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从“安全事故之痛”到“安全发展为先”
[发布时间:2008-12-26 00:00:00 点击率:]

  回首2008年的山西,“安全生产”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一道迫切的考题。

  一年中,这个省发生数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成为全国焦点;由此引发的安全生产问责风暴震动全省,各项督查、治理措施力度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而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山西省突出强调“安全发展”。山西省委、省政府认为,只有实现安全发展,才能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事故之痛,痛定思痛  

  孝义“6·12”煤矿爆炸;襄汾“9·8”溃坝;盐湖“12·12”火灾……2008年山西很不平静,多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沉痛教训,令人刻骨铭心。

  事故之痛,在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舆论众矢所指,责任官员或免或辞,相关企业停产关闭,所在县市经济损失巨大。安全生产上有一句话说:“没有事故是多赢,有了事故是‘多输’。”

  襄汾“9·8”溃坝事故引发的尾矿库排查显示,山西全省有证的尾矿库数量,仅是无证尾矿库数量的近一半;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行业、道路交通等等,都是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

  一位因事故被免职的临汾市原领导这样分析,一个企业出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但几千个小概率加起来就成了事故频发。他痛定思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问题的要害在基层监管;安全生产的历史欠账太多,关键还是“落实”二字。  

  树牢安全理念 扎紧安全“篱笆”  

  抓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安全生产也是政绩,要把人的生命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当安全体系和生产体系发生矛盾,坚持生产给安全让位。这是山西省干部对安全生产理念的新认识。

  “宁听骂声,不听哭声”;“变事故责任追究为隐患责任追究”;“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安全不是分管副职的‘专利’,其他副职要抓好分管领域的安全”。这是山西省决策层对安全治理观念的新变化。

  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首先靠严密的制度作保障。山西省政府总结经验教训,一口气开出十剂“猛药”,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十项制度”:安全生产委员会制度;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约谈制度;事故、隐患举报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煤焦领域反腐败制度;重点专项督察制度;行政问责制度。

  这10项制度又衍生出上百条具体的“分制度”,重点解决了领导机制、事前预防、联合执法、督查落实、问责反腐等深层次问题,直指长期制约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的“软肋”。

  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省将在干部考核和地区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中,把完不成安全发展目标作为“一触即死”的“高压线”。山西省规定,发生10人(含10人)以上重大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的,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社会安全、消防安全领域发生重大事件的,当年考核一票否决。

  山西已在全省范围内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整治不仅是安监部门的事,而是归口负责,一个行业、一个方面去治理,明确责任,重在解决“谁去治理”的落实问题。

  年末,一则消息令人兴奋,山西省长治市被国家安监总局确定为中国第一个“本质安全型试点城市”,其理由令人瞩目:2003年以来,长治市地方煤矿未发生一起死亡6人以上事故;2004年以来,未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地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2年的2.69下降到2007年的0.34,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专家指出,要根本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既要靠投入、靠设施、靠科技,更要靠管理、靠制度,靠干部负责、靠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  

  让安全发展成为资源经济转身的“助推器”  

  “决不要污染的、带血的GDP。”这早已成为山西省干部群众的一个共识。但要做到这一点,根本措施还在经济结构转型上。

  尽管转型的努力一直在持续,但由于历史积累深、欠账多,山西目前尚没有离开粗放型、资源型、超重型的产业发展轨道。这种产业模式带来了高污染、高能耗、高事故发生率,还有大量安全隐患;而且每当能源和原材料市场好转,企业趋利行为过度,一些基层政府也陶醉于挖煤赚钱,产业结构调整缺少动力。山西工业圈内有一句话:“市场好了不想调,市场不好调不动。”

  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加深,资源原材料产业受到重创,这也给山西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山西省经委主任洪发科说:“如今,在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转型上,政府、企业和市场的三个积极性得到高度契合。”

  近日召开的山西省经济工作会议,为山西转型画出路线图,工业上淘汰关闭一批“六小”企业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一批煤、焦、冶金、电力企业,培育发展一批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和食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一批有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园区。同时,启动实施服务业“1+10工程”,即在18个服务业领域,每个领域选择1个“旗舰项目”和10个“示范带动项目”,省里给予支持。

  今天,越来越多的山西人认识到,抓好安全发展,经济的“转身”才不会有后顾之忧,而经济结构优化、“绿化”了,安全发展问题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安全和转型既互相制约,更相互促进,是实现和谐发展的双轮。

  (新华社记者 王炤坤 邹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