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改革铺路 中国首家“食品名城”提速
[发布时间:2008-09-02 00:00:00 点击率:]

  □ 本报记者 李代广 特约记者 孙振黎 王敏

  

  三十年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位于河南省中部的漯河市是一个因食品而闻名、因食品工业日益发达而成长的新兴现代城市,亚洲最大、世界第四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就是其杰出的企业代表。

  2005年2月1日,漯河凭借明显的食品产业优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

  自2003年以来,每年一度的中原食品盛会成为漯河展示自身形象和树立品牌的重要契机。随着漯河经济的发展,食品盛会也逐步升级,由第一届中原食品节上升到2008年的“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这不仅是中原食品节的延续,更是漯河市举办的第一次具有真正意义的国家级食品盛会。

  值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和第六届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隆重举办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长祁金立。

  

  三十年漯河一路高歌

  

  记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漯河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请您谈谈目前漯河的经济发展现状。

  祁金立:近年来,漯河市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食品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实现城市管理和综合实力的提升,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8年上半年,漯河市实现生产总值263.2亿元,增长15.3%,居河南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53.8亿元,增长52.8%,居河南省第6位。

  目前,漯河拥有192家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近40%;行业涉及食品工业的50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年加工各类食品500万吨;年加工转化粮食300万吨;生产各类饮料60万吨。

  漯河市已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食品加工基地、全国主要的粮食加工基地、中部重要的饮料基地,拥有1个中国食品工业园区、5个省级食品工业园区、两个食品工业百强县。

  “中国首家食品名城”、“全国首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全国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双试点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河南省食品工业基地和无公害食品基地示范市”等一系列殊荣已花落漯河,使漯河成为中国中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最具活力、最适宜居住的生态型城市之一。

  

  中国食品名城屹立中原

  

  记者:漯河作为全国首家中国食品名城,在做大做强食品产业方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可资借鉴?

  祁金立: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便利的地位优势,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漯河逐步开始培养本土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工业,扩大食品加工和养殖产业,逐步形成了以食品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体系,奠定了如今中国食品名城的战略发展根基。

  培育大龙头战略。近年来,我们坚持扶优扶强,培育龙头,努力实现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通过实施重点工业300亿振兴计划、500亿上台阶工程、超千亿计划,每年都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在资金、技改等方面予以倾斜,促其发展成为行业的龙头和骨干。

  建设大基地战略。积极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网络体系,打造优势群体,以群体力量形成规模优势,与行业龙头企业相互补充。政府充分发挥规划引导作用,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园区,双汇食品工业园、澳的利工业园等一批园区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大开放战略。深入实施对外开放战略,重点围绕世界500强中食品企业和国内100强食品企业开展招商,先后引进了美国杜邦公司、日本火腿株式会社、韩国乐天集团、中粮集团、南京雨润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漯河投资兴业。

  塑造大品牌战略。为了培育知名品牌,我们出台了名牌名优产品奖励政策,对荣获中国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河南省名牌的产品,分别给予500万元、50万元和10万元的重奖。如今,漯河食品行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河南省名牌产品23个、优质产品33个,名优产品数量居河南前列。

  开展大服务战略。漯河将食品产业发展纳入目标管理,强化督查,跟踪问效,实现联动效应,充分调动全市各级发展食品产业的积极性。

  营造大环境战略。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实行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监控、品牌化经营、经常化整治、立体化宣传,健全完善了政府监管体系、行业自律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全覆盖。摘取了“全国首家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的桂冠。

  记者:请问在推动和加快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标准化生产方面漯河如何做的?取得了哪些成效?

  祁金立:漯河作为中国首家食品名城,食品药品的标准化程度对漯河的食品工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食品药品原料来源安全,不断加大农业标准化推进力度,设立了小麦、玉米等6个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制定了108项农业技术标准规程,完善了8种主导农产品体系,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1个,养殖小区93个,全市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率、养殖率分别达到了85%和90%以上。

  目前,漯河的企业产品标准已经覆盖全市98%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65%以上。漯河市参与制定、修订的国家和行业标准39项,成为“国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证体系建设双试点城市”。

  

  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充满活力

  

  记者:你们在优化投资环境方面的经验和创新举措是什么?

  祁金立:我们高度重视优化投资环境工作,把优化投资环境作为推动漯河大发展的重要保证,使漯河在中部经济投资论坛活动中被评为“中部最佳投资城市”。

  作为全国首批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市、河南省内陆特区,是各类经济快速成长的“百花园”,我们按照“能放则放、能减则减”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彻底消除了体制和机制上的障碍。

  在做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同时,漯河抢抓国家向中部地区倾斜和加大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更多的优惠政策,制订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真正使每一位来漯的投资者,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收益。

  我们坚持服务客商、尊重客商,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塑造“信用政府”的良好形象,对各类审批手续,由政府部门一揽子办理,对重点项目更是建立快速通道,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办结完毕。

  漯河在河南率先出台了效能告诫暂行办法、对危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的处理意见、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绿卡、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检查实施办法等相关举措,实行了优化发展环境责任制、“企业无干扰生产日”、企业事项全程代理服务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