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14年前,他穿着一双解放鞋,拎着一个装着几本书的破袋子,从四川老家只身外出打工。
14年来,他从最底层的泥瓦匠干起,完成了由一名普通小工到施工员,再到建筑老板的“三级跳”。
现在,他是一家年施工能力2亿元,拥有800多名员工的建筑公司老板。
油门踏板徐徐压下,转速表指针快速攀升,在别克发动机低沉磁性的轰鸣声中,一个手上有着厚厚老茧的男人熟练地掌控着他的爱车,滑入人民路那川流不息的车流之中。
他叫蒲彩林,是温州中厦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总经理。
“有时候想起以前的苦日子,再与如今的生活相比,总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所以我对温州有特殊的感情。”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蒲彩林仍感慨万千。
■郑荣
篾匠vs勤快
1975年,蒲彩林出生在四川省南部县黄金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他家境贫寒,老实本分的父母从小就向他灌输“勤劳致富”的意识,作为家中两兄弟的老大,他很小的时候就用自己稚嫩的肩膀帮助父母分担家庭的重担。
蒲彩林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篾匠,家里生活就靠父亲做的凉席、箩筐等竹制品勉强维持。父亲为生计常常通宵干活,懂事的蒲彩林想着为父亲分担,上学之余也学起了篾匠手艺。
学手艺极为艰苦。蒲彩林的双手,至今还是布满老茧。刚开始时,手被篾刀和篾条划破是经常的事。做篾活一蹲就要五六个小时不能动弹,一到冬天他的手脚都会长满冻疮。蒲彩林说,为了生计这些苦都算不了什么。
因为聪明勤快,别人要三年出师,他利用上学之余,两年就能独自完成篾匠的各项工序工作,制出的竹器精致结实,人见人爱。
少年时的蒲彩林还因热心勤快深得村民喜爱。那时候,一条崎岖陡峭的山路上,每天清晨,一个瘦弱的少年都会自觉地给村里孤寡老人家的水缸挑满水。30多公斤重的两桶水,在这条长达3公里的山路上,来回一趟需要1个小时。
由于没钱买鞋,他每次挑担都是光着脚丫。“那时候虽然穷,但大家都很质朴,邻里间帮忙是常有的事情,能帮助别人,心里很开心。”他笑着说。
泥瓦匠vs学艺
1993年,蒲彩林考上了四川一所专科学校,但因为交不起学费,他忍痛打消了上学的念头。经老乡介绍,当年下半年他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建二公司当泥瓦匠。
在宁夏,举目无亲的蒲彩林只能从最底层的小工干起。
刚开始他很不适应,因为不习惯吃面食,每天都只吃榨菜,喝面汤,啃冷馒头。忙碌一天后,他又只能挤在简陋的工棚中,听着周围数十人的鼾声难以入眠。
蒲彩林刚开始的工作就是负责挑灰以及递砖给泥瓦匠师傅,每天挣8元工资。看到泥瓦匠每天可以挣30元钱的“高工资”,蒲彩林不甘心了,平日里偷偷记下师傅每一个动作要领。
不偷懒,不耍滑头,聪明能干的蒲彩林很快赢得了工友的信任。仅用了2个月,蒲彩林就学会了技术,当起了泥瓦匠,工钱也上升到每天30元钱。
由一个普通小工成长为会技术的泥瓦匠,蒲彩林完成了自己打工生涯的第一次蜕变。
施工员vs爱情
1995年,在亲戚的帮助下,蒲彩林来到温州发展。初到温州,20岁的他先来到市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班。当时的工作是在火车站旁边的一个工地上值班,月薪只有800元。
1996年,远在老家的女朋友雍淑秀千里迢迢来温州看蒲彩林。雍淑秀是蒲彩林青梅竹马的恋人,大学毕业后回老家成为一名律师,而蒲彩林选择了外出打工。来温州前,雍淑秀以为蒲彩林经过一年多的打拼,在温州应该干得不错,可当她来到工地,看见恋人住在又脏又臭的工棚里,睡觉的床板下面还流淌着工地上的脏水时,当场就哭了。
“那天晚上,她就一直绕着火车站,一边走,一边哭,我在后面跟着,任凭我怎么劝,都不管用。我跟她说,事业刚刚起步,目前的状况只是暂时的,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要么,我放弃打拼跟你回老家,要么,你跟我来温州吧!”那一晚,两人一直商量到天亮,说到动情处,不禁相拥而泣。
回到老家,雍淑秀思量再三,她难以割舍多年的感情,相信蒲彩林为人老实,聪明能干,也理解他的志向。最终,她还是毅然辞掉了律师的饭碗,来到温州。
蒲彩林从此更加发奋努力工作。工作间隙,他从微薄的工钱中省出钱用来购买建筑专业的教材进行自学,经常到凌晨三四点钟还不愿睡觉。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6年,蒲彩林顺利通过考试取得了施工员上岗证。1997年,他参加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大专班学习,于2000年拿到建筑工程系的大专学历。2006年获得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和工程师职称。
老板vs诚信
2000年,积累了一定财富的蒲彩林又迈向更高的台阶,他放弃了月薪5000多元的施工员岗位,毅然成立公司,开始承包工程。
2001年,蒲彩林经人介绍,拿下人生中的第一桩工程——建造一家电器公司的厂房和宿舍。虽然只是两栋四层楼房,可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没想到好事多磨。刚刚破土动工,对方认为蒲彩林的公司刚成立,对其施工能力产生怀疑,要打“退堂鼓”。蒲彩林马上找到对方老板,拍着胸脯说:“你可以先不用付工钱,等厂房盖好了,质量满意,再付款不迟。”
说服了对方后,蒲彩林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施工建设中。经过几年的打工生涯,蒲彩林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行家里手,每一道工序都了如指掌,但他对工程的质量丝毫不敢大意。一次,他在检查中发现,工人在做填充墙的拉结筋时,拉结筋做得短了点。按理说,这对房屋的质量不会造成影响,而且此时一层墙都已经砌好了,拆掉重砌损失不小。但蒲彩林马上下令把墙拆了。他说:“质量就是公司最好的口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对不能马虎。”几个月后,厂房顺利完工,蒲彩林不仅收获了创业路上的第一桶金,也赢得了好口碑。
电器厂完工后,打算在附近盖厂房的几个老板纷纷照顾蒲彩林的生意。公司刚刚起步就陆续接了四五个工程,生意的规模一下子就壮大了。
蒲彩林事业有成后,并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乡亲。他的公司每年招收数百名来自四川老家的乡亲,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去年,蒲彩林利用探亲的机会给家乡捐资8万元用来修路。他还打算明年和朋友合作到四川成都等地投资开发房地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