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粤石化”)在这样跌宕起伏的环境下,企业规模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以7%和18%的速度增长,被业内人士和经济专家普遍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近年来,在陈炳琳的带领下,新华粤石化各级班子成员以“实干兴企”为理念,努力拼搏,奋发有为,紧紧围绕“依托茂石化资源优势,积极做好炼油、乙烯副产品深加工和后加工产业,形成与茂石化产业相链接的产业格局”这一主题,以“T”型发展为战略,依据“十二五”发展目标规划,走“专、精、特、优、新”的发展道路,实现由“单一石化产业”向“以石化为本、相关多元化产业”方向转型,促进新华粤石化加快转型升级发展。
产业链延伸
提升竞争优势
3万吨/年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装置顺利投产,一次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我国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国产化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该项目是“国内技术的第一套、世界第三套工业装置”,是为国争光的项目;该组合成套技术经中石化化工事业部专家组评价,该工艺技术已完全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试产,标志着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国产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为提升乙烯的资源综合优化利用水平开辟了一条新路。
在炼油产品深加工方面,新华粤石化已建成了10万吨/年喷雾脱蜡脱油装置、8万吨/年基础油白土精制装置、2万吨/年特种蜡调合装置、2万吨/年石蜡发汗精制装置、3万吨/年石蜡成型装置、3000吨/年凡士林装置等,生产能力25万吨/年以上,是我国华南大型的石蜡尤其是特种蜡、调合油生产企业,通过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在乙烯后加工方面,已建成3万吨/年苯乙烯抽提装置、13万吨/年裂解碳九石油树脂联合装置、10万吨/年乙烯裂解焦油提萘装置、6万吨/年二氧化碳综合利用装置等,“华粤牌”石油树脂获中国“石油树脂质量十大知名品牌”、“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称号。2013年投建的20万吨/年油品升级项目、碳九精细分离项目、复合油相项目等将进一步实现资源深度利用、产品增值升级、资源综合利用的目的,加快了新华粤石化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型。特别3万吨/年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装置顺利投产,一次生产出合格产品,标志着我国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国产化技术获得重大突破;该项目是“国内技术的第一套、世界第三套工业装置”,是为国争光的项目;该组合成套技术经中石化化工事业部专家组评价,该工艺技术已完全达到世界最先进水平。该项目的成功试产,标志着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国产化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填补了国内的空白,打破了该技术被国外少数发达工业国家垄断的局面,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和推广价值,为提升乙烯的资源综合优化利用水平开辟了一条新路。目前,新华粤石化已形成了88万吨/年的石化产品深加工和后加工能力,是目前粤西地区最大的炼化产品深加工后加工企业之一。
优化布局
增强抗风险能力
为实现横向拓展的目标,新华粤石化利用优势技术向资源丰富地区渗透,壮大企业规模,适当拓宽、拓展产业链,选择新的切入点,重点关注国家鼓励的、市场前景好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新华粤石化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以市场导向和资源匹配为原则,以省市加快石化产业发展和茂名市建设世界级石化基地的宏伟规划为契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以新华粤石化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上下游一体化“T”型发展模式,在“加强公司现有产业,做精做强向下游延伸纵向发展”的同时,以现有优势产业适度地跨区域向其他石化资源产地横向拓展,积极培育新的效益增长极,扩大经济总量。为实现横向拓展的目标,新华粤石化利用优势技术向资源丰富地区渗透,壮大企业规模,适当拓宽、拓展产业链,选择新的切入点,重点关注国家鼓励的、市场前景好的精细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加大自主研发投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几年,新华粤石化分别与武汉、惠州、贵州久联、中山大学等合作的项目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同时推进适度多元化发展,即在纵向发展和适度跨区域发展的同时,谨慎选择相关项目和储备人才,择机进入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相关多元化产业。积极实施低碳经济,打造绿色石化企业形象,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华粤石化将紧紧抓住国家、省市大力培植大型骨干企业的历史机遇,发挥优势,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自主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为加速推进企业全方位升级,加快良性发展,新华粤石化坚持走产学研合作与企业自主创新并举之路,不断推进产业优化升级。近年来,新华粤石化结合技术进步项目的实施和新项目的立项,深化产学研合作及企业技术交流活动,分别与天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中石化石科院、上海石化研究院、抚顺石化研究院等10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获得了“石油烃裂解碳九馏分加氢工艺”国家发明专利,并合作成功申报了“一种以裂解C9为原料制备石油树脂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已列入广东省专利实施计划,并被评为广东省专利金奖。
与天津大学科研人员合作成立了国家级精馏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分中心创新平台,被列入省部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项目。与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创办“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其中,“乙烯C9加氢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试验”项目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MTM软蜡”、“硅酮胶溶剂油”和“DT专用蜡”荣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称号等等。“十二五”期间,新华粤石化结合实际滚动修订“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继续全力推进技术进步项目的实施,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步伐,强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凸显以石油产品深加工和乙烯产品后加工主业,以提高石化资源的附加值为目标,以“专、精、特、高”为主攻方向,努力构建好石化产业链平台。
“十二五”期间,计划重点新建2个、改造2个炼油深加工项目,新建3个改造1个乙烯后加工项目,做强3个业务板块,进入2个业务领域,实施技术攻关项目10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6项,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0%以上,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序列,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公司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创新驱动
助力风雨前行
陈炳琳先后组织实施凝聚人心工程、系统管理工程、科技兴企工程等“三项工程”,提出了“简约管理”理念,突出“简约实效”,优化组织结构,规范内部管理程序,再造业务流程,减少管理层次,理顺了管理职能;对辅业实施“放开搞活”管理,健全完善以资本纽带关系结成的“新三类”企业模式,重新确定管理定位和纵横向管理责权,实现了企业资源和效率的整体优化。
从科技到管理,“创新”二字一直伴随新华粤石化风雨前行。在管理方面的大胆创新,大刀阔斧进行改制改革,开启了新华粤石化的黄金时代。
2003年底,华粤集团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陈炳琳认为“等、靠、要”不能解决华粤的生存问题。为此,他先后组织实施凝聚人心工程、系统管理工程、科技兴企工程等“三项工程”,提出了“简约管理”理念,突出“简约实效”,优化组织结构,规范内部管理程序,再造业务流程,减少管理层次,理顺了管理职能;对辅业实施“放开搞活”管理,健全完善以资本纽带关系结成的“新三类”企业模式,重新确定管理定位和纵横向管理责权,实现了企业资源和效率的整体优化。抓住“人、财、物”,“产、供、销”两大主要管理流程,使机关和基层管理呈现良性互动的局面。并通过管理机制创新,改革了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建立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效益、分配看贡献”的全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绩效挂钩、全额浮动”为核心的薪酬体系,破除了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充分激发了广大员工的生产工作热情。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职工持股会会员代表大会)的“新三会”法人治理结构。同时把原来的三级、四级机关和15个职能处室及32个基层单位重组整合,建立了以资产纽带为关联特征的全资、控股、参股的三类企业管理模式,突出以石化产品深加工和后加工为主业,对辅业单位实施了股权结构调整。实施了主业单位扁平化管理,实施管理流程再造,理顺机关部门与主业单位的生产管理职能和原料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职能。
2001年,华粤集团一举实现了扭亏为盈;2002年,完成不变价工业总产值3.94亿元;上交税金1878万元,实现利润55万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率28.58%;2003年,实现利润153万元,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率31.1%,此后该集团经济效益逐年迈上新台阶。
至2014年,新华粤销售产值突破40亿元,缴税7000余万元,荣获广东省A级纳税人,纳税大户等称号,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面对近几年国内外经济风云变幻,新华粤石化连年多项经济指标实现2位数的快速增长,可谓“逆风飞扬”,对于外界这是一个传奇。梳理新华粤石化近十多年的历程,创新无处不在。因为创新,新华粤石化活力四射,源源不断,取得如此骄人业绩也属必然。创新驱动之下,新华粤石化人未来的路一定会走得更好、更稳、更快。
下一主题:陈炳琳 新华粤石化发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