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五大科技挑战搅扰太原“镁”梦
[发布时间:2008-06-06 00:00:00 点击率:]

 3月31日,中国(太原)镁及镁合金产业高端论坛召开;4月1日,太原市镁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论证。包括30位两院院士在内的全国镁产业的众多权威专家和学者齐聚太原,为太原“镁”梦成真献计献策。专家认为,太原发展镁产业,天时地利人和,可以说“镁”景无限。然而,打造“世界镁都”,太原市也需要直面五大科技“挑战”。

  

  挑战一

  能否做到科学规划

  

  太原市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原镁、镁合金以及3C镁合金压铸件产品生产集中地,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地理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具备把镁产业做大做强的基本条件。

  尽管太原市镁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重点和产业布局;规划了以科研开发、人才培养、镁交易所、物流中心及其他配套服务业;提出了配套政策和成立专门的推进机构,明确了太原镁产业节能减排规划思路和具体措施,制定了太原镁工业绿色产业标准,提出了太原镁工业准入制度。

  参加《规划》评审的专家委员会仍然提出,《规划》应在发展瓶颈和解决措施上进一步细化。比如“镁都”的分阶段发展目标、重大科技项目部署、产业梯度的合理配置、投资和税收政策的制定调整、政府行为与市场手段的引导制约等等。

  

  挑战二

  能否加快科技攻关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结构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重要途径。但是,镁合金材料的应用还存在耐腐蚀性差、塑性差、强度弱等一系列基础研究和工程材料研究与开发等问题,还存在着诸多技术路线和工艺路线成熟不足的问题。中北大学教授张治民提出,现在,我国镁产业遇见的工程技术问题包括:降低变形镁合金产品的加工制造成本;发展高质量的铸造镁合金及加工技术;发展高强韧镁合金材料及制备技术;发展镁合金腐蚀控制和防护技术。

  目前,太原市在材料方面的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尚显薄弱,区域内缺乏完整,配套的镁金属新材料科研开发力量。虽然区域内镁金属原料生产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只有少数企业在镁合金材料方面拥有有限的技术和产品开发优势外,多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仍然没有摆脱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新材料产业发展步伐不大。

  

  挑战三

  能否吸引和培养科技人才

  

  太原地区是全国最早发展镁产业的地区之一,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数万人以不同方式涉足到镁的行业。各个层次的技术人才,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支撑着太原镁产业的发展。目前,太原市原镁冶炼企业从业人员约1万人;镁制品加工从业人员约6万人。另外,中北大学、山西省冶金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太原科技大学都有一批开展镁合金研究的科技人才;山西省冶金设计院是全国开展镁厂设计最早最多的设计单位之一。

  但现实的另一面是,目前的镁产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其他行业的“转业者”,而非专业者。山西省和太原市镁产业的各类人才其实非常紧缺,远远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中国工程院院士左铁镛强调,发展镁产业最关键的是人才,需要一批具备开发、研制、管理镁业的人才;单靠太原自身来做有难度,需要全国大协作。

  

  挑战四

  能否成为绿色镁业

  

  镁及镁合金生产是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产业,冶炼1吨原镁需消耗5—8吨标准煤。从“煤”到“镁”,将考验地方政府升级传统产业模式的能力和真正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绿色经济体系的诚意。

  太原市市长张兵生表述了这样一些目标:近期要重点改造提升现有镁冶炼企业环保设备,新建企业实施镁业绿色工业标准,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之路;中期要重点发展深加工镁业务一条龙;远期要实现单独生产原镁企业从太原现有行政区划内搬出,太原及周边中小企业不再布局原镁冶炼企业,实现打造世界最具竞争力的镁产业基地与生态环境改善共生共荣。

  专家提议,必须采用清洁、高效、环保能源,譬如:焦炉煤气、煤层气等是唯一有效的措施,可从根本上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因此,发展镁冶炼业必备条件是要有充足的煤气资源。但是,目前太原市周边地区的剩余煤气资源所剩无几,而且由于环境容量所限,要继续大幅度提高原镁产能已相当困难。

  

  挑战五

  能否制定科学政策

  

  中科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指出,镁产业发展上游是资源和能源驱动,下游是高科技驱动。上游和下游如何实现产业协作,科技界和产业界如何共同攻关?这需要创新的政策,也需要创新的机制和体制。

  中国有色金属协会镁业分会会长吴秀铭提醒,必须尽快制定科学的政策和体制、机制以正确引导、规范企业的投资发展行为。

  企业各自为战,共赢意识不足。山西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由于没有政府行业协调管理,在市场需求拉动和利益驱动下,很难避免原镁生产规模无序膨胀。长此下去,容易形成有市场需求、有市场份额,但没有效益的局面。同时,落后产能仍具有相当规模,这些项目投资少、工艺设备简陋、不计环境资源方面的成本,对先进生产力带来巨大冲击,给全省镁行业产业优化升级和健康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和阻力。

  从“煤”到“镁”,无疑是一个产业设想中的美好跨越。然而,这个跨越并非没有担忧。如何突破五大科技挑战将是实现绿色镁产业梦想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