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 本报记者 许 强
1982年,稻花香创始人蔡宏柱跻身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依靠三个人、三口缸、三千元贷款在宜昌龙泉小镇上创建了当地第一家企业——青龙酱油厂,随后创办了稻花香,稻花香在20世纪异军突起,成为了中国白酒业的一匹黑马。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9月3日1时许,刚结束圆桌会议的蔡宏柱在掏出钥匙打开家门的一瞬间,血压突然升高,神经机能发生障碍,恍恍惚惚倒在地板上,身体右侧完全失去知觉。蔡宏柱得了“中风”。
2002年4月,稻花香财务总监走在人行道上,一辆摩托车突然将他撞倒,飞来的横祸导致重伤,住进了医院。8月31日,营销总经理驾车在回公司的路上,与迎面驶来的大卡车相撞,当即车毁身亡,军中连损两员大将。稻花香六位股东只有三位在“岗”,经营管理一下遇到“尴尬”境地,这对于正处在改革阵痛中的稻花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一些所谓的“企业人才”看见稻花香前途渺茫,失去了耐心,纷纷另攀高枝;有的甚至釜底抽薪,带着稻花香的“战略机密”去讨好稻花香的竞争对手;那些曾经千方百计到稻花香拉广告的、推销的也一下子如同鸟兽散。这一年年末,稻花香一下跌入了创业以来最艰难的低谷,企业年销售额由6.7亿元陡降至2.8亿元。
“稻花香不行了,越来越难了。”猜测、流言无翼而飞。
2002年的稻花香就像得了严重的“抑郁症”,焦虑、恐死、自闭、忧伤,在社会的一片哀叹声中步履蹒跚,暗哑无声,毫无生气。
2003年初,记者得知朋友蔡宏柱“偏瘫”了,专程赶往宜昌看望蔡宏柱。记者在一个宾馆豪华的套房里看见蔡宏柱时,他正在做理疗。他见到记者很高兴,开始滔滔不绝地说话。因为那时他的很多“朋友”已经很少露面了,孤独和病魔正吞噬着他的“欢乐细胞”。
蔡宏柱身体“偏瘫”了,但大脑没有“偏瘫”,在病床上的蔡宏柱有了更多的时间反思自己走过的道路,思考未来战略的方向。蔡宏柱问记者,稻花香在异常冰冷的今天,拼实力、拼人才、拼产品、拼销售渠道都无法与强大的对手抗衡,那么稻花香将靠什么来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看见记者的茫然,蔡宏柱自己给出了答案:“靠文化!毛主席讲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搞文化攻势,关键在于找到文化的突破口,我的右手不能写字了,我想请你帮忙。”
看见躺在病床上的蔡宏柱依然如此地执着如此地坚强,记者被他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感动,记者答应了蔡宏柱。
蔡宏柱告诉记者,2003年,处于“江湖时代”的中国白酒业正刀光剑影,经历广告轰炸、产量跃进、品牌丛生、概念繁殖、贿赂营销、偷逃漏避、终端为王、资本侵入、“文化”泛滥等等一系列“江湖”险境。竞争对手在他的家门口宜昌市连续用六个整版广告弘扬其企业文化,向消费者传递竞争对手的文化信息,这时的稻花香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但蔡宏柱脸上表现出异常的镇定,他根本看不起那些粗蛮、低俗、造作的演艺明星竖起大拇指头粗糙叫好的所谓文化。他认为真正的企业文化是跨越时空,是具有时代的穿透力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是毛泽东武装革命的经典论断,蔡宏柱认为毛泽东这一战略思想运用到业内就该是“构筑中国白酒业的力量战略”,因为中国白酒业所有的纷争和辉煌“都是在与中国白酒业力与力的制衡、力与力的角逐、力与力的融合之中。”所以他呼吁中国白酒业铸造八种力量:司法力、文化力、品牌力、营销力、整合力、创新力、竞争力、扩张力。
记者回到报社,立刻将蔡宏柱的对业界的思考和呐喊收集成文——《白酒不会毁灭》,经过蔡本人的同意,在《经理日报》刊出。该文从多个角度和侧面论证了白酒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出路,缜密而前瞻。蔡坚信:振兴中国白酒业关键在一个“力”字,如果没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多种力量有机地组合,没有白酒企业自身内力的支撑和来自外力的牵引、推动,再造白酒辉煌的一切战略和策划都是空谈。实际上,力是能量的表现形式,没有力,能量就无法转换,能量如果不释放,仅仅是一种资源。势能和动能只有相互转换,释放出来,转化成一种力量,才能使资源转化成资本,从而在市场上真正体现其价值。所以要振兴中国白酒业,需要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于力量战略在白酒业全面实施,来自于白酒业内力与外力的融合,只要这种力量存在,白酒的绝不会毁灭。
文章发表后一下震撼了整个白酒业,专家们称之“无异于给持续低迷的白酒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此文在首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术文献评选中获一等奖,蔡本人也借此东风获得了“中国十大最具价值民营企业家”荣誉称号。相比之下,那耗费心思搞了六篇整板企业文化文章的竞争对手一下喑哑无声了,就连那个“大傻”高高挺起的大拇指也被“憨厚”的大拇指取代了。
此文发表后,许多销售商仿佛看到了一轮喷薄欲出的太阳,纷纷投向了稻花香的怀抱。而那些“外流”的人才纷纷“回流”稻花香。2003年,稻花香的各项经济指标增幅20%,开始了新的转折。
记者点评
蔡宏柱的一篇论文能盖住那么多篇竞争对手的文章,使危机四伏的稻花香发生了转机,为什么?这让我们想起了国共决裂前《新民报晚刊》上刊发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它发表后立刻轰动了国统区,并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境。粉碎了国民党对毛的妖魔化。试问,一个“土匪”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风流倜傥的词来吗?蒋介石能写得出来吗?按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朱向前教授话来说,《沁园春》不是多少个军所能比得了的。要说重庆谈判的收获,有一半要归功于《沁园春·雪》。由于这首词,征服了整个国统区无数的文化人、知识分子。如果这个时候让大家在毛和蒋之间做个选择的话,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到此,我们不用怀疑文化的力量了。我们似乎可以联想,蔡宏柱发表了《白酒不会毁灭》,不仅让那些市场上摇摆不定的客户看到了希望确定了方向,也给员工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说这篇文章不亚于两千个销售员,它在稻花香大转折的关口,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上一主题:打工骄子当老板
下一主题:青岛啤酒厂“治水截污”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