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公告
特别关注
媒体关注
售后服务
在中国烟草开拓同际市场的“二步走”战略中,境外实体化运作是非常关键的第—步。从临时性的组团采购到境外投资企业的实体化运作,中国烟草海外烟叶的采购方式正在完成这一实质性的转变……
海外烟叶:
从物美价廉到战略资源
当普通消费者在品吸部分国内高档卷烟时,或许他们并不知道,这实际上是一支相当“国际化”的卷烟——在许多国产高档卷烟的原料配方中,有着不少来自美洲、非洲等地的优质烟叶。
事实上,在全球烟草行业内,中国烟草近年来的海外烟叶需求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每年数万吨的采购量无疑让中国烟草成了国际烟叶市场上的“大客户”。
对海外烟叶的需求来自行业内绝大多数的大型卷烟工业企业,不仅湖南中烟、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这样自身烟叶资源相对紧缺的企业有着强烈的海外烟叶需求,就连有着传统烟叶优势的红塔集团,同样也对外烟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较长一个时期,海外优质烟叶的价格仅与国内中等质量的烟叶价格相当,并且市场证明,加入海外烟叶配方的高档卷烟品牌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往往能够很快为消费者所接受。虽然是海外采购,但是从性价比以及最终的成本和收益的角度而言,海外烟叶可以称得上是“物美价廉”,负责组织海外烟叶进口的中烟国际副总经理潘肖勇介绍说。
“物美价廉”的产品总会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但当潘肖勇自六年前接管海外烟叶进口事宜以来,这种持续增长的“旺盛”需求,还是让他颇为担心。
近年来,“中华”、“玉溪”、“芙蓉王”等重点骨干品牌的快速成长,让卷烟工业企业对海外烟叶的需求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如果说过去卷烟工业企业更多是从物美价廉的角度来看待海外烟叶,那么现在国内重点骨干品牌的成长,已经让我们不得不从战略资源的角度来看待海外烟叶资源。”潘肖勇说。
这种“战略”高度的需求让不少从事烟叶进口工作的人士颇为担心,毕竟海外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并不仅仅是价格上的起伏变动,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的烟叶产量从22万吨滑落到目前5万吨的巨大反差就曾让国内一些卷烟工业企业始料不及。
“为国内重点骨干品牌成长提供稳定的海外烟叶资源供应服务,是我们最核心的工作。”潘肖勇对记者说。
而海外烟叶资源供应服务,至少包含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内容。事实上,在国内卷烟工业企业中一直有一种说法,认为进口烟叶资源应该放开供应,尽量满足市场需求。
不过熟悉海外烟叶市场的潘肖勇并不认可这种观点:放开供应的做法,并不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毕竟,海外烟叶资源总体上是有限的,“甚至从近年来的趋势看,是萎缩的。”他强调说。
相比于激进的数量扩张思路,中烟国际权衡再三,最终选择了更为稳健的“保质稳量”思路。这种思路的出台,也有着极为现实的原因。中国烟草的海外烟叶采购工作,多年来都是临时组团的采购模式。“走马观花”——曾有人这样形容中国烟草的采购模式,以至于在海外采购时,采购团更像是在“抢”烟叶,而不是在“选”烟叶,这直接导致了采购的海外烟叶质量无法保持稳定。
随着“保质稳量”工作思路的出台,中烟国际先后就组团模式、采购流程等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进口烟叶业务实施细则》、《进口烟叶监督加工和验货管理办法》、《监督加工人员手册》等—系列与烟叶质量息息相关的制度也将修订、完善;而备受关注的中国烟草海外烟叶实体化的进程也随即进入较为实质性的探索阶段。
实体化之路:
确保质量,因地制宜
天泽烟草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泽公司”)是位于津巴布韦的中国烟草全资子公司,对于国内许多卷烟工业企业而言,它的作用远远超过它的知名度——过去3年,它是中国烟草在津巴布韦地区烟叶采购、监督加工和验货等工作的全权代表。由于其采购工作成效显著,今年,其采购权限还将涵盖整个非洲地区的烟叶。
作为中国烟草海外烟叶实体化的先行者,从2006年至今,天泽公司已在津巴布韦采购总量达数万吨的优质烟叶,并且“实体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今年天泽公司在津巴布韦采购的烟叶达到3000吨,成为当地最大的供应商。“这标志着我们在津巴布韦的海外烟叶实体化运作,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潘肖勇颇为自豪地说。
但是,天泽公司“一枝独秀式”的成功,并不能掩盖中国烟草海外烟叶实体化进程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的事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烟叶实体化的进程并不如此顺利。
实体化进程的缓慢,很大—部分受制于客观条件。各个海外优质烟叶原产地,有着自己独特的种植模式、政策环境、政治气候,即便是有着成熟海外运作经验的跨国烟草公司,多年来为在非洲地区打造烟叶基地而投资的十几亿美、元也大多“打了水漂”,这是以证明海外实体化之路的艰辛。
对于中烟国际而言,天泽公司也并非他们唯一的实体化模式。他们对于“实体化”有着更为多元化的理解,这主要基于他们对于中国烟草海外烟叶诉求这一出发点的深刻把握以及对海外复杂形势的认识。“只要能够为国内重点骨干品牌提供稳定的优质海外烟叶,那么实体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潘肖勇说。
基于这种认识,2008年中烟国际统筹云南中烟、福建中烟积极推动阿根廷烟叶实体化的进程——在阿根廷直接设立公司。这一项目将直接派遣技术人员指导当地烟农种植收购,为国内卷烟工业企业提供定向生产。在未来一个时期内,该项目有望为两家卷烟工业企业提供稳定的海外优质烟叶供应。
同样是基于这种认识,中烟国际对于巴西烟叶实体化的进程要明显“缓慢”得多。目前中烟国际考虑的是在巴西实行真正的公司化运作,而非传统的功能单一的办事处运作模式。
同在南美,区别对待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阿根廷与巴西不同的种植模式:阿根廷的烟叶多为大户种植模式,人均种植面积超过20公顷,这意味着中烟国际只需要与当地几百户烟农签订协议就可以达到预期收购的目标。而巴西的烟叶户均种植面积仅为两公顷,若与近万户烟农签订协议,“就当前条件而言,这在操作上几乎不可能实现”,中烟国际烟叶进出口处处长张浩说。
在她看来,实体化进程如果不对不同地域实现区别对待,那么实体化之路就难免会充满荆棘,犹如那些跨国烟草公司在非洲地区遇到的挫折。但如果能够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那么当前已经充分调研的几大海外烟叶产区,美国、巴西的“多元实体化”进程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无论是人才、技术,资金,中烟国际多年来已经与国内卷烟工业企业共同做了诸多筹备。
(据《中国烟草》)
上一主题:湖南中烟与贵州茅台酒厂加强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