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闻熙
12年后,国酒茅台的年产量将达到40000吨。这是贵州茅台当前最为核心的战略增长计划。
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产能叠加。茅台人的规划前言开宗明义,就是茅台不可能无限制发展,因为所在地的不可复制以及有限的承载量;茅台也不能按照既有的方式简单扩张,因为土地和资源乃至生产的废弃物,都会给环境带来新的压力。
绿色的乐章,正在这里奏响——
酿造茅台酒的酒糟,因富含微生物和微量元素,可制成营养丰富的蛋白制品,或制造生态有机肥种植有机高粱和小麦,或成为饲料,畜牧养殖,最终变成肉制品;利用有机废水利用的专有技术,回收酿造废水及生物转化项目所产生的生产、生活废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不向赤水河排放废水,实现工业废水的零排放。
贵州茅台集团的技术管理人员介绍2020年的远景规划时,不止提到了年产量的革命性增加,更多强调的是新产区的模式——循环经济。这支包括博士、硕士在内的专业团队,在为12年后贵州茅台的另一次跨越设计方案时,一再强调:环境,环境,环境。
和常人想象的扩产思维不同,茅台的增量,不只是简单的新建厂房、增加窖池,并随之提升对赤水河取水额度、增加能源的投入等等——在制定未来新的增长战略时,茅台的决策人清楚,企业所在的赤水河,尽管得天独厚,但承载能力始终有限——旧有的生产增长模式,最终会导致资源枯竭,这对倡导绿色、健康理念,对优良环境高度依赖的国酒茅台而言,走常规的扩产道路显然不行。
在新厂区的规划方案中,不仅有新增的酿造车间和酒库,更把处理酒糟、工业用水的专利项目摆到和制酒同样重要的位置。“循环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领先,环境优美”——环境友善原则在这里成为设计理念的指导。
和谐发展的新概念——“循环经济”,已被纳入茅台未来规划的核心:即不增加环境负荷、不增加废弃物、让所有附生品都能形成循环利用的有机链条的前提下,使得茅台酒的产量,能在即将实现的两万吨基础上,再翻一倍。
自有史记载的酿酒活动开始,茅台的酿酒文化一直强调与天、地的融合——赤水河谷独有的自然环境以及两千多年来的酿酒文明,和谐共生,造就了中国最好的白酒。事实上,进入工业时代的贵州茅台酒厂对环境的重视,也是一以贯之。从昔日年产200多吨,发展到1000来吨,再跃升至5000吨、10000吨,以及即将实现的20000吨年产,尽管紧挨着赤水河畔,茅台的壮大,并未以牺牲赤水河洁净作为代价。
一直对茅台怀有特殊感情的周恩来被茅台人誉为“国酒之父”。几十年前,这位日理万机的总理特地批示强调:在茅台酒厂旁的赤水河上游,不能建厂,更不能建化工厂。周总理的深谋远虑,为国酒茅台的发展预留了宝贵的环境空间。
在大自然面前,自信的茅台人一直保有居安思危的心态:保护环境,和谐发展,是发展之道,更是生存之道。
这是21世纪国酒茅台的“绿色崛起”战略,既有成长的抱负,更有对天地自然的担当与善待。
上一主题:“炒地皮”牵出“敛财链条”
下一主题:“中国皮具之都”九招应对“金融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