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王小锋
近日,在某地烟草系统召开的烟田冬季整地起垄汇报会上,有一个烟草公司负责人员在汇报时说道:“为了调动烟农整地起垄的积极性,今年我们为每亩起垄的烟田补贴50元,较去年增加了30元。”这位领导的话一出口,立即引来了上级领导的批评:“去年补贴20元,今年补贴50元,明年你准备补贴多少?后年呢?我们每年扶持的项目非常多,这样扶持下去我们有那么多的资金吗?难道只有通过加大扶持力度才能稳定和扩大烟叶面积吗?烟田投入应突出烟农的主体地位,不能为了让烟农多种烟就随意支配扶持资金。”
“烟田投入应突出烟农的主体地位”。这句话,笔者非常赞同。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许多农民过够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于是就纷纷携家带口融入城里,打工的,创业的,经商的,城市中到处可以见到农民朋友的身影。尽管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种粮补贴政策,但在“种地劳动强度大,赚钱少,见效慢”的思想意识支配下,一些农民仍然宁肯外出做苦力也不愿意在家种地。以笔者所在的地区为例,因农村耕地面积少,许多农民都把外出打工作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在家种田的大都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的农民。据笔者了解,在城里做建筑工的农民每天可以拿到100元左右的工资,且大都是现钱支付。“打工虽然苦,但收入高,钱来得快。”这是许多进城务工农民的感慨。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农民舍弃耕地,背井离乡,毫无犹豫地加入到了打工家族的行列。
生产劳动力的不断转移,致使农村耕地大量闲置,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烟叶作为农业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是烟草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为了大力发展烟叶生产,鼓励农民多种烟,烟草行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从生产物资扶持到烘烤燃煤扶持,从建造基础设施到上调烟叶价格,可以说,烟叶从种到收的每个环节都要给予大量的资金扶持,且扶持标准逐年都在增加。尽管种烟的劳动强度减小了,生产成本减少了,种植风险降低了,但许多烟农的种烟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不是太高,究其根源还是烟农认为种烟收入少,见效慢,没有出去打工赚钱快。面对此种状况,一些地方的烟草部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面积落实任务,就把加大生产扶持力度作为扩大烟叶种植面积的主要手段,不惜一切代价,该扶持的项目超标准扶持,不该扶持的项目也大力扶持,资金不够就向上级要,只要烟农肯种烟,花多少钱都行。“不给点好处,烟农谁想种烟啊!”这是一些基层烟草部门的理由。尽管这个理由其中也包含着许多无奈,但殊不知这种拿钱来“哄”着烟农种烟的做法久而久之却形成了恶性循环,“你扶持我就种烟,你不扶持我就不种烟;你扶持的少了我不干,你扶持的多了我可以考虑。”资金扶持如今已成为了部分烟农衡量是否种烟的先决条件。
以加大扶持力度来鼓励烟农多种烟的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时间内对于稳定和扩大种植规模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根本不利于烟叶产业的健康发展,不符合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本质要求。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烟草行业这几年的烟叶生产扶持力度都是非常大的,但为什么还会面临面积难落实、规模难扩大的现状呢?为什么只有烟草部门加大生产投入,烟农才肯种植烟叶呢?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去深思。
“谁投入,谁受益;谁受益,谁投入。”这是烟叶生产最基本的原则。从近几年的生产投入来看,呈现出了“烟草部门投入多,烟农自身投入少”的现象。应该说,这是烟草行业为落实国家“三农”政策而推出的支农惠农政策,是为了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而制定的富农强农措施,本无可厚非。但一些烟农却片面地理解为这是“供需矛盾”。笔者曾听到烟农说过这么一句话:“因为烟草行业需要烟叶作原料,所以才会大力扶持。如果我们烟农不种烟,烟草行业也就无法发展和生存下去”。这话没有什么错,但烟农应该想到和看到,虽然烟草部门每年都在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扶持,但是在烟农本人获取收益后,烟草部门并没有从中扣除一分钱的扶持费用,所有的收入都是由烟农自己来支配。从这一点来说,“谁受益,谁投入”是无需争议的。依笔者看来,个别烟农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想通过种烟来致富,而是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没有能力或者说是不想来进行生产投入。说白了,就是在逃避自己是生产投入主体的责任。当然,这与一些基层烟草部门随意提高扶持标准、随意扶持项目也有很大的关系。在各种各样的扶持中,使烟农产生了“烟草部门应是生产投入主体”的错觉,进而产生了“你不扶持我不种烟”的想法。
笔者上述那么多,并不是说烟叶生产投入完全就是烟农的事情。烟农是烟叶生产的主体,是烟草行业是产业链的始端,烟草部门为烟农提供优质到位的服务、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也是理所当然。在资金扶持上,烟草部门可以奔着“适当、适中、适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补贴,不能不计成本地大包大揽,这样很容易淡化烟农的生产主体地位,不利于现代烟草农业的建设和发展。笔者认为,要想使烟农成为烟叶生产投入的主体,烟草部门平时除了要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外,最为关键的还是要想法设法提高烟叶的种植质量和亩均产量,通过质和量的提高不断增加烟农生产收益,使烟农真正看到种烟所带来的实惠,进而实现“要我种烟”到“我要种烟”和“你投入我受益”到“我受益我投入”的转变。正如上面的那位领导所讲:“难道只有通过加大扶持力度才能稳定和扩大烟叶面积吗?”应该说,生产扶持只是一种工作措施,是一种工作方法。如果我们只重视资金扶持,不去注重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落实,那么,即便是扶持力度再大,投入资金投入,但只要烟叶的质和量上不去,烟农从中赚不到钱,广大烟农照样不会乐意去种植烟叶,面积照样会难以落实,更别说让烟农成为生产投入的主体了。
上一主题:精忠报国的《岳飞传》
下一主题:烟草高端品牌如何应对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