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地产精英的经营信条
[发布时间:2007-09-25 00:00:00 点击率:]

  1.人物:王石

  企业:万科

  经营信条:城市建设要关注普通人。

  曾经有一次,王石在中央电视台做节目时,主持人要求现场每一个企业家写下“你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重要的信条”。其他人的答案都是“诚信”,唯独王石写的是“社会责任”。

  王石一直强调“企业公民责任”。万科从2005年到2007年,共举办了两次“海螺行动”,征集城市中低收人群居住解决方案。目前,万科首个“城市低收入住宅试点项目”在广佛交界处破土动工,预计将于明年5月份投入使用。

  王石还曾在不同的场合宣称要“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经验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在过去的5年里,他将个人收入的1/3用于行善。

  在房价飙升的今天,王石却冷静地告诉大家:万科不会做房价的领跑者,万科开发的房子价格没有泡沫,不会出现年底比年初价格大幅上升的情况,提价也会告诉原因。另外,即使楼市泡沫破灭,消费者还是需要住宅的,而万科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提供消费者认可的住宅。

  有人认为,在思维观念和话语方式上,王石把和他同样出身的新一代资本家甩开了。当他的那些同行们开始在公共领域发言,要么“说不圆”,要么甚至被视为“挑衅公众”时,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活动家”了。

  他的成熟还表现在对诱惑的清醒认识上。

  1999年,王石从万科集团总经理的位置上挂靴,只保留了董事长一职。

  “退”的不光是王石,还有万科——从1992年开始,万科退出电器贸易、服装制造、饮料生产、零售企业……即使在主业房地产行业,万科也只做住宅地产,对获利甚丰的商业地产敬而远之。

  一直在“退”的万科,后来发现自己居然超过了别的公司。这种抵制诱惑的自我克制力影响了中国一批新生的企业家。

  王石不仅做企业的理念影响深远,他的生活方式更是独领风骚。

  8年前,当他将一年中1/3的时间用来登山和飞伞时,很多企业家还习惯于将工作和生活相捆绑,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而现在,各个运动俱乐部里老板级玩家的身影越来越多了。被王石带入登山圈的企业家可以列成一个长长的名单,其中包括搜狐的CEO张朝阳。

  这种“玩”的生活方式源自于王石一直倡导的价值观——“创造健康丰盛的人生”。他从不鼓励带病坚持工作,更不鼓励抛弃父母家庭的工作狂。在工作之外,他鼓励所有的员工追求身心的健康、家庭的和睦和个人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这种价值观借助于王石的登山获得了极大的影响力,它引发了企业家们对那些自以为赖以成功的生活方式的思考,很多人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运动和放松方式,从容地安排自己的工作节奏,并将一种轻松的心态带入到管理之中。在另一个层面上,他也使企业家们更关注员工的精神满足,着意采取各种措施让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更有趣味。

  2.人物:潘石屹

  企业:SOHO中国有限公司

  经营信条:不赚钱的商人是不道德的,不赚钱你就只能确保自己的生活,不能给员工好的工资福利待遇,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不能给客户带来实惠。

  一位海归商人,经历了几次感情失败之后,醉酒巧遇梅婷。梅婷用一片“阿司匹林”帮他解了酒,商人从此认定梅婷就是他生命中不可错过的女人。

  在《阿司匹林》一剧中,饰演海归商人的是地产业商人潘石屹。他的表演非常自然,尤其是他一脸憨厚地向梅婷推销自己非常具有喜剧效果。凭借《阿司匹林》,潘石屹的“演员”身份得到了大众的认可,其风头甚至盖过了某些影视明星。

  个性张扬、喜欢标新立异的潘石屹做的事情总是那么好玩,并且令人惊奇。

  他是北京房地产界最早玩概念的人,他推出的SOHO概念曾经遭到恶批,一时批者甚众。但是潘石屹却借力打力,大搞“危机公关”,把这些批评意见收编成一本装裱精美的书出版,书名为《投诉潘石屹,批判现代城》;同时,还在业界破天荒提出“无理由退房”。这一下,SOHO反而变得炙手可热,好像如果谁不SOHO谁就不时尚了。

  紧接着,潘石屹又邀请海内外的实力派设计师在长城边设计了十几栋别墅,取名“长城脚下的公社”,当“公社”引起媒体关注时,他却说:“我不卖,我做的是建筑艺术,要供大众参考。”

  他领导的SOHO中国被认为是最大胆任用设计师、最早采用国外著名建筑师的开发商。SOHO的房地产项目,都是潘石屹请来当今世界最知名的建筑设计师亲手执笔设计的:北京第一个涂上鲜艳颜色的SOHO现代城、永远没有直线和锐角的SOHO物流港项目,由不规则折面构成的SOHO·尚都,状似面包的首创拓展北塔从底部往上放大,南塔从底部往上缩小的水晶山……

  这些前卫风格建筑项目的加入,令北京更具活力、更加动感。房地产开发商也因此一举摆脱了当年盗用、复制和不尊重建筑设计的恶名。

  潘石屹喜欢创新,总是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他说:“从外表看,我们所开发的项目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内容功能上,我们也在不断地改进。我本人和我们团队不愿意简单的重复,重复会让人疲惫。”

  3.人物:任志强

  企业:华远集团

  经营信条:不怕得罪人,敢说大实话。

  任志强的学历相当硬实: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硕士研究生;任志强的背景有相当红色:党员,曾当选为西城区人大代表,任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任志强的履历相当有来头:现任北京市华远集团总裁,北京市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而学历、背景与履历都不重要,那张“大嘴”才是他受到关注的重点。但凡地产商不敢说而想说的话,他不仅说,还说得振振有词;但凡提到老百姓最痛恨的高房价问题,他不仅说得振振有词,还分析地头头是道,非常具有前瞻性。虽然同为地产商,与潘石屹、王石等人比起来,他显得相当“讨嫌”。

  由于他的言论总是与民众期待的言论相去甚远,总是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论。在地产界,任志强被称为“任我行”,而任志强也是一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最近参加博鳌房产论坛的他再次“开炮”:房价高意味着城市竞争力强。一石激起千层浪,招来骂声一片,特别是在房价持续高烧的深圳。有人说,任志强在巴结政府和官员的非科学行政思维;也有人认为他是在为自己日后能够坐收房地产的暴利制造权力支持。

  几年前,在许多人认为房价过高,持币期待房价下跌的美好愿景中,任志强泼来一瓢冷水:房价不仅不会跌,而且还会涨。许多人对此嗤之以鼻,并以香港的房价作比喻。但几年后,这些房价不仅涨了,还有翻番的。因此,有人用“我们被任志强看足了笑话”来自我解嘲。

  任志强最过分的言论莫过于“只给富人盖房子”。这个言论一出。立即引来专家、官员、广大老百姓的群攻。但支持者也不在少数,比较理性的人说,这个言论是华远的企业定位。作为企业,盈利是最重要的目的。盖出昂贵的房子卖给富人,能将利润最大化,这是对企业职工和企业的股东负责的表现。并举例进行了说明:穷人买不起LV,不可能让LV去为他们生产20元一个的包,因为LV的目标消费者只是富人。

  4.人物:冯仑

  职务: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

  经营信条:我们做生意是先懂江湖,后懂商务。

  冯仑,现任万通集团董事局主席,是万通集团董事及执行董事、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通国际集团高级董事。

  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迄今为止,已引领万通集团的投资深入至地产、风险创业等领域,使不足千人的万通集团在几年内总资产增长逾30亿元人民币。

  北京万通是“新住宅运动”的主要发起单位之一,是北京房地产开发领域的排头兵。万通地产在北京的第一个项目是万通新世界广场,该项目创造写字楼市场销售的奇迹;万通发展大厦(国航大厦)整盘销售给了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开创北京楼市单笔大额交易纪录。

  冯仑认为,民营企业家要逐步地变成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江湖大哥;更不是一个媒体上的企业家,而是财务报表上的企业家。

  按照“万通定义”,民营企业的原罪即在做企业第一天所犯的错误。这个错误就是民营企业家在下海时没有钱去投资。由于一开始大家都没有出钱,就容易导致权利的合法性受到挑战。钱赚下来怎么分,在权利的合法性上就没有保证。于是,民营企业的组织结构变成江湖组织。江湖组织带来江湖上所必然有的问题就是拥兵自重,根据个人的资源控制局部,导致了企业进一步的加速扩张。

  那么,民营企业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呢?万通集团的做法非常简单,即缩小规模,把资产负债表做小,不要追求大,把那些该清理的东西都清掉,承认小买卖就是小买卖。民营企业家要战胜自己的虚荣心,用常识来战胜常情。真正认清楚自己的企业是个什么状况,在市场竞争当中处于什么位置,面对报表,实事求是,然后把规模缩小,按照正常的民营企业的常识去做。把那些多余的动作、多余的资产、多余的想法全部都割舍掉,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接下来就会顺利地产生新的发展。

  民营企业家要战胜自己的虚荣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财务负债表的问题,二是专业化的问题,三是治理结构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要逐步地变成一个商人,而不是一个江湖大哥。

  5.人物:王健林

  企业: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经营理念:突出优势,整合资源,效益优先,现金为王。

  32岁之前的王健林,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今天的王健林,声望来自他一手创办的万达集团——一个曾经因为足球而扬名天下,依靠商业地产而迅速壮大的企业。

  万达发家于地产,但扬名于足球。

  从球场全身而退的王健林,将商业地产作为万达的根本。北京西长安街上,大连万达三排七幢建筑已初具规模,用王健林的话来说:“北京从西三环到长安街十几公里的路面上,坐北朝南的民营企业,只有我们万达一家。”

  这位中国职业足球的急先锋,在商业地产领域又一次冲锋在前。可以说,大连万达走过的路,就是一部中国商业地产进化史。至今,万达由当初的单一的住宅地产模式,演变为包括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电影院线在内的超大型企业。

  说到商业地产,万达喝了国内市场的头啖汤——“订单地产”,这个名字也是王健林起的。即万达在建商业广场的时候先与企业签好订单,商业广场建好后,企业进驻,每年向万达缴纳租金,也就是说,王健林就是“包租公”,每年都有一笔稳定而持久的收入。

  在商业地产各业态中,电影院线已成为王健林的下一个发力点。起初,这只是万达为了丰富业态,但遍布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屏幕,让它演变为全国最大的文化产业公司之一。王健林顺水推舟,坐拥地产资源,直指影视文化业。现在,万达正以其丰厚的院线资源成立渠道联盟。占领了终端,就意味着对上游更多的话语权。

  万达每年纳税7亿多元,迄今已累计捐款行善5000余万。王健林说:“我的理想,是万达能够到2005年每年纳税10个亿。”他还说过,“我最大的梦想是成立中国最大的慈善基金,因为所有的资产最后都要回归社会。”

  王健林和万达集团被国家民政部两度授予慈善领域的最高政府奖——中华慈善奖,万达集团也成为全国民营企业中唯一也是首家获得该奖的企业。与此同时,王健林被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工商联联合授予“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

  在王健林看来,慈善绝不是数字游戏、面子工程,“捐赠就是捐赠,真金白银,我不喜欢给慈善事业粘贴?桃瞪?省?rdquo;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必须将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员工,然后再进一步惠及社会。“承担社会责任也好,做善事也好,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就是关爱员工。”王健林认为这是慈善之本。

  6.人物:朱孟依

  企业:合生创展

  经营信条:求财不求名

  不喜舞文弄墨,不爱前台作秀,Google上只能搜出仅有的两张照片。朱孟依就是这样一个只求财不求名的隐形地产大享。

  朱孟依在业界,是令对手头疼的一号人物。他拿的地多,开的盘大,上下游做得配套,成本控制得够低。在他领导下的合生系(港资)与珠江系(内资),更是以双剑合璧之势,一路北上至北京、天津、上海,在中国的一线城市扎稳了营盘。

  行事低调的朱孟依,在企业经营上为人称道的,一是远见,二是大局观。

  有人形容朱孟依有根金手指。因为凡是他看中的地,日后都成了商业中心。比如广州天河区,早期是农田,位置偏僻、地价低廉,但后来却成了广州市的中心区域,地价直线攀升。此外,还有广东的番禹、天津的宝坻。朱孟依以其独到的商业眼光,早早地将这些风水宝地纳入囊中。

  2000年,朱孟依负责在广东全省建设光纤网。他在挖管道的同时,铺设了更多的管道。不到两年时间,便在广东省内就铺设了3000多公里的网络。朱孟依将这些管道出售给那些急于铺设光缆的电信运营商,一根管道每公里的售价是8到20万元。后来,朱孟依将这笔业务全部出售给中信集团,全身而退。两年时间,朱孟依赚了至少10个亿。

  朱孟依在广州首度引入大盘的概念。华景新城是朱孟依开发的第一个大盘,新颖的大型社区概念,加之符合市政发展方向,上市之初便受到市场的欢迎。

  朱孟依一心打造的地产航空母舰,不仅仅在规模上求大,而且开发的地产项目涵盖了行业的上下游,比如工程建设、物业管理、监理等等。用合生创展内部人士的话来说:朱孟依的经营哲学就是围绕核心业务建立起一条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做到成本最优化。

  求财不求名的朱孟依在慈善事业上颇为大方。2005和2006年,他分别位于胡润慈善榜第12和第10的位置;2007年,他则以10亿的捐赠额登上了胡润慈善榜第二名的位置。

  7.人物:张宝全

  职务:今典集团董事长

  经营信条:将心投入

  作为一个广为人知的京城地产大腕,张宝全的许多房地产项目让人耳熟能详,从今日家园的“经济适用房文化”,到今典花园的“空间蒙太奇文化”和蒙太奇之“潜水文化”,再到苹果街区登峰造极的“可以吃掉的文化”,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但现在,他影响着我们的不只是房地产,而是EVD,1+X影院……

  张宝全的制胜秘诀就是将心投入。当他认准这个理的时候,无论是房地产,EVD,还是1+X影院,他都会义无返顾地将心投入!

  在众多房企中,像今典这样没有一分钱贷款和负债的公司算是异类。

  今典的资本结构以及张宝全保守的作风都缘于他对行业风险的预测。张宝全认为所有风险都是金融风险,所以必然通过金融来调控,企业没有贷款时才能不受调控影响。

  他的策略就是楼盘不卖高价,速战速决,资金链滚动起来后就能抗风险,回笼的资金还能做其他投资。

  张宝全说,他认为银行、信托和基金的钱成本都太高,还是用自己预售回款来的钱成本低,所以他对其他资金方式并不感冒。

  张宝全的经验是,“货币一定要和资产结合,开发公司既要拥有货币也要有实物资产,预防货币或实物任一方贬值。因此资本形态、开发及经营模式等因素都要综合考虑。”

  8.人物:罗康瑞

  (Vincent Lo)

  企业:瑞安集团

  经营理念:锲而不舍、力求尽善尽美

  罗康瑞是谁?

  香港商界称他“粉红色商人”,指其与政府合作密切,生意多涉及城市大规模规划改造。

  《财富》将他列入“亚洲最有影响力的25位商人”,同列此榜的还有索尼、三星CEO。

  这是罗康瑞,但不是他的全部。此外,他还是——

  城市发现者

  “十几年前,我来上海投资,许多人笑我说:罗康瑞你是个疯子啊,上海搬到香港住的人都不愿意回去投资,你为什么去投资?上海人太精明啦。但我相信上海的历史、地理都决定它必定是个国际大都会。”

  从上海再出发,杭州、重庆、武汉、大连等内地二线城市已被他慧眼识中。

  “在香港地产界,我们不是最大,但却是成长最快的,因为我早走了一步!”近年来,以西湖天地、重庆天地、汉口天地等品牌项目为龙头,罗康瑞在这些二线城市又一次早走一步,一个布局全国的“新天地系”正渐成格局。

  梦想建筑师

  罗康瑞是一个早起的掘金者,也是每一座城市的“知音”。

  “更多地产商目光还在地皮上,而罗康瑞已经看到了地上老房子的价值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著名规划专家阮仪三这样评价罗康瑞的见识。

  上海的石库门、杭州的湖景园林、重庆的吊脚楼,以全新姿态重生于罗康瑞的“新天地”。在他看来,每一座城市的传统文脉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建筑不是推倒重来,而是一个对话的所在——历史与现代、人与环境、自然与建筑,如此融洽地共处一地。

  徜徉其间,外来者可以看到别处没有的,本地人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心底对一座城市的想象与期望,或土或洋,尽在这片梦幻式建筑群中。

  创意资本家

  别人移民,他去内地;别人投资珠三角,他投资长三角;别人造新房子,他改造旧房子。罗康瑞的解释是:“我?强桃庾龊捅鹑瞬灰谎?模??乙膊幌嘈磐饷嫠档模?乙?约喝タ匆豢础K?晕遗艿侥诘兀?约呵鬃允允钥础?rdquo;

  如果说新天地项目是罗康瑞递出去的名片,那么,他一手布局的水泥产业、另一手操控的资本魔法,就是他紧握的底牌。

  凭着一贯的战略眼光,罗康瑞正试图打通地产业的价值链:让“新天地”对接“水泥厂”。他的瑞安集团已陆续在贵州、云南、重庆等地收购投资了一批水泥企业。最近与法国拉法基集团的合作,让瑞安朝国内水泥业航母级企业迈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