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京江
在此次猛烈的经济寒潮中,江苏省镇江市的传统产业之一——醋业也遇到了很多困难,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但记者发现,更多的醋企业却在积极地改善工艺技术、转变产品结构、寻找新的营销模式、理顺主次产业结构,为日后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醋业遭遇“寒流”
——7家醋厂间歇停产
镇江市质监部门对该市的54家酿醋企业刚刚进行了一次普查,结果发现有7家企业间歇性停产,4家企业已经不生产。即便还在生产的企业,日子也大不如前。
恒顺作为全国食品醋行业的龙头老大,也同样受到经济危机的牵连。今年前三季度,恒顺醋业实现主营收入4.76亿元,同比下降8.9%,净利润237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25.14%,净资产收益率为4.87%,低于上年同期的6.96%。
“大超市的叫单量明显紧缩。”恒顺常务副总、镇江醋业协会秘书长王明法告诉记者,“以我市的大润发超市为例,往年该超市单笔叫单多是十万元左右,现在却以小单居多,千元左右的频频出现。”这说明超市的醋产品销售周期在拉长,单位时间的销售量相应萎缩。
不仅超市,由于很多市民过起了紧日子,不少餐饮企业不景气,餐饮企业的用醋量也开始下滑,而“餐饮企业的用醋量在整个销售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一方面销售不畅,另一方面酿醋成本又居高不下。“去年,酿醋主要原料之一的糯米价格只有2.2元/公斤,今年年初涨到了3.6元/公斤,最近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3元/公斤。”该市恒康调味品的一位负责人说,“在酿醋的成本中,粮食占了四成多,粮食涨价对酿醋行业影响很大。”
此外,包装材料、运输费用、人工成本,今年也都有较大提高。参与普查的质监部门相关人员指出,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作为镇江市的重要传统支柱产业的醋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创伤”。
产品转型自抬身价
——向中高档产品要效益
经济的寒流打倒了一部分企业,但更多的酿醋企业则在“寒流”中积极转型,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产品从低档向中高档转变,基本上是该市多数企业采取的自救措施。
从今年开始,恒顺不再生产与销售2元/瓶以下的醋。“2000年之前,恒顺醋的平均每吨销售价格只有2000元,但今年则提高到了4500元/吨。”王明法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恒顺的品牌知名度大大提高,中高档醋才应该是恒顺醋的主打方向。”
产品转型的绝非恒顺一家。
前不久,在螃蟹上市的高峰期,与阳澄湖大闸蟹一起热销的还有丹阳市丹和醋业的新品种——“蟹醋”。
驰名中外的阳澄湖大闸蟹素有“蟹中之王”美称,“丹和”董事长史荣炳看到了其中的商机。去年春天,他找到了阳澄湖蟹业协会,提出要用镇江香醋的传统工艺,专门为阳澄湖大闸蟹研制高档的“蟹醋”。正为“好马没好鞍,好蟹没好醋”发愁的阳澄湖蟹业协会欣然答应。为了酿制令消费者满意、让阳澄湖蟹业协会接受的蟹醋,丹和醋业恪守了镇江香醋纯正的手工酿造工艺和传统文化精髓,采用了三年以上的香醋作为原料,经过四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一举征服了阳澄湖蟹业协会。从此,阳澄湖数十种品牌的大闸蟹的礼盒里就多了一样礼品,丹玉蟹醋初战告捷。
令史荣炳没有想到的是,由于“傍”上了阳澄湖大闸蟹,不仅丹玉蟹醋身价不菲,而且不用做一分钱广告,各地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产品不仅远销北京、乌鲁木齐、哈尔滨、深圳、广州、成都等地,今年还成功地进军香港市场。
记者了解到,除恒顺、丹和以外,镇江市一些发展迅速、状态良好的香醋生产企业如恒康、恒穗等都在积极地向中高档醋发展。而企业家们也普遍认为,有“镇江香醋”这样的“金字招牌”,中高档产品很有市场信服力。
销售网络延伸
——拓展农村消费市场
11月30日,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宣布,从12月1日起在14个省份启动第二批“家电下乡”推广工作,并从明年2月1日起在全国全面推广“家电下乡”。各地实施时间统一暂定为4年,有望拉动内需近万亿元。事实上看中农村市场的还不仅仅是家电行业。
早在两年前,恒顺高层就意识到农村市场必将成为中高档醋的重要消费市场,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市场的开发,而重视农村市场的开发也就意味着要将销售网络铺到农村去。以前,恒顺只找一级销售代理,网点也只下到地级市,对县及其以下的乡镇根本没有布点。
2006年,恒顺开始在江西九江试点,将销售网点第一次深入到乡镇。“我们派专门的业务员为这些乡镇网点服务,不仅要提供畅通的物流保证,还将客服延伸到乡镇。”王明法说,“营销网络下乡,大大增加了成本,但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
在今年这样的经济寒流中,恒顺更进一步加快了占领农村市场的步伐。“在地级市招一级代理,在县招二级代理,同时在乡镇建立零售终端,并进行统一的销售管理。”王明法告诉记者,“两年前,我们的业务员只有60个,今年我们有400个,明年我们计划达到800个,全国每个县城都能看到恒顺业务员的身影。”
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目前运营正常的40多家企业中,有一半以上的企业都把目光瞄向了农村。“一方面,从国家刺激内需的举动来看,国家的大部分投入都是为了提高农村经济实力,提升农民的消费水平;另一方面,随着很多打工者回乡,城市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也被他们带入农村。”丹阳一家醋厂分管销售的老总认为,综合以上两点,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已经成熟。
王明法认为,开辟农村市场也不是简单地将销售渠道开通到农村,而是将售后服务、消费理念、企业文化等“一揽子内容”送到农民身边,“要把农民作为与市民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客户去经营”。
“多元”回归“主打”
——做强主业放大优势
事实上,几年前,在企业“流行”多元化发展的时候,包括恒顺在内不少调味品企业也开始多头用力。恒顺先后涉足房地产市场和光电业务,而其他调味品企业有的打进了酒类市场,有的进入方便面行业,还有的则做起了与食品没有直接关系的电子工业。但事实证明,这种多头用力并没有为企业带来多少效益。
上一主题:商品流通体制进一步改革问题不容忽视
下一主题:传承经典 续写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