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爷爷的烟锅
[发布时间:2008-11-19 00:00:00 点击率:]

  □陕西中烟汉中卷烟厂 雷志林

  

  爷爷的烟锅挂在老家堂屋正墙上,一米多长,四五斤重,烟杆是乌木制成,乌黑油亮,烟嘴、烟锅由黄铜制成,亮光闪闪。

  小时侯,据爷爷讲,那杆烟锅历史悠久着呢。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就在使用,过世后又传给他,少说也有上百年历史了。爷爷还特别自豪地说:别小看这老伙计,还曾救过他两次命哩!

  爷爷年轻的时候,川北大巴山区闹过“红灯教”,他也参加过。那些教徒给山区的穷苦人家看病,不收一分钱,发展他们加入“红灯教”组织。但武器都自己解决,马刀、长矛、木棒、锄头,还有自制的土火枪。爷爷家很穷,只好带上他父亲那杆沉重的长烟锅。记得有一年过年的时候,爷爷多喝了几杯,来了兴致,还拿出他那长烟锅在院坝里耍弄起来,有板有眼,我们几个小孙子又羡慕又好笑。由于我当时年龄小,也可能是没文化的爷爷本身没讲清楚,到底那时候他们造谁的反,爷爷早已过世,也无从考究了。

  听爷爷讲,有一年秋天的傍晚, “盟主”通知爷爷背上干粮、带着武器,赶到深山里的九台观集合。爷爷他们星夜出发,天蒙蒙亮赶到,那里已经集中了四五千人。教主宣布今天要去攻打县城,抢官府的粮,营救关在监狱的弟兄。到了晚上,牛角号一吹,他们开始攻了。守城官兵鬼哭狼嚎,乱成一团。天亮时分,爷爷他们呼喊着咒语,挥舞着马刀长矛撞开城门,冲进城里和守城官兵展开了肉搏战。顿时血光剑影,杀声震天。爷爷用大烟锅打死一个向他攻击的敌兵,刚一转身,又见一个头戴红缨的敌兵躲在大石头后面用枪正瞄准他。说时迟,那时快,爷爷一闪身,一个跨步,大吼一声,挥舞着烟锅,重重地砸向敌兵头颅。那敌兵脑浆迸裂,一命呜呼!杀得正起劲,忽然有人传令撤退,官府的援兵就要到了。爷爷他们只好撤到南山里,官府援兵穷追猛打,疯狂镇压。许多和他一起参加攻城的“毛子兵”被抓去惨遭杀害,头割下悬在城门上,尸体扔进了万人坑。爷爷躲进深山老林,隐姓埋名,活了下来。讲到这里,爷爷眼睛湿湿的,他说他忘不了死去的那些弟兄。

  从此,大烟锅被爷爷视若珍宝,形影不离。打有记忆开始,我就没看到爷爷离开过它。闲的时侯,就用它来“吧嗒吧嗒”地吸着老旱烟,喝着自酿的包谷酒,满屋子弥漫着刺鼻、辛辣的烟草味,夹杂着纯正的酒香。下地干活,累了,装一锅老旱烟,猛咂几口,一身倦意随着浓浓的烟雾飘上九霄云外。清贫生活里的这点爱好,爷爷感到很惬意和满足。

  平时,每当爷爷用大烟锅抽烟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孙子,就围着爷爷,抢着给他点烟,感觉非常好奇又好玩。爷爷点烟从不用火柴,挂在腰间那个麂皮做的烟袋里装有兰花烟、火镰和火草绒(山上长的一种像棉花的易燃植物)。点烟的时候,将火草绒撕一小块用大拇指压在火镰的一半上,用火镰的另一半撞击,迸出火花点燃火草绒,拿来点烟。爷爷说这比洋火(火柴)要好使得多。这种最原始古老的撞击取火的办法,爷爷用了一辈子。我想,这主要是有很深的感情成分在里边吧。

  爷爷临终前,将烟锅交代给我父亲,再三嘱托,一定要好好保管。而今,30年过去了,老家堂屋的正墙上一直挂着那杆乌黑发亮的烟锅,圣物一般,成为我家的传家宝,爷爷的勤劳勇敢精神将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