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疾病缠身浪费资源 僵尸企业“死不了、活不好”
[发布时间:2015-12-16 14:47:02 点击率:]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一时间,“僵尸企业”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经济热词。

  ■ 余嘉熙 张彦婷

  

  年终岁尾,国内经济立新破旧已到紧要关头,来自高层的清理“僵尸企业”的声音格外频繁。

  11月4日和11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两次提出,“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说,要下决心淘汰一批“旧动能”,要对“僵尸企业”“绝对过剩产能”狠下刀子。

  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处置“僵尸企业”,到2017年末实现经营性亏损企业亏损额显著下降。一时间,“僵尸企业”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经济热词。

  “僵尸企业”不除,

  行业“僵局”难破

  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僵尸企业”?业内认为,“僵尸企业”指的是长期亏损、扭亏无望,但难以顺利退出的企业。据了解,目前,在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行业,“僵尸企业”相对集中。企业规模较大、产品附加值较低、行业产能过剩,是“僵尸企业”的共同特征。

  尽管“疾病”缠身,但这些“僵尸企业”并不甘心“放弃治疗”,甚至继续扩大生产。

  在河南,一位煤炭行业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煤炭产能严重过剩,动力煤的平均价格从800元一吨跌至300多元,企业都在亏损。“但大家都不停产,都在撑着,说白了,亏损也不敢停产,因为一旦停产,市场份额下来了,银行会催要贷款,职工发不出来工资,死得更快。”

  日子同样不好过的钢铁行业也出现了同样的“怪象”。 拥有2万多名职工的安阳钢铁,2012年巨亏35亿元,一举亏掉了前8年的利润总和。此后连年亏损,至今无法走出“泥潭”。此间,虽然钢铁行业屡屡推出去产能政策,但大部分连年亏损的地方钢铁厂宁可亏钱,也不愿减产。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一旦减产,流失市场份额,之后要重启生产代价更大,并且谁都不愿意最先倒下,为同行留下市场发展空间。”

  大量“僵尸企业”坚持生产、不愿退出,打乱了行业调结构、去产能、降亏损的节奏。日前,中钢协相关人士预测,国内钢铁过剩产能超3亿吨,而到2016年,预计钢铁产量同比仅能下降2%。由此也造成了国内钢铁企业过半亏损的局面。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281.22亿元,主营业务亏损552.71亿元。

  “僵尸企业”难死,

  地方政府“续命”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各界对于淘汰“僵尸企业”的出路形成共识,但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自身对此的举措不一。对于一些上市的“僵尸企业”,地方政府和上市公司大股东更是千方百计地为其“续命”。

  以漯河银鸽为例,这家河南造纸企业,不仅是污染和耗能大户,而且连年亏损,亏损额度经常排名河南上市公司前三名。2014年度,漯河银鸽亏损额度接近7亿元,但这并没有妨碍地方政府的“补贴”冲动。

  今年11月26日,*ST银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漯河银鸽生活纸产有限公司获得政府经营扶持奖励资金人民币16878.79万元,该笔资金已于2015年11月26日到账”。11月27日,*ST银鸽再度发布公告,称“2015年11月27日,公司收到漯河市土地储备中心拨付的土地收购补偿款人民币19505.00万元”。

  两笔款项合计超过3.6亿元的补贴,使得*ST银鸽今年再次度过“退市”危机。实际上,这并不是地方政府第一次用“收储”+“补贴”的方式帮其“转危为安”。

  “像*ST银鸽这样的‘僵尸企业’之所以还有市场,主要还是金融领域相关规则不完善,还有地方主义的保护。”中原证券一位投资经理说,在资本市场上,由于IPO制度的审慎,拥有上市公司头衔的“僵尸企业”,即便已复苏无望,仍然被追捧成为稀缺的“壳”资源,可以“待价而沽”。

  类似漯河银鸽的状况在“僵尸企业”中并不鲜见:一方面,企业无法通过减产、停产、转产来进行自发调节,因为短期和长期负债都太高,一旦转身,前期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土地赠与、金融扶持等方式给予的投资都会打水漂;另一方面,企业拥有大量职工,同时占据大量信贷资源,被“绑架”的地方政府和银行只能继续输血,给予企业补贴。市场之外的人为因素,最终使得“僵尸企业”陷入“死不了、活不好”的怪圈。

  “僵尸企业”退出难题何解?

  按照工信部相关负责人的设想,处置“僵尸企业”要多重组、少破产,并确保社会稳定。

  但业内人士表示,僵尸企业退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政府不该扮演救企业的角色,而应该让其尽快顺利退出。

  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雪松建议:属于落后的产能,要坚决予以淘汰;不属于落后产能的,或者通过剥离、改进管理、债务重组、减轻包袱等措施提升效率,获得重生,或者通过国家给予相应的引导政策,逐步退出市场。

  12月11日,国务院国资委总会计师沈莹在国新办吹风会上给出了同样的说法:亏损央企的情况有多种因素,有的是行业周期,有的是政策性亏损,有些是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也有技术跟不上市场形势,还有内部管理的问题。所以,在治理过程中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施策。据了解,在分类处置的治理思路下,国资委初步考虑通过几个“一批”来解决问题,一是加强管理提升一批,通过管理提升提高运行效率,拓展营利空间。二是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一批,使技术通过加强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使得它走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三是通过兼并重组一批,自己的能力难以渡过难关,通过与其他的企业合作重组、协同,形成新的活力。四是对于扭亏无望,确实没有扭亏希望的企业,关闭退出。

  对于“僵尸企业”人员安置和资产处置两个“痛点”,有分析认为两者同样需要分类对待:“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在人员安置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而资产处置更多应采用市场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