开发职能。推进大部制改革。按照“行政层级少、机构人员精简,管理扁平化”的思路,组建了大部门。比如建管局,就对应履行市建委、市交委、市林业局等8个市级部门职责;经济运行局对应履行市发改委、经信委等4个市级部门的职责。2014年6月对原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的工商、质监、食药监五个分局予以合并,组建了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对规划、国土房管、环保、地税四个市级部门在两江新区、北部新区的四个派出机构完成整合,实现了内设机构减少、人员编制减少、机关人员减少。
二是政策试点。新区推进一批国家试点,跨境电子商务(一般进口、一般出口、保税进口和保税出口全业务)试点地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全国除苏州外的唯一贸易多元化试点,西部唯一的商业保理试点,土地低丘缓坡试点等等。拥有IDC(全国跨地区)、ISP(全国跨地区)、ICP、SP、VPN、多方通信(全国跨地区)和呼叫中心等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牌照。
三是投融资为核心的经济改革。以投融资为例,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历经了财政投入为主,财政投入与银行信贷结合,财政投入、银行信贷、直接融资等多元化渠道合理匹配三个阶段。为拓宽基本建设投融资渠道、减轻政府财政投入压力,新区择优选择部分适应发展需求、符合新区实际、利于推广复制的PPP项目吸引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
四是以统筹城乡为核心的社会改革。两江新区高标准对群众实施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安置,较好的安置了拆迁群众,较好的帮助群众融入城市,保障了开发开放的顺利进行。
5年征地动迁面积200多平方公里,规模与直辖时主城建成区面积相当,每年1000多亿的投资强度,开发强度,在重庆的开发史上,规模空前,上演着速度与激情!但由于良好的制度安排,新区保持了社会稳定。
(三)围绕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生态,
探索内陆产业集聚模式
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市场、要素。5年来,新区积极探索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发展,通过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平台建设等方式,着力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优化转型,优化产业生态,探索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取得重要进展。以前,企业注重要素成本,如税费、土地、劳动力等等,为此往往给地方政府要各种优惠政策。随着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投资诉求也在改变,传统靠政策、靠资源招商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新区不断探索靠市场驱动、金融支持、配套完善的招商模式。
一是探索“整机+零部件”产业集群的模式。按照基地化布局、垂直化整合、集群化发展的思路,最大限度减小内陆地区物流制约,通过上中下游产业链集聚,整机企业+零部件企业集聚,打造一批具备区域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汽车、电子信息两大数千亿级产业基地基本成型,如汽车聚集了长安、长安福特、上汽通用五菱、现代等知名品牌商,还引进了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钢板、轮胎等一大批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一批关重零部件实现本地化生产,本地配套率达七成以上。
二是探索“资本+产业”的股权吸引模式。液晶面板产业是“投资高、技术高、风险高”的“三高”产业,为发展显示器产业,吸引京东方落户,在市政府的推动下,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为企业进行融资。最终,京东方在重庆的项目顺利投产,今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在两江新区,围绕京东方和莱宝高科两大企业,目前已吸引法液空、住友化学等10多家配套企业,总投资达30亿余元人民币,预计总产值70多亿元。
三是探索“金融+市场”的模式。培育市场、撬动市场是我们新区成立以来的一贯遵循。作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成立的新区,两江新区坚持走内需主导、扩大内陆市场的路子。一般来讲,市场包括本地的市场、区域的市场、未来的市场。对于现实成熟的市场形态,理应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于潜在的市场形态,新区积极地加以引导,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看好的多,吃螃蟹的少,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利用金融的办法,解决新兴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市场和资金的难题。两江新区成立了LED、页岩气、通用航空、机器人等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将潜在市场变为现实市场,零散市场变成规模市场,吸引了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
四是探索“订单+制造”的模式。通用飞机制造是订单式生产,为培育通用航空产业,吸引通航企业落户,新区通过订单吸引了瑞士皮拉图斯飞机,同时,为解决订单问题,新区又成立了通航融资租赁公司,让飞机运营出去,既吸引了企业,又解决了产品的出路。
下一步,新区即将打造9大战略产业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加大市场的整合力度,促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抓住国家战略
和区域发展的新机遇
新区成立之初,适逢亚洲金融危机。现在则是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可以说是生不逢时。新区开发开放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瓶颈。如缺少新一轮改革的大平台,缺少产业阶梯转移的引导性政策,缺乏内需市场的有力支撑,缺乏创业创新的环境和人才等等。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区是恰逢其时,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
新机遇
重庆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字形大通道的联接点上,具体来说,这个点就位于两江新区。两江新区方圆20公里的半径内,聚集了重庆最重要的空、水、铁、公等交通枢纽,以及保税、金融、会展、物流、信息等重大开放功能平台。前不久果园港铁路专用线的开通,意味着以渝新欧铁路通道为代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在两江新区实现了无缝连接,增强了两江新区双方开放的能力。
(二)经济新常态下的
新机遇
一方面是产业转移、内需市场扩大的机遇。新常态下,政府投资减弱、出口依赖下降、内需市场扩大、产业由东向西转移已成必然,这将改变沿海带动内陆发展的单一格局,内陆地区迎来快速发展期。一方面是增长方式调整带来的新机遇。新常态将过去的要素支撑转为创新驱动,而两江新区具有国务院赋予的长江上游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这无疑将更有利于国家级新区整合资源、广聚海内外高端生产要素,实施高举高打、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三)成渝经济区和成渝城市群建设的
新机遇
国家新增长江中游和成渝两大国家级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每万平方公里拥有城镇94座,高于西部(25座)和全国(45座)的平均水平。四川的经济总量是2.8万亿,重庆的经济总量是1.4万亿。两地的经济规模和东部沿海一个发达省份的经济规模相当。成渝地缘相亲,文化相通,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时机已经成熟,有望成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后的又一大城市群和经济区。
两江新区下一步的
发展方向
两江新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是与国家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两江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坐标是,立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支撑,内陆地区的重要增长极,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一)进一步推动
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
一是努力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第一,推进江海联运,开通沪渝五定快班轮;第二,推进铁海联运,通过渝深快线、渝昆铁路等,通过水路与港澳台新、东南亚相连;第三、推进陆空、铁空联运,将铁路延伸到机场;第四,推进国际通道建设,继续完善渝新欧国际铁路通道。
二是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机制。第一,推进长江流域的地区合作,加大重庆与四川、上海等省市的合作力度。第二,推进与欧洲特别是东欧国家的合作,前不久,亚欧互联互通产业对话会在重庆举行,新区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对欧洲的产业和贸易合作力度,目前,我们已经在启动中瑞产业园建设,推进中德4.0合作。第三,推进与中亚和俄罗斯的合作。依托渝新欧铁路与中亚、俄罗斯展开合作,俄罗斯、中亚班列已经开通,同时借助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合作机制,推进与俄罗斯的合作。第四,推进与港澳台新加坡的合作。在新区的投资占比中,香港、台湾、新加坡的投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五,探索通过云南与东南亚的合作。通过区域联动发展的机制,我们一是力求做大区域大市场,二是实现优势的互补。
(二)进一步推进
先进制造业创新升级
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围绕“5000亿汽车、4000亿电子、2000亿装备”三大产业集群,重点引进龙头企业、关重件及高端零部件项目,推动产业向研发、运营、结算等高端环节延伸。依托汽车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两大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汽车升级,笔电产业向显示器、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升级。同时,努力做大云计算及物联网、机器人、通用航空、页岩气、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
在产业打造上,新区将努力为投资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力求从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链条。着力打造好中韩产业园、中瑞产业园等一批园区。
(三)进一步推进
贸易转型升级
推动货物贸易从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向转口贸易、总部贸易拓展,重点发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跨境电子商务、保税贸易、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结算等五大服务贸易。一要增强集聚力,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产业的广泛集聚。二要增强辐射力。从保税港区运营到现在,有40%是吸纳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周边的货物,体现出对周边地区强大的集聚辐射效应。
(四)进一步探索
金融开放创新
奇帆市长讲,下有陆家嘴,上有江北嘴。这其实是在说重庆人、两江新区人的金融梦。金融产业是重庆、也是两江新区发展的短板。近几年,金融产业发展很快,金融占GDP比重很高,2014年是8.6%,银行不良贷款率0.45%,仅为全国的四分之一左右。我们要建的金融中心,是区域的金融中心,是金融结算的中心。下一步,我们将探索“一带一路”沿线的金融国际合作,主要在结算上做文章,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加工贸易离岸结算、信用卡清算、跨境电子商务结算、保税物流结算。此外,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跨境投资的便利化;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推动跨境结算便利。
(五)进一步营造
良好的政务、商务、创新环境
前五年,我们在政务商务环境上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吸引知名的商务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服务外包机构等中介社会组织。进一步吸引国际高端医疗、教育机构入驻新区。
此外,我们将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创新虽然是新区的短板,但也有一定的基础,重庆GDP近半由民营经济创造,2014年占GDP的比重达到49.0%。下一步,我们要着重抓创新,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等,吸引科研机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创客平台入驻新区。
各位媒体朋友,开放是一种思维,一种理念,一种机制。开放并不等同于物理空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沿海开启的,但内陆地区并非开放的后方。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腹地在内陆,在中西部地区。随着中西部基础设施的完善、产业梯度的转移,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两江新区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再次续写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两江新区成立5年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相比,在经济总量、经济质量上还有较大差距。与国家、市委的要求相比,新区也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我们坚信,在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将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和全球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重构的机遇,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实干,一定能完成国家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一定为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作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上一主题:中国改革开放新的突破口
下一主题:小米乐视口水战日趋白热化 两生态圈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