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英美烟公司烟画《班鼓匠》
[发布时间:2009-02-18 00:00:00 点击率:]

  □  李德生                       

  

  班鼓,是以前戏班子里常用的一种鼓,中间有个两寸圆的小鼓芯,用檀板一击,能发出清脆的响声。这种鼓只蒙一面鼓皮,所以又称单皮。英美烟公司于清末出品的烟画《班鼓匠》生动地刻画了班鼓的制作过程。

  据相关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专业剧团出现于唐代。唐明皇在宫中设梨苑,组建了戏班,戏班乐队中司鼓的就是这位李三郎。唐明皇掌握着乐队的节奏,再加上他身份特殊,在乐队中自然是地位极高。相传下来,司鼓人便也是乐队的统帅了。司鼓人大都自诩祖师爷为唐明皇,手中所持檀板乃是唐王所赐之物,外人是不能乱动的。司鼓人在戏班中的地位极高,他不就座,戏就不能开始。

  班鼓的制作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特殊的技术。单皮鼓要求声音清脆、“打远儿”、“响堂”,它的内膛一般都被制成倒扣碗状,鼓芯的大小如同一个小茶碗盖儿。制作班鼓,必须选用上好皮革,“捂熟”后,蒙在鼓槽子上,四周穿上皮筋,再用枣木短棒用力绞。绞完一面再绞另一面,在保证用力匀称的情况下,循序推进,逐渐加力,使皮面渐渐涨开。待皮子“燥透”后,再用大头皮钉一个挨一个地沿着鼓槽密密实实地钉牢,如此钉上三排。风干“煞劲”之后,抽出枣木棒,放松皮筋,把班鼓取下。然后再将其放置数日,让皮子“回回劲儿”。最后,割去多余的皮子。至此,一个班鼓才算制成。

  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班鼓逐渐被广泛应用在了昆曲、吕剧等地方戏曲的伴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