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移动支付高速发展 无卡时代来临
[发布时间:2015-07-13 09:50:22 点击率:]

  2015年世界移动大会将于7月15至17日在上海举行。在距离大会还有两天的时间里,各方专家就已经对移动支付展开了深入讨论。

  目前,中国移动支付的业务主要包括:手机缴费、手机理财、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等一些个性化的服务,服务具体的涵盖了查缴手机话费、个人账务查询、动感地带充值、手机订报、购买彩票、保险、手机订票、购买数字点卡、电子邮箱付费、远程教育、手机捐款、手机投保、 公共事业缴费等多项支付的业务。

  作为一种新兴的支付手段,移动支付既改善了用户的支付体验,又为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商户带来了新的机会,逐渐得到各方的关注。日前,移动支付正逐步取代传统银行卡,现金等支付方式。据艾瑞咨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20015.6亿元,同比上涨139.2%,继续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很多医疗,售货机,餐饮业等领域也被移动支付所占领。

  不过安全性已经成为制约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

  全国每天移动支付金额超4420亿元

  ■胡轶笛 报道

  

  中国人民银行不久前发布的支付体系运行情况显示,2015年一季度,我国电子支付业务快速增长,特别是移动支付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13.76亿笔,金额39.78万亿元,金额同比增长921.49%。

  移动支付也称为手机支付,就是允许用户使用其移动终端(通常是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的一种服务方式。单位或个人通过移动设备、互联网或者近距离传感,直接或间接向银行金融机构发送支付指令,产生货币支付与资金转移行为,从而实现移动支付功能。

  专家表示,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主要得益于手机银行的迅速推广,目前工行、农行、建行的手机银行客户均已超1亿户。随着电子化金融服务更加方便快捷,手机银行使用率还将大幅上涨,各大银行的离柜率也将随之显著上升。

  另外,艾瑞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5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继续实现高速增长,达到20015.6亿元,环比上涨11.7%,同比上涨139.2%。分析认为,增长一方面来自红包等支付场景的季节性爆发带来的用户量和使用黏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自移动端各类App搭建支付场景的增多和用户App端整体支付行为的增长。

  2015年一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市场中,支付宝、财付通两家企业占据了90.7%的市场份额,其中支付宝份额为76%,财付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13.5%。

  移动支付应用场景的增加,确实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习惯。来自支付宝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支付宝钱包缴纳水电煤费的人次同比去年增长212.7%,水电煤手机缴费用户已超过85%。在杭州,第一季度有近186万人次使用支付宝钱包缴费水电煤,同比增长140%。

  据支付宝统计,今年第一季,全国平均每笔支付宝水费缴纳金额为73元,电费198元,燃气费138元。杭州市民今年第一季度平均水费缴纳金额为51元,电费200元,燃气费125元。

  两周前,有一个朋友一早从上海来杭州出差,因为急着出门,身上只带了50元现金。到了当天晚上坐末班高铁回上海的时候,他的身上还剩下10元现金。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手机里的移动支付应用,确实让人享受到了便捷。

  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移动支付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短信支付、NFC近场支付、语音支付、二维码扫描支付、手机银行支付、刷脸支付等移动支付方式。不用带钱包,只需带上手机,移动支付给日常生活消费带来的便捷,今天已经无需赘言。当移动支付跟随智能手机的普及而推广,随之改变的就是商业和金融等领域。

  在商业领域,移动支付将为大数据挖掘提供丰富的“矿藏”,当一个消费者的各种消费行为,能够凭借移动支付,消费轨迹将被完整地记录,商家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轨迹,进行更加精准的营销,创造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价值。

  对于金融领域来说,移动金融带来最大的想象空间,就是“用户在哪里,金融就在哪里”。信息技术发展,使得移动支付也具有金融商品的属性。货币在没有进行支付时,都可以成为金融商品。而移动支付大大降低了货币与金融商品转化的交易成本,不进行支付时,个人账户上的数字是金融商品,进行支付时,个人账户上的数字是货币,这一过程的转换在瞬间完成。移动金融将会颠覆用户获取金融服务的入口和方式。金融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被自然地融入用户行为之中。信息的进一步开放和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也将推进普惠性金融的发展。

  当然,这些改变的发生,必然首先要求用户高频率使用移动支付,因此还需要尽快解决应用场景的丰富,同时加快“安全”这一行业发展难题的完善。金融机构、支付平台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也将促使“互联网+支付”的风越刮越烈。

  移动互联网的经验告诉我们,当行业中激烈PK的时候,会有个莫名其妙的第三方“躺枪”。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的当下,实体钱包的制造商们,可能得考虑一下改行这件事了。

  移动支付爆发式增长 网上支付存隐患

  ■赵丽 报道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不断与世界接轨,在网络金融、网上购物消费、网络银行等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中,第三方支付正在成为支柱。而网络金融的新型犯罪也如魅影一般尾随而至,目前已有业内人士明确表示——移动支付安全已到决战时刻。

  “移动支付规模不断增长,移动安全形势严峻,这场战役已经到了决战时刻。”百度首席移动安全专家姜向前在第三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上如此坦言。

  对此,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认为,今后移动端或将成为网络诈骗的“重灾区”,而移动支付安全将成为阻止网络诈骗的一道重要安全防线。

  

  爆发式发展

  同时网络犯罪剧增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4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333.33亿笔,金额为1404.6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28%和30.65%,其中,移动支付业务45.24亿笔,金额22.5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0.25%和134.30%。对比2013年数据,移动支付已经连续两年增长超100%。

  只要动一下指头,就可以完成一切支付结算交易,移动支付以其移动性、便捷性、及时性对传统金融机构和传统支付结算方式发起了颠覆性的挑战。随着中国网民的爆发式增长,移动支付业务更展示出了其不可估量的增值空间和市场潜力。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人,手机支付用户规模达到2.17亿人。与网民数对比,移动支付潜力客户有4亿多人,与手机网民数相比则有3亿多人。而未来这一数字还会呈现乘数几何式增长。这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绝对是一块奇大无比、分外诱人的蛋糕。

  然而,同样也是一组数据,将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无遗。

  据《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发展研究报告(2015)》显示,仅2013年1月至10月,百度安全中心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到的虚假金融网站就达72万余个;

  据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的数据显示,有34.41%使用过网络支付的用户在支付过程中发生过安全问题,其中71.14%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

  据百度手机卫士发布的《2014移动安全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存在支付风险的用户占比达到21.8%,超过5800万人,平均每5个使用移动支付的用户中就有1个面临支付安全风险。

  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14年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约10%的被调查者遭遇过网上诈骗,而以退款等借口骗取手机动态验证码的诈骗比2013年增加了11个百分点。

  同时,《2014年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调查结果强调:在移动支付用户快速增长的同时,移动交易终端正成为犯罪分子的重点攻击目标。一些黑客甚至从假基站、恶意WiFi网络端等渠道获取用户银行卡等信息,借机发起恶意攻击。

  “虚假金融网站利用了人们安全意识薄弱以及金融知识缺乏等现状,以代办信用卡和介绍理财产品为切入口,以零风险、高收益为诱饵实施欺诈。可以说,目前网上欺诈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专门从事信息安全战略及技术研究的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总工王军坦言,移动支付正在成为网络犯罪的新目标。随着移动支付市场的不断扩大,其中的利益越来越诱人,以移动支付为目标的犯罪手段不断翻新。

  

  监管立法

  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现在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严重,不仅涉及骚扰用户,还涉及恶意吸费、诱导用户消费,甚至涉及通过木马、病毒等直接盗取用户个人信息或者财物等。”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顾问赵占领说。

  根据《2015中国移动支付安全绿皮书》显示,从支付安全的角度看,恶意程序、钓鱼网站、诈骗短信和诈骗电话已经成为威胁移动支付安全最主要的4个因素。

  “现阶段,移动支付存在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中间环节的攻击,主要是指用户在进行支付过程中,对其通信数据进行拦截,从而窃取或者篡改用户的账户、密码等信息;拒绝服务的攻击,主要是指用户的支付业务不能得到使用,此时利用的是网络防护的漏洞,对网络通道进行阻塞,对目标服务器进行攻击。”360安全中心的技术人员介绍说,钓鱼网络的攻击,则主要是指攻击者利用相关的银行与机构等,对其进行伪装,从而欺骗用户,让用户提供卡号、密码、账户等;恶意软件的攻击,主要是指用户在下载应用程序过程中,含有木马病毒,在其程序安装后,恶意软件将进行费用的扣除、信息的窃取等行为。

  对此,姜向前提出,应从增强安全意识、提高代码安全等级、对移动应用进行安全审计、保护移动应用、持续关注风险数据等方面着手改善移动安全现状。

  通过梳理移动支付相关的法律法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研究人员鲁小兰注意到,相对于产业的加速渗透,目前我国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立法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我国现有的关于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电子支付指引(第一号)》、《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和《关于规范移动信息服务资费和收费行为的通知》等。”鲁小兰说,虽然2014年3月央行发布了《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但最后定稿和具体实施时间还未定。

  “而且我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没有明确条款来规范新兴支付业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鲁小兰补充说道。

  

  第三方支付

  存洗钱风险

  

  在王军看来,我国亟待加强金融领域的立法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对现行涉及金融等重要行业领域的法律法规要补充完善信息安全条款,尤其针对金融全球化带来的信息风险要提供法律上的保护。

  “要进一步完善移动支付产业监管相关法律法规,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尽快出台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纳入反洗钱监管范围,规定第三方支付机构履行报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的义务,完整、妥善保存交易资料;结合电子支付虚拟性等特点,修订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立健全电子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鲁小兰建议说,通过立法,确保滞留在移动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商平台上的备付金及其孳息归消费者所有,严格区分客户资金和移动运营商、支付服务提供商自有资金,保护消费者财产权益。

  “此外,还要加强金融领域网络犯罪的执法打击力度,将短期‘运动性’整治行动逐步转化落地成为长期的‘制度化’执法行为。与此同时,明确并细化‘一行三会’的监督管理模式和责任分工,强化信息安全管理措施,解决金融领域的重复监管问题。”王军说,要提高数据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从国家利益考虑,要通过法律制度限制和国计民生有关的重要数据流往国外;从经济运行安全考虑,要通过建立灾难备份恢复体系防止战争、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原因引起的数据丢失;要通过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来保护个人隐私。

  

  逾八成网民

  网上支付行为存隐患

  

  中国消费者移动支付使用率遥遥领先于全球平均水平。普华永道发布的《2015年全零售:零售商与变革的时代》研究报告称,63%的中国消费者更倾向于在手机应用程序中保存个人的付款及收货信息,而这一数据相当于全球比率(33%)的近两倍。

  尽管移动支付为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然而,用户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便捷实惠的同时,也不得不随时经受网络安全问题的考验。近日,在第二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启动仪式上,《我国公众网络安全意识调查报告(2015)》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约83%网民的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网络安全意识亟需提升。

  具体而言,我国网民移动支付过程中的诸多细微行为均可能为个人重要信息、隐私及财产安全埋下安全隐患。譬如,我国81.64%的网民不注意定期更换密码;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的情况高达75.93%;一半以上网民不设开机密码;更有10.88%的被调查者仍在使用123456或abcabc等简单字母或数字作为密码;约43%的被调查者使用公共计算机进行网络支付后,没消除上网痕迹;随意链接公共免费WiFi的比例高达80.21%;支付时不仔细辨认支付页面网址在被调查者中占比接近35%。无疑,以上种种都可能直接导致支付密码泄露或支付账号被盗用,从而造成巨额经济损失。

  深远影响

  

  ATM机跨行转账受冷落

  移动支付业务

  将成未来新趋势

  ■肖丹 报道

  

  中国银联6月8日宣布,全国所有银行均已开通银联卡 ATM机跨行转账服务,持卡人可以在超过60万台ATM机上进行自助跨行转账并实时到账。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这一便民措施目前备受冷落,年轻人觉得其便利度与微信、支付宝转账相比毫无优势。

  

  费用

  比柜台低比手机转账高

  

  ATM机跨行转账交易中绝大多数是小额。中国银联数据显示,有15%单笔金额不超过500元,35%不超过1000元,70%以上不超过3000元。

  2015年一季度,全国共实现ATM机跨行转账交易3334万笔、金额2280亿元。中国银联转账汇款产品经理周勋表示,“这两年ATM机跨行转账的交易量增长非常快,部分银行该渠道交易笔数已经占到行内银行卡转账交易总笔数近三分之一。”

  记者留意到,各家银行的ATM机周围和银行大堂都没有关于跨行转账手续费一览表。但实际上,各家银行对跨行转账手续费的规定并不一样,目前大部分银行ATM机跨行转账收费标准,比柜台转账略低,但比网银、手机银行转账收费要高。如果是同城跨行转账,金额在1万元以下,一般要收取2元至10元的手续费;如果是异地跨行转账,多数银行按照交易金额的1%收取手续费,最低5元、最高50元。

  一位工行客服人员表示,目前ATM机跨行转账的手续费是在柜台办理手续费的基础上打九折。中国银行客服则表示,需要确认转入方银行也已经开通了银联跨行转账业务系统,9月30日前转账手续费有优惠,1万元以下每笔3元。

  

  对比

  微信支付宝更方便

  

  与柜台办理跨行转账业务相比,ATM机具有覆盖率高、全天候服务和实时到账的天然优势。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市民对此似乎并不买账。

  46岁的市民李女士每个月都会给老家的父母打过去一笔生活费,让她觉得不方便的是,ATM机跨行转账有每日5万元的限额,“万一哪天要多转点钱还是得去柜台。”

  年纪更大一些的牛先生则表示,他还是更信赖人工柜台,“孩子教了好多次,我也没学会用这个机器,上了年纪反应慢,有时还没反应过来呢它就自动给退卡了。”和许多老年人一样,牛先生最担心在使用ATM机的时候遇到故障,而且还要输入一大堆数字,很容易出错。

  ATM机转账对年轻人同样缺乏吸引力。“用支付宝或者微信转账多方便,动动手指就到账了,为什么非得去银行啊?”80后丁先生告诉记者,已经很多年没去过银行办业务了,和朋友间的转账基本上都是用手机操作的,也不用交手续费。

  目前,微信和支付宝都在大力推广手机转账和支付业务,实际操作中可以有手势密码、支付密码、指纹密码等多重安全措施,其便捷度、免手续费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群体。尽管如此,要打动老年人还是非常困难,因为需要比较熟悉手机上网流程和软件操作流程。

  记者随机对10位市民进行了调查,其中8人表示ATM机跨行转账业务的开通并没有对自己造成任何影响,以后还是会继续使用手机银行或者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转账,而两位年纪大些的市民则表示如果有跨行转账的需求仍然会去柜台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