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售后服务网

丁丁网的成长逻辑
[发布时间:2008-11-21 00:00:00 点击率:]

  从2005年中期开始,一个叫“丁丁机器人”的神奇“人物”逐渐被众多的上海MSN用户添加到好友列表,并成为他们的识路帮手,只要MSN用户添加了这个机器人,向它提问,它就会提供答案。

  

  事实上,“丁丁机器人”只是丁丁网根据MSN的开放接口编写程序、制作的一个工具。在“丁丁机器人”的带领下,丁丁网,这家最初以提供上海门牌号和公交换乘查询的网站被越来越多的网友认识并使用。

  2005年8月,刚刚上线3个月的丁丁网就吸引了众多投资者找上门来。同年12月底,香港晨兴创投完成了对丁丁网200万美元的首轮融资。2008年初,丁丁网又获得KTB、晨兴等共900多万美元的投资。目前,丁丁网的第三轮融资正在洽谈之中。  

  从丁丁地图到丁丁网  

  徐龙江,丁丁网的创始人兼CEO。刚创立公司的时候,他的儿子刚出生,小名丁丁。“我想像培养儿子一样来培养它”,徐龙江因此为网站冠名“丁丁”。

  怀着对互联网的兴趣,曾经做过2年汽车行业销售的徐龙江投身IT业,从1997年起就职于Chinaquest,从事销售工作。

  曾经一度想做门户的Chinaquest是国内最早提供在线地图服务的网站之一,尽管当时这家公司拥有不错的GIS技术,但在线地图服务并未成为它的主业。

  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Chinaquest每况愈下。担任Chinaquest销售总监的徐龙江从客户和网友的需求判断,公司仍然应重点发展互联网,发展在线地图搜索模式,但徐的想法并未得到公司董事会的认可。

  徐龙江依然坚持认为,随着百度、GOOGLE对网友搜索习惯的培养以及互联网和PC的普及,网友有很强的冲动在互联网上获取诸如公交换乘等的日常生活信息,而此时,还没有哪个网站可以提供好的解决方案。

  这是徐龙江想做,而且自认为可以做到的。2004年6月,徐龙江离开Chinaquest,并物色了一批人,开始筹划丁丁地图。

  拉来另外两个伙伴,用100多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上海为试验田,徐龙江很快使得丁丁地图在2005年5月份上线。

  但最初如何将丁丁地图的作用广而告之是个大难题,因为“没钱做广告”。情急之下,他们突发奇想,制作了“丁丁机器人”。结果,他们“踩中了捷径”:网站上线一周后,就有500个上海的MSN用户添加了丁丁机器人。6个月后,使用丁丁机器人的上海MSN用户就涨到15万。三年后的今天,已有55万个上海MSN用户添加了机器人。

  根据IP等信息统计,丁丁网目前仅在上海的用户就达300多万人。  

  盈利只是时间问题?  

  丁丁网一直坚持对个人用户免费,要做网友“免费的日常生活助理”。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也是徐龙江一开始就经过审慎思考的问题,“一家公司,不赚钱肯定不行的”。

  年轻人对金钱豹、海底捞、钱柜等服务型商家的热衷让徐龙江嗅到了商机,“丁丁网的价值就是给金钱豹带去在丁丁网上找金钱豹、海底捞的这些人”。更长远地讲,徐龙江的打算是,让这些服务型商家为网友的免费使用来埋单。

  据丁丁网的统计,其在上海的潜在客户约有30万家。基于这个数字,徐龙江这样算了一笔账,“假设每个客户都不买其他产品,只付一个门槛费(2800元/年),10万客户就是2.8亿/年;我的理想是至少在全国做20个城市,一年要有20亿的销售。”但何时能实现上述的销售额,目前对于徐龙江来说,还是未知。“现在关键是要把平台做好,推广做好,吸引更多网友”,徐龙江信心满满。  

  叫板百度?  

  徐龙江坦承,目前与丁丁网最有直接竞争,“长得最像”的就是爱帮网。另外,目前百度、新浪、网易等提供的地图服务,多局限于门牌号和线路查询的层面,只有谷歌于2007年推出了生活搜索测试版。

  无论如何,“百度肯定要在生活搜索领域出手的”,一位投资人表示。在徐龙江看来,丁丁的所有客户一定在本地,与诸如百度这样的广义搜索平台的潜在客户群并不冲突,但究其数量,当然是堆积在城市里的本地服务业更多。“我的潜在客户数更多,为什么做得比百度小呢?”徐龙江反问。

  徐龙江的打算是,不管这些巨头动不动手,只管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己做到足够大,即使巨头要收购,也不得不出一个足够高的价钱。

  所以,徐龙江认为,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丁丁网需要再融资,“可以在各个对手为钱困扰的时候,尽快占领市场,把他们挤出局”。

  (摘自《新浪网》 王朗砀/文)