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本报驻内蒙古首席记者 明锐 本报记者 王志敏 欧森 郭松
2008年7月3日,我们一行迎着清晨的薄雾,沿着崎岖的盘山道,驱车赶往位于阴山山脉东部大青山深处的红石岩寺。沿途,山峦叠嶂,松翠环绕,景色目不暇接、美不胜收。这天,巍然矗立的大青山打破了昔日的宁静,迎来了众多的宾客,几百辆轿车川流不息驶向这里。经过一番颠簸,我们终于来到了红石岩山,抬头仰望,位于草木青翠高山之颠的半山腰,高达三层雄伟壮观的大雄宝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殿前几尊盘腿打坐的石佛赫然醒目,洁白高大的石佛披着鲜红色的丝绒袈裟,一阵阵山风吹来,鲜红的袈裟在风中飘舞。为庆祝红石岩寺主体工程修建完毕,就在这一天,神圣的大雄宝殿将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300多位嘉宾,包括内蒙古民族宗教委员会、内蒙古统战部,呼和浩特市委的主要领导等都来到了现场。仪式由五台山文殊院大主持、恒山派道长主持开光。这是一座始建于明朝年间历史悠久的寺庙,文革中遭灭顶之灾。2006年起,我们文中的主人公王先成,为使尘封的古文化重现光芒,投资600多万元重新修建了这座寺庙。借“开光”之机,我们随即采访了他。站在我们眼前的王先成,看上去憨厚而质朴,黑黑的脸膛,简朴的衣着,和善的笑容,没有丝毫老板的威严与架子,这副外表很难让人与资产上亿的企业家相联系,带着好奇,带着想象,我们走进了王先成,这个被家乡人口碑相传的“大善人”,诠释他的成长历程。
农家子弟 立志从军
王先成出生于内蒙古卓资县红召乡红召村。这是一个有名的贫困乡,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没有通向山外的道路,祖祖辈辈靠肩扛担挑翻山越岭与外界连接。穷困的山乡,闭塞的环境让大山深处的孩子们对山外的世界产生了无限的憧憬,幻想着山外的世界,幻想着有朝一日“小鲤鱼跳龙门”。而在当时,男孩子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梦想的捷径就是参军,当一名现代军人。1977年,兵役政策招收小兵,15岁的王先成幸运地应征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部队是个陶冶情操、增强体质、磨练意志的大熔炉,在这里他获得了人生的启迪,树立了未来的理想与信念。从山乡走出的王先成十分珍惜军队的生活,他起早贪黑苦练基本功,擒拿格斗、枪支器械、军事理论、政治素质,样样都勤学苦练,得到了部队首长的多次好评与表彰,因表现突出,十几岁的他就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部队的后期,因工作的需要,他承担了采购工作,这让他与地方有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让悟性极强的王先成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品供销有了切身的体验,更为他日后的发展播下了潜在的种子。
不甘寂寞 商海弄潮
1982年,王先成从部队复员回到家乡的贸易公司工作。当时的贸易公司死气沉沉,王先成几经努力想让它焕发生机,但终因体制的框架加之闭塞的环境和落后的交通,让雄心勃勃的王先成无用武之地。而此时改革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黄河上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里的世界很无奈”。既然条件不成熟,内围打不下来,先攻外围吧。怀着一腔壮志,想干一番事业的王先成再次走出了大山来到内蒙古的首府呼和浩特闯荡。
古语说的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初来乍到的王先成身无分文,为解决生存,找了一个建筑工地做了壮工, 包吃包住的工作让他有了落脚之地,吃苦耐劳的禀性使他无论干什么都一样认真细致,工头发现这个新来的小伙子特别能干,破格让他做了带班,工资也涨了一倍,干了半年后他终于有了几千元的积蓄。北方地区因气候寒冷,建筑工地的工作季节性很强,到了冬天工地的施工项目都要停顿下来。这时的王先成又找到一份烧锅炉的工作,只要能挣到工资,他不在乎干什么工作。生存问题暂时解决了,他开始考虑发展问题了。他是个不甘寂寞的人,更是个敢想敢干力求发展的人,在工作之余,他时刻关注社会动态,收集相关商业信息,等待新的时机,谋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八十年代的社会形势可谓“10亿人民9亿商,1亿还在跑单帮”。王先成认为时机到了,他要用他几千块钱的本钱做“倒爷”,进行他资本的原始积累。他先后倒腾过羊毛、木材、器材、钢材,因他的人缘好,朋友多,左右逢源,很快就有了些积累,之后,又与几个圈内的朋友捆绑在一起干了几年的建筑,终于有了一定的实力,这时的他已经不满足于散兵游勇式的小打小闹,他要组建自己的正规军,甩开膀子进行真刀真枪的集团化作战。1994年王先成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他要实现他的人生价值,实现他的理想和抱负。
倾心投入 添砖加瓦
可以说,迅猛发展的房地产业,给跃跃欲试的王先成提供了一个充分施展的空间。那时的中国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被前来观光的国际友人比做大工地,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王先成以商人敏锐的眼光瞄准了这一领域,开足马力奋勇追击。
他首先投身于市容市貌的建设,着手打造危改工程。城市的危房改造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更是亮化工程的起点。王先成率领他的公司相继开发了呼和浩特市西侧四个造型别致、质量一流的办公园区和住宅小区,让多年来生活在条件简陋存在安全隐患的平房中的居民,终于住上了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楼房。可以说,危改工程是为民造福,解决民生的善举,它不仅改善了平民百姓的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党的阳光工程,让普通百姓切身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看到一户户居民挂着灿烂的笑脸,兴高采烈搬迁新居,王先成无限感慨,从而更加坚定了他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决心。
王先成是个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的加剧,下岗失业成了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四零五零”人员的再就业更是难中之难,而这个年龄段的人,正值上有老下有小负担最重的时期,解决不好会危及许多家庭,带来不应有的社会隐患。一股强烈的不可推卸的责任感在他心中涌动,共产党员那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信念在他心中燃烧,他要实实在在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做点事情。 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他领导的兴光公司先后接纳了许多下岗职工和残疾人员,让这些弱势群体重新获得了就业机会,使他们安居乐业,深切地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
“以人为本、诚信务实、追求完美、多业并举”的宗旨,是王先成率领下的兴光公司多年来文化的积淀,他本人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评价,先后担任两届政协委员,公司被市政府授予“重质量、讲信用”单位,被自治区工商局授予“诚信守法”单位,市税务局授予“纳税先进单位”等称号。
目前,王先成领导下的兴光公司经过多年的拼搏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集房地产开发、物业服务、采矿业、牧场养殖业、旅游业、农林渔业为一体的集团化公司,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
心系故里 回报家乡
致富不忘家乡。在王先成的心中多年来萌动着一个夙愿,那就是——开发家乡、建设家乡。
那是2000年夏天的一个早晨,王先成领着工程设计等一班人马,沿着羊肠小道步行了大约两个小时,回到了生他养他的红召村。望着一个个汗流浃背面露疲倦的同行人员,王先成无限感慨地说明来意:多年来,面对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家乡,他深感痛心,他要改变家乡的面貌,让家乡山更青,草更绿,生活更美好。“要想富先修路”,第一步, 他想为家乡修一条通往外界的盘山路,把他们约请来,就是共同商讨、绘制测算一番,修这样一条路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耗费多长时间?待条件具备时他将全力实现。
两年后,时机成熟了。2003年,王先成承包了家乡内蒙古卓资县红召乡两万亩荒山荒林进行开发,2005年,一条投资400多万元,连接红召至首府呼和浩特市,全长51公里的直通公路终于修成。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道路修通了,荒山变绿了,昔日闭塞的红召向外界开放了,载满红召的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输往全国各地了——
2006年,王先成又在家乡兴建了一处水库养殖基地、牧场养殖基地,绿化工程,加上他投资600多万元在半山腰修建的、雄伟壮观的红召寺院,他要使他的家乡变成一个原始的生态旅游景点,到那时,相信他的家乡会变得更加富饶、美丽。
致富不忘革命先驱。王先成的家乡地处阴山山脉的东部,大山环绕,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偏清支队的营地,是一个革命老区。解放后内蒙古军区特意为烈士们修建了一座纪念陵园,里边有32位烈士的灵位。当年担任过内蒙古军区司令员的老将军黄厚在世时,每年都要跋涉几十里山路,前来为烈士扫墓。多年来年久失修的外表已经显得破败不堪。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饮水思源,不忘江山的缔造者,不忘先烈的遗志,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2006年王先成为这座陵园出资修建了围墙、院面、石碑并进行了周边的绿化和全面的修缮,还特意修通了一条宽8米直通烈士陵园的道路。
热心助人 无怨无悔
王先成是个忘我工作的人,更是个奉献爱心、热心助人的好人。他公司的员工告诉我们,王先成从不以貌取人,其他公司向他这样实力的老总,外人轻易是见不到的,仅门卫就设有两三处,而王先成却相反,他是来者不拒。每天,只要他出现在办公室,来客应接不暇,电话铃声不断,而每当年末春节来临之际,前来借钱的人能排成队,其中有认识的,有不认识而慕名前来的。
我们在采访中偶遇神华集团佳能公司的郝可方先生,在交谈中他告诉我们,他每次来到内蒙古卓资县出差,都能听到有关王先成的故事,他还给我们讲述了其中的一件。那是2007年,有位名叫马生亮的人,突发脑溢血送进了医院,当时的病情非常严重,如不及时抢救治疗将面临生命危险,他的家人一时拿不出在他们眼中如天文数字般的医药费,一家人焦急万分,怎么办啊!这时,一同赶来的乡亲出主意:找王先成帮忙吧,也许能成。就这样,抱着试试看的心理,马生亮的家人给王先成打了求助电话。没想到王先成接到电话,一刻也没有耽搁,火速赶到医院,亲自将钱交到他们手中,临走还安慰他们:好好治病,有困难随时找我。因为得到了及时的救治,马生亮脱离了生命危险,不久痊愈出院了。
类似的感人事例在王先成身上还有很多,这也是他多年来坚持“致富不忘助人”做人原则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原则、人格魅力的体现。
王先成的事迹不但感动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还感动了前来内蒙古作报告的演讲家。
2008年7月17日,应内蒙古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办的邀请,被誉为共和国四大演讲家的李燕杰、彭清一来到了内蒙古作演讲报告。临行前,我们《经理日报》内蒙古记者站设晚宴为他们饯行,席间,我们谈起王先成这个致富不忘家乡,不忘助人的当代慈善企业家,令他们很受感动,演讲家彭清一当场挥毫泼墨写下“崇德尚贤 大爱无疆”八个字,表示对王先成的称赞。
他把心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的梦想很大很大——
他是青城的骄子,草原的骄傲,他不仅要把他的家乡——红召建设好,更要以首府呼和浩特的建设为己任,把这座“塞外明珠”装点得更加璀璨、迷人。
谈及未来,王先成满怀信心,他说下一步他将继续开发呼和浩特市区,建更多、更高、质量更优的家居住宅小区,同时还将继续回报家乡,建设家乡。
采访结束了,我们带着墨香,带着收获,告别王先成,踏上归途,满载而归。
上一主题:西飞国际 期权激励计划提出业绩增长要求
下一主题:各路资本入川 打造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